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并购中管理层收购(MBO)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异军突起、屡见不鲜。我国自从1998年初北京四通股份公司实施“公开”的管理层收购以来,我国公司有上演“MBO”的趋势。随着近期以宇通客车、深圳方大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MBO计划的展开,我国业内人士对MBO提出了质疑。在此,笔者试就当前我国企业运用MBO作一探讨。一、 MBO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  相似文献   

2.
刍议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收购(MBO)是指目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该企业的股份,从而改变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不仅能改善企业的经营,而且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和公有制企业的产要明晰指出了一条新路,然而,MBO在我国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试对其进行有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缩写MBO)是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来收购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引起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和资产等变化的一种收购行为。MBO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公司重组的一种主要方式,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青睐。从1998年四通公司将MBO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据统计,已有粤美的等20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施了MBO。另外,还有大量的国有小企业实施了MBO。  相似文献   

4.
肖海芬  伍霞 《财政监督》2003,(12):37-37
管理层收购(MBO)是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运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它在明确产权、强化激励、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可以对管理者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厘清产权,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然而当MBO遇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时,事情显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目前MBO操作不透明,在程序、细则尚未统一完善的情况下,MBO存在一定的隐患,加上国家机构改革,以致MBO一度被叫停。诚然它存在行政、定价、融资与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MBO(管理层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MBO,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常被认为能够提高对管理层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积极意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在上市公司尝试实行MBO。一、MBO的含义和现实意义MBO的全称是ManagementBuy-out,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的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中文名称通常是“管理层收购”。目前,在国内实行的MBO,通常是由管理层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源起于欧美国家20世纪70、80年代流行的MBO。MBO(Management Buy--outs),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所获资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达到重组并获得预期收益目的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作为一种涵盖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制度变革方式,对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凝聚力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产权结构调整的稳步进行,MBO逐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重视。但现阶段我国MBO的实施还存在许多的障碍。本对这些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对公司管理者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MBO)与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PBO)以后的“隧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收购发生以后都可能产生“隧道效应”,但证据尚不够充分。另外,MBO公司比PBO公司显示出更大的产生隧道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06,(12):63-63
本书系统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主要特征,阐释了委托代理理论、产权激励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与MBO的关系;着重研究了MBO的价值评估和融资模式;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MBO的实践和经验;着力分析了我国MBO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制度,法律、政策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MBO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在中国实施MBO的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制度缺失环境下MBO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9月28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2004年2月1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并购重组的方式之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亦成为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对管理层收购的概念,我国MBO的方式、定价、收购资金来源以及存在的问题都给予过一定程度的分析,并对我国实施MBO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国内有关MBO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定性的分析,只有少数学者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有关MBO的问题,对于MBO的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顺才 《上海会计》2003,(11):46-48
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 Buy-Out, MBO)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最早提出,并于80—9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国外的MBO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的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才逐渐在中国企业界流行起来。尤其是2000年粤美的等上市公司实施MBO,2002年胜利股份、洞庭水殖等国有上市公司的MBO计划通过财政部的正式批准以后,更多的上市公司都在准备实施MBO。一、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管理层收购(MBO)是我国近年国有企业改革中具有争议的一种并购方式。一部分学者盛赞管理层收购方式的先进性,认为这是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剂良药,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另一部分学者则痛斥管理层收购是管理层瓜分国有资产的最后的盛宴。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说起,对我国企业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由经济学家迈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首次发现。随着MBO理论的发展,MBO被广泛应用,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企业实行MBO不仅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而且能够使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有利于公司制定长期发展计划,提高企业的业绩。MBO在我国的应用首先是从中小企业开始的,当前,以"企业全员持股,经营者持大股"的方式对企业国有股权的收购,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现象。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MBO的研究进展,其次,论述MBO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最后,从国内外MBO的发展吸取经验,对MBO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MBO制度,即管理层收购制度,其核心理论基础是两权合一。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不甚完善,导致许多企业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与国有资产发生冲突,而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处理手段。本文对我国企业的MBO存在的漏洞以及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由于MBO融资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和不透明,企业在收购完成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蕴涵了偿债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MBO过程中应当改善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并借助中介机构力量规范收购行为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广泛流行于欧美国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的宗旨在于对管理层收购自身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环境和背景不同,我国的MBO与西方的MBO存在本质区别.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出发,从设立MBO收购主体、客体、融资、收购定价、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现状.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应当停止上市公司MBO和各种曲线MBO.  相似文献   

18.
《财政研究资料》2005,(15):F003-F003
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问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明确表示:“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一些中小企业可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BO)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一种新潮流,表明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国内上市公司MBO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国外发展成熟的MBO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应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特点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任经理参与的杠杆收购称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MBO)。在我国,兴起MBO的背景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国有资产退出的途径。本文试图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管理层收购实践为出发点,分析管理层收购由于运作不规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公众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等。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解决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