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丽  丁凡 《技术经济》2002,21(12):28-29
一、税收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辩证关系的分析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 ,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是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弱 ,一般低于 10 %。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明显 ,一般为 2 5 %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近年来在GDP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一,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顽症。(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且内部素质较低。从1992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0年为332%,而美国1994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5%.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而包括金融保险、信息业、咨询业、科技研究开发与服务、高等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在内的直接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兴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却不到30%。  相似文献   

4.
欧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动向。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看,主要新动向是: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的要素结构从过去追求技术资本密集型向重视劳动密集型调整。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积极调整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完成第一次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使其占主导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与世界总体产业格局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和循环;使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十位,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验表明,9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数字化信息产业,不仅深刻改革着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而且势必成为拉动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据1995年《世界银行报告》有关资料显示,电子信息及其紧密相关行业的产值所占GDP的份额,在经济发达国家已高达60──70%;在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占30──40%;在发展中国家平均也达到10──15%。另据我国大陆及台湾有关权威机构统计分析,90年代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约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5──6倍,今后仍将以每年15──20%的速率高速成长。…  相似文献   

7.
海岛地区产业演替及资源基础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产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前,是以产业结构渔业占绝对地位的单一结构阶段;1993—1998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上世纪末以来,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时期,即工业产值比重快速增加阶段。根据海岛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特点,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舟山市应定位为生态型的港口旅游城市。以港口及临港工业为主导,以海岛旅游和海洋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海岛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体现海岛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集群性环保型产业为主。同时由于海岛地区淡水资源缺乏,主导产业也应着重选择低耗水型产业。  相似文献   

8.
张飞鹏 《生产力研究》2015,(2):76-79,104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选取了2006—2013年期间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偏离-份额Est eban模型分析武汉市三次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呈现出的特点。研究发现:武汉市第一产业缺乏比较优势和结构优势。武汉市第二产业已成为武汉市的主导产业,但是专业化的程度还不够高。武汉市第三产业的结构还不够合理,但是该产业已经出现了成为武汉市未来主导产业的趋势了。  相似文献   

9.
陈颉 《经济论坛》1999,(22):26-27
一、我国产业结构亟待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一国的经济增长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历史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状都表明经济的迅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反之,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优势产业、先进技术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一是产业结构水平低。1995年,我国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第一产业20.6%,第二产业48.8%,第三产业21.1%。与发达国家相比,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燕 《时代经贸》2007,5(12):115-116
第三产业滞后,使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而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差距很大,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本文分析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其滞后原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化滞后,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关键在于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并引入虚拟变量比较了1992-2000和2000-2012年两阶段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和波动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已经不适宜作为社会主导产业来促进经济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风险的缓释作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十几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发展模式换型的一个重要时期。过去,吉林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济格局,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优势产业优势不明显,主导产业对经济的发展推动力不强,产业之间关联度低,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突破,迅速提高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实力,压缩一般性产业,淘汰劣势产业,建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未来15年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模式为:以汽车和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模式,简称为二元型带动模式。即在未来15年内,应该集中优势,将资源配置重点向汽车工业和石油化工业倾斜,使两  相似文献   

14.
建立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产业结构□齐志恒一、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发达程度。从许多国家,特别是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呈逆序排列,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有的甚至高达60%。逆序排列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基础性的,同时增长率高、技术先进,对其它产业有较强带动作用,对整个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会发生转换和更替,这是由于资源条件、需求结构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选择好各个时期的主导产业,能够较好地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进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一、选择城市主导产业的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一般来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发展是地区产业体系发展的基础,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对主导产业的分析和选…  相似文献   

16.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一)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比例关系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必然要遵循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即第一产业(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大逐渐缩小,第二产业(含工业、建筑业)由小变大再变小,第三产业(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由小不断变大,最终成为最庞大的产业。这种变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建国40多年来,吉林省一、二、三产业一直遵循上述规律变化和发展着。1952年,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分别为50.5:20.9∶28.6。到1978年,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达到最高峰,为52.%。 1979年以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开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开始上升,到1985年达到23.7%。 1994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26.8∶44.5∶28.7。 1994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7.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我国低于发达国家。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我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我国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第一、二产业。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注重发展事关民生的房地产、教育、卫生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从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1988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完成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出第一产业,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产业。到1994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6.8:44.5:28.7,与改革之初1978年的29.3:52.4:18.3相比,产业结构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7.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4个百分点。近些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相当于现今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70年代初的水平,即工业化中期阶段和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变迁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吉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一产业占比尽管起伏不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逐渐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状态。未来,吉林省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农业;巩固第二产业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陕西为例,选取1990—2011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STATA软件,建立Johansen协整模型和脉冲响应模型,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从三次产业的角度检验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1%会促使第一产业比重降低0.0409%,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058 4%;人力资本与第三产业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未有效驱动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消除人力资本转移的体制障碍、提升第三产业吸纳人力资本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