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贪官死囚 为何都“享受”注射死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在济南被执行注射死刑。据了解,济南地区此前对死刑执行大多实行的是枪决,但法院最终还是决定对王怀忠采取注射方式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2.
调查     
《西部人》2003,(5):55-55
注射死何以遇阻? 前不久,云南玉溪两名毒贩在“注射车”里被执行死刑。就在同一天,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赵仕杰宣布:云南将推行全面药物注射的方法执行死刑。在过渡期间,18辆由依维柯改装的注射执行死刑专用车被配发给了云南省高院和全省16个地州市的中级法院。  相似文献   

3.
时代文摘     
我国将全面推行 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将全面推行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的消息。这个消息在让民众感到新鲜的同时,也让法律工作者们感到了欣慰。同样是依法剥夺罪犯的生命,用注射方  相似文献   

4.
马佳佳 《魅力中国》2014,(24):299-299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也是最严厉的刑罚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死刑罪名和执行死刑案件最多的国家,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现阶段要彻底废除死刑制度是不可行的,但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刑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颜丽娜 《魅力中国》2010,(35):168-169
死刑作为刑罚当中最严厉的执行方式,自近代以来,一直颇受争议,由此引来了多年不休的死刑存废之争。英美刑法、大陆刑法学者对此都概莫能外。英国死刑的存废经历了由大量适用死刑到限制死刑到暂停执行死刑并最终完全废除死刑这一漫长的过程,而受英国普通法影响重大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却依然保留有死刑。死刑的存废之争,依然是刑罚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国际法的影响也逐步在各国法律中开始显现,从而使死刑的废止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相应借鉴英美刑法中对死刑的相关制度设计,从而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以规范我国的刑罚制度,是文章的初衰和目的。  相似文献   

6.
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且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针对当前提出废除死刑的趋势,从我国的现状出发,结合死刑制度的沿革、社会预防功能进行分析,可见我国当前处于死刑废除的过渡时期,应当限制和减少死刑。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涌案再次审理做出了判决,判处刘涌死刑。一针致命的毒液缓慢地注射进刘涌的身体,刘涌的生命永远地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8.
子夜惨案     
2005年1月7日.杀人偿命.罪犯武洪星被判处死刑后,首次被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用注射的方式执行了死刑.请看——  相似文献   

9.
冯慧子 《魅力中国》2011,(18):293-294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数千年,可以说死刑的发展与整个人类共同体的发展气脉相同。在现代刑法理论中对死刑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对于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刑罚制度,仅仅考察它的现状远远不足以认识其合理。陛。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视角进入,将死刑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予以考察,追究死刑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是认识死刑制度的一条必经路径。本文从中国古代死刑的发展演变、适用原则、种类及其行刑制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我国古代死刑制度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0.
毛帜 《魅力中国》2009,(31):66-66
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司法部门对拟判死刑的案件应逐级申报中央司法机关或皇帝进行审查核准,以便最终决定是否适用死刑并交付执行的一项诉讼制度,它有其鲜明的特征,并对当今法制起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屏秋 《魅力中国》2011,(15):228-228
死刑作为一种最重的刑罚,历来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论,自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已达二百多年。我国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面临的是死刑的限制适用与扩张之争。从当前国情看,谈论废除为时过早而且不其有可行性。本文正是通过对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死刑改革的方向提出对改革的一些思考——即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法》当中,关于如何区别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的规定却相当模糊。在实际适用中无形地将犯罪人的生命权交到了法官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被很大程度的扩大。同时,相关规定也十分简单而且缺乏可操作性。这势必会给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的认定带来困难。笔者认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当中,已经对这一难题做出了解答,本文将以认识论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孟慧 《魅力中国》2009,(36):213-214
一、死刑概说(一)死刑的概念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这是我国关于死刑概念的通常说法。因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内容,故又称生命刑。因生命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身一切利益和权利的载体,生命权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故死刑又称为极刑。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纪检监察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在总行纪委监察室和省行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为金融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一、充分认识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执法监察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深和提高认识的:第一,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执法监察的重要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任栋 《魅力中国》2010,(29):133-133
近年来,经媒体披露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死刑案件。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废除死刑的情况下,在既定的死刑制度和政策下,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让有罪之人死得“明明白白”,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是我国法学界及实务界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就如何在无罪推定的指导下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制度做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据研究做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17日,云南省保山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保山市昌宁县县委书记杨国瞿“杀人分尸”一案,随后法院当庭作出了“死刑”的一审判决。8月1日,杨国瞿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7.
据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室副主任伊戈尔·罗戈夫透露,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最近签署了关于实行死刑终身缓期执行制度的命  相似文献   

18.
死刑,又叫生命刑,生命权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是个人一切权利的载体,而死刑就是剥夺人这一最基本权利的刑罚。死刑制度在我国存在之久远,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刑罚制度之一,这一极刑的威慑力也一直在起着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然而随着物质和文明的发展,死刑制度的废除将会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废除死刑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9.
李昱霞 《魅力中国》2014,(13):293-293
死刑的存废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主张废除者认为死刑违反人权,是对人生命的漠视,一旦发生错案,无法补救,现阶段废除死刑符合民意。而主张保留者认为,死刑并不是漠视生命,相反恰恰是为了尽最大能力,竹出最大代价保护人的生命,错案不是废除死刑的理由,现阶段废除死刑并不符合民意。笔者认为,是否废除死刑要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判断。就我国目前形势来说,并不适合立即废除死刑。而应该尽量完善死刑相关制度,在发挥死刑震慑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刑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废除死刑国际法律文书在国际和区域范围的通过和实施,树立生命权的特殊保护观念以及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已成为国际法的不可抑制的趋势。国际法律文书对国内废除死刑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影响日益显著。就我国来说,存在着早已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死刑存废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这种论辩在人类文明发展时至今日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有无裨益,进而如何顺应人类文明进步潮流完善我国死刑制度的不足,正是笔者值得思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