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给官员带来的是什么,民声民意还是潜含的风险?官员又应该如何面对网络?网络空间里.又一幅官员众生相已然形成,网络已成为今日官员必修的一门新课程。  相似文献   

2.
何仁军 《中国西部》2008,(4):100-100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再次就官员财产公示进行了荐言。大家都知道,社会各界要求官员财产公示呐喊已经多年,然而,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不是代表自身利益的官员们保持沉默,就是用种种理由回避,说公开有难度等等。于是官员财产公示始终处于民众“期待”之中。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基于1994-2012年中国24个省、自治区241个城市市委书记与城市的匹配数据,采用"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了地方官员来源方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外调使得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0.98个百分点,外调官员对本地信息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以地方官员前后任职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作为本地信息的代理变量,进一步发现,对一个外调官员而言,前后任职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当前任职地区的经济表现越差。此外,官员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对当地经济增长绩效并无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中国官员交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区将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官员“收入申报”扩大为“财产申报”,并承诺在阿勒泰廉政网和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官员的“财产申报结果”。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反对者七成,无所谓者两成,坚决支持者一成。  相似文献   

5.
刘金松 《东北之窗》2010,(19):34-35
近年来,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对官员实行“层层分指标,级级抓考核,个个有任务。人人忙招商”的硬性分配,出台相应的处罚和鼓励措施。调查发现。尽管招商引资促进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但这种片面追求政绩和对官员奖励的做法.也刺激一些官员冒险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胡雪 《理论观察》2009,(5):61-62
网络问责风暴一波又一波涌起,一个又一个问题官员朝夕之间落马,网络问责震动官场。很多政府官员因此而产生网络恐惧症。起到了官员的网络恐惧症是网络问责风暴的一个直接后果,网络恐惧症又折射出网络问责对官员强大的威慑作用。因此;网络问责对于反腐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官员们(特别是发改委、农业部的官员)可能是为了稳定人心,一再轻描淡写地说:世界粮荒近期不会影响到中国。我能理解这些官员的心情,但是,人民也应当享有知情权——中国粮库存粮到底几何?  相似文献   

8.
万红 《科技和产业》2023,23(8):109-114
县级官员直播带货,宣传代言本地农副产品与文旅资源,对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级官员直播带货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探索,是地方政府积极转变治理思维与服务意识,善用新载体和新技术精准发力的政府治理创新之举。围绕行为逻辑、风险控制、可持续性等维度探讨县级官员直播带货现象,阐述县级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行为动力、创新风险、行为可持续性等关键问题,讨论和总结推动县级官员直播带货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云生 《科学决策》2006,(10):60-61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 博客,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地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 在国外,“官员博客”已司空见惯。美国布什、英国布莱尔、韩国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我国,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教育部原副部长因开办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也纷纷亮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开博客的官员大多集中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卫生、教育、物价等领域,这些官员在加强干群沟通、官民交流的同时,无疑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4月11日,申银万国董事长李剑阁炮轰官员“列席董事会”,称有些监管机构派员列席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他们一面开会一面上厕所。一上厕所,股市就波动”。此前,市场对官员参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事情几乎闻所未闻,由此引发人们对官员越权以及内幕交易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以2007-2016 年沪深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地级市官员晋升如何影响企业的 债务杠杆,以及这种债务杠杆又如何进一步影响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越大, 企业更容易获得债务融资,但这种债务杠杆更容易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官员晋升激励 下债务杠杆对技术创新的这种抑制效应在官员的长任期组中更为明显;债务杠杆对企业技术创新 的负面影响也因债务结构而存在差异,即当官员晋升压力越大,短期债务杠杆越不利于技术创新 投入,而长期债务杠杆则不利于技术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2.
简单即智慧     
王俊丽 《走向世界》2014,(33):93-93
一日,看到一个故事:一位知府新上任不久,想考察—下手下3位官员的办事能力,就说:“我需要一根针,你们准备一下。”说完就走出正堂。3位官员第二天都没来办公,在家完成知府布置的任务。3天后,知府在府衙办公时,李官员来了说:“大人,您说需要一根针,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特意买了一根杵,日夜在家打磨,需再过几天才能给您。”知府听了不语。一会儿,刘官员来了说:“大人,在下买了各种针数十种,而且买了数十种线,供大人使用。”知府听了,默不作声。后来,王官员来了,说:“大人,老父生病在家照看了两日,您要的一根针我从家里拿来了,您看合不合适,如不合适,我再到街上买。”知府笑了,说:“很好,我要的就是这个。”随后,知府便把王官员举荐给朝廷,李官员和刘官员很不服气。知府说:“我要的是一根针,没让你们想得那么复杂,凡事简单点,简单才是智慧。”  相似文献   

13.
伍良会 《魅力中国》2014,(10):318-318
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形成一套长期有效的反腐制度和惩防机制,目前已进入依靠制度反腐的重要时期,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行,也是顺应制度反腐的需要。我国从1987年至今,在官员财产公示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公示入法,在我国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吴彤  宋超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23-130
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地级市官员变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以及地区腐败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检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动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地区腐败程度的增加而被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变动的促进作用和地区腐败的消极调节作用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官员变动发生在预料之外时或企业社会责任针对员工和客户时。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它所反映出来是两干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上述这段话经常被影视剧中的官员引用,俨然成了官员的自我修养之语或是评价官员的标准。但是后人对于这段话的诠释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朽木 《科学决策》2007,(5):63-63
官员要接受民主监督,越来越成为一个从政基本要求。一个证据是,这些年,年度考评干部,或是提拔使用干部时,官员往往要接受“打分”,接受评判。  相似文献   

17.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2,(15):10-11
01官员财产零投诉 多地官员财产公示遇零投诉,专家称应先调查再公示  相似文献   

18.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2,(15):10-11
01官员财产零投诉 多地官员财产公示遇零投诉,专家称应先调查再公示  相似文献   

19.
李鼎 《魅力中国》2014,(3):292-292
一、选题背景 背景: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存在着一种制度化的非正式行为--“GDP 冲动”,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发展观。它对官员考核评价机制与官员的政绩观产生直接影响。不可否认,大部分地方官员有着为群众利益而艰苦工作、努力奋斗的精神与实际行动,但是过去侧重 GDP 的政绩考核理念也使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自身利益与仕途,作出实现个人效用而非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选择,从而逐渐形成了以“GDP崇拜”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09-2018年289个地级市数据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金融官员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具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非金融官员,金融官员能显著地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表现为"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巡视未覆盖地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佳和制度环境越好时,金融官员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效果越明显。文章实证分析了官员的金融经历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作用机理及具体效应,有效地诠释了"金融副省长现象",为金融干部队伍建设和金融监管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支持,也为现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