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地方经济中发展迅猛,创办实业风行,曾一度位居上海、天津、武汉之后第4位。综观无锡近代企业,无论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还是规模很小的由个人创办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商标。据1927—1937年江苏省工业调查资料统计,无锡近代缫丝行业商标约80余种,面粉行业7种,棉纺织行业约24种,织布、针织行业约60多种。有些商标历经百年沧桑,仍沿用至今,成为无锡现代企业创汇的名牌。透过对无锡近代企业商标的剖析.我认为这些商标的创立和使用,带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09,(9):I0012-I0012
无锡是近代经济中心城市,19世纪中期无锡已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20世纪初,无锡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工商业巨子,率先起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七十年代后,乡镇企业又在无锡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绽放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锡经济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无锡因大运河穿城而过和接受上海辐射而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特别是近代以来,这里成为我国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继大包干后引领了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潮头。伴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便成为必然,可以这样说,无锡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始终的。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无锡农村文化积淀的厚重,而这些,正是无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进一步焕发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无锡杨氏家族从1895年创办无锡第一家近代企业——业勤纱厂,到1937年抗战爆发,祖孙三代从事和参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营,先后创办了业勤纱厂、无锡电话公司、润车油  相似文献   

5.
向基本现代化阔步迈进中的无锡,曾经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历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和发展奇迹.如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座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又创造出了新的奇迹--一个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海力士-意法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在无锡顺利投产.它的诞生,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无锡重振微电子雄风、推动“太湖硅谷“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为无锡“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IC产业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释放改革红利一直是无锡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目前.无锡许多优势传统产业发展都面临着要素供给的瓶颈.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撬动点.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实现产业的高附加值化。  相似文献   

7.
无锡作为一个城市建制的历史并不长。按照封建政制的规则,地方州府等距离设置,因而,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中吴要辅常州的诸邑之一。无锡,作为江南文化名城,历史踪迹源远流长,但真正崛起是在晚明清初。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才使这颗太湖明珠逐渐变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而为无锡近现代文运奠基的,是清初做了十三年无锡知县的吴兴祚。  相似文献   

8.
正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的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利用,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信息价值增值的行业集合体。信息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等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催化剂;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是推  相似文献   

9.
郁见东 《江南论坛》2007,(11):54-55
在无锡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孕育出不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无论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还是力主振兴近代民族工商业,希望以实业救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宗敬、荣德生,抑或是推翻三座大山,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志士秦邦宪、秦起、严朴等人,都给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近日笔者拜读了有关晚清无锡邑人薛福成的有关文献,深为薛福成先知先觉的精辟论述所折服.  相似文献   

10.
无锡作为民族工商业的摇篮,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无锡工业遗产资源具有"锡式"特性,有重要的遗产和旅游价值。在城市更替的背景下,基于休闲综合体视角下的保护性再利用形式,内部置换,外部关联,综合规划是无锡工业遗产与城市和谐相容的有效出路,是无锡产业升级的创新途径,是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快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南禅寺·古运河地区,是无锡近代工商业发祥地和“老无锡”著名的商业闹市区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我市江南水乡文化和地域人文特点的商贸旅游热点地区。面临跨世纪发展新的历史机遇,中共无锡市南长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无锡建成特大城市的总体要求,从充分挖掘利用城区不可再生性历史人文和地理资源入手,努力做好南禅寺文化特色市场建设这篇大文章,使南禅寺文化商城成为具有较高品位、较大规模、较强辐射能力,集中体现无锡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的标志性旅游商贸区,税源型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南禅寺文化商城是大有希望的大市场 …  相似文献   

12.
一、无锡地区寿险业发展之现状 无锡地区寿险经营者主体已呈多极态势,虽然中保人寿以国有独资属于主流,但太平洋公司、平安公司(代表处)业绩也十分可观,虽然该地区寿险市场尚处在发育期,离健全的市场的形成,还须待以时日,但竞争机制引入寿险市场的作用已明显地得到标示。至1996年末,无锡地区几家保险公司的寿险保费总金额达3亿元,其中中保人寿保险无锡分公司为2亿多元。 无锡地区寿险市场总体上存在供需双方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居民对寿险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寿险业主体可供居民选择的寿险产品不足。各公司推出的险种大同小异,居民选择余地较小。因此,1996年保费收入总数虽已出现历史佳绩,但寿险对于保险总量的比重仅为40%左右,寿险深度0.35%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无锡座落在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镶嵌在古运河上,南为太湖环抱,北有长江流过,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厚的自然禀赋,秀美的人文环境。早在战国时代,就以采锡冶炼业闻名于世。长期以来是繁华的“望县”、“壮县”。明代借水利交通之便,成为全国有名的“米码头”。至清朝乾隆年间,又成了“布商云集,布行如列”的“布码头”。在近代中国,又以“小上海”称誉海内外,以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摇篮载入史册。无锡这块举世瞩目的热土,真正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在建国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无锡继成为近代民族工商…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初以来,无锡与南通在兴办实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相互借鉴、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以无锡荣氏兄弟、南通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企业家,既立足家乡、站稳上海、面向全国举业兴城,也曾多次牵手互助、共克时艰、创业兴盛,铸就了无锡"百年工商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荣耀.在长三角一体化、省域一体...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经济社会舞台上,从旧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一个发祥地,到新中国苏南模式的一个发祥地,再到现代民营经济的崛起,无锡充当了多元角色的代表人。无锡在多元角色的变换之中,英雄不减往年,生机依旧盎然。2004年无锡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35%左右。全市净增就业8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领导和荣德生先生后人的关心、支持下,《乐农史料选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近年出版了《荣德生文集》、《荣德生与兴学育才》两种三册,选用各类文稿、史料300余篇,80余万字;还有二种《荣德生与社会公益事业》、《荣德生与企业经营管理》书稿亦已编就,约计90万字,不久也将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搜集整理出版荣德生先生的大型史料文集,其价值不啻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有助于无锡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的研究,更有助于研究民族资本与近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密切关系,为促进当今民营资本的壮大和发展提供历史的智慧和借…  相似文献   

17.
在寸土寸金的无锡市中心古运河边, 保留着一排红色砖墙的老式厂房, 这就是在原荣氏 "茂新面粉厂"遗址上改建而成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在无锡市区,类似这样被保护的工商业遗产还有多处。这些镶嵌在现代城区的工商业遗址, 无疑增添了城市的厚重历史韵味。对工商业遗产的保护, 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与其他文化遗产相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大钧从产业经济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主张,他不仅强调由农垦业、工矿业、商业、金融及交通业构成的整体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而且也特别重视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工业,同时还对政府的经济职能作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界定。其结论深刻而具前瞻性,对构建近代中国本土经济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通过对1996~2008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过程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结果表明FDI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力资本在产品开发阶段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产品应用阶段起到了阻碍作用;研发支出在产品开发阶段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应用阶段入世前后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姜妮 《环境经济》2006,(12):16-21
曾经以“苏南模式”起源地而闻名的无锡,虽然有着庞大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一高两低”的状况;虽然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能耗指标、物耗指标和可用地指标呈现“两高一低”的状态。于是,“和谐创新”苏南模式,成为无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