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冯海发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转移的数量规模199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3.
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扩大农业内部的就业面。印度在70年代后期认识到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以及在农村实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方针。主要措施有:(1)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和多种经营。既改变了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又在种植业内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大力兴办农村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工程。政府提供资金和粮食,动员并组织农村失业劳动力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垦荒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建造牧场,修建饮用水 相似文献
4.
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 因是什么呢?对此,人们看法不 一,有“过剩”说,有“改变身份”说等。种种说法,尽管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是追求“更高利益”。这是因为,目前农民种地的比较利益仍很低。许多农民忙乎一年,年终一算帐,扣除所有投入后所剩无几,甚至根本没有收入或赔本,这样还种地干什么!只好向外转移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如果单纯用农业劳动力“过剩”来解释,那么不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在经济落后的地方,都有劳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在剖析了我国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未来对策。作者认为,加强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调控,对于促进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要并不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结果,而主要是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扩张的产物。这种转移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有:封闭性、兼业性、分散性、不稳定性、倾斜性、低层次性、不平衡性等。 相似文献
8.
9.
农业现代化过程自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提高的过程 ,同时 ,也是现代农业排挤传统农业人口的过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的现状是数量巨大 ,素质低下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此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快速有效的转移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 ,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并进而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李燕琼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口变动规律,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由“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从劳动... 相似文献
11.
户籍对价、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约束下,户籍制度成为劳动力迁移的退出和进入壁垒。户籍制度之所以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障碍,就在于附着于其上的福利价值,所以,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交换其福利价值。本文认为,在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迁移中,通过户籍对价来解决迁移劳动力的土地退出和城市安置,不仅能够鼓励劳动力迁移,而且也有利于土地流转。这是一种可行的户籍改革措施和城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技术特征,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际产业转移。尝试对中国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和产业转移粘性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两难选择和潜在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在国内目前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由收入差距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根据1990-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之前的收入差距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粮食安全状况将全国各省分为四类区域,欠发达地区粮食增产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最明显。应重视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15.
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改造和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了1985年与2004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然后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两个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入,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的投入比例日益上升。就产出弹性而言,2004年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次之,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小。但与1985年相比,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资本与土地的产出弹性呈现幅度不等的下降,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是上升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近期内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对农业的增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在短期内受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强性约束。长期来看,约束因子会不断放松;劳动力迁移对迁入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8.
19.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还是污染程度来讲,农业都不亚于工业,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工业,因此,治理农业污染、推行"清洁生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势在必行.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不仅是国际上的一种潮流,也是<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具体要求,更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浙江省11个市的农业生产系统参加测评。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的农业生产系统总体上的有效性较高。其中,浙东北6市全部达到纯技术有效。浙西南有4个市未达到纯技术有效。可以通过对这4个市农业生产系统纯技术无效原因的具体分析,找到改进的途径,最终全面提高浙江省农业生产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