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东慕容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7):60-61
檀石槐部落联盟解散之后,鲜卑各部进入互不相属、各自为政的阶段。至西晋末年,东北地区的鲜卑各部兼并融合成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大政治集团。在最初的角逐中,段部略胜于其他二部,但慕容部后来居上,最终吞并了其他二部,一跃成为鲜卑各部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鲜卑,这个来自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林地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从东汉末年到隋唐初,他们策马扬鞭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2008年6月,在得知位于中卫境内的香山在北魏时曾经是鲜卑人的牧场后,我惊奇地发现,生活在南长滩这个黄河峡谷台地上的村庄里的拓姓人家,竟然是鲜卑的后裔。  相似文献   

3.
慕容浩 《北方经济》2004,(10):20-2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地处中国北部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陆续内迁、汉化,最终与汉民族融合.慕容鲜卑作为鲜卑族的一支,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通过割据政权的强制性,由上而下、主动而又全面地实施汉化政策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4.
鞠桂玲 《黑河学刊》2010,(1):144-144
三级楼阁式铜吊灯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状如楼阁,为金代承安-元朝初期文物。铜牌饰——鲜卑神兽,为“鲜卑郭落带”(腰带)上的带钩(扣),鲜卑族独有。  相似文献   

5.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1):60-61
自乌桓人南迁之后,与中原交往频繁,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王朝把乌桓人徙于五郡塞外,是有“为汉侦察匈奴动静”的目的,但并不愿意看到乌桓人强大起来,从而威胁到汉的北部疆界。  相似文献   

6.
1980年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发现鲜卑墓葬,为嫩江流域青铜时代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现,揭示了鲜卑民族在嫩江流域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7.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奇缺,我们对这一民族的早期历史知之甚少,"鲜卑"族名与山名的关系便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燕兴衰     
杨军 《东北之窗》2010,(21):64-65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等政权,史学界习惯上称之为“诸燕”政权。,实际上,最早是在慕容魔统治期间.由于其所控制的地域都在从前战国时代的燕国的疆域之内,中原王朝封慕容魔为“燕王”,此后慕容鲜卑建立的所有政权,  相似文献   

9.
大卫  刘佩 《走向世界》2007,(8):93-93
阮咸有个著名叔叔阮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除了不会翻青白眼之外,别的基本上都与阮籍有共同语言.阮籍会为一个不相识的女子早逝而哭得一塌糊涂,而阮咸在对女人的态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喜欢一个漂亮的鲜卑族女子,阮咸母亲去世后,这女子要到别的地方去,把阮咸急得不行,急匆匆地向别人借了一头驴,去追鲜卑女子.人们见他服丧期间也追美眉,问他,你干嘛追一个婢女?阮咸把眼一瞪,说"人种不可失".阮咸终于把那鲜卑女子追上了,穿着孝服的他,骑着一匹瘦驴,夕阳西下,抱得美人归.  相似文献   

10.
李凌娟 《魅力中国》2013,(14):115-115
这是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山峦逶迤,河流纵横,山青林密,花香水碧。这里是林的海洋、花的世界、云的故乡”。初春满山遍野绯红的杜鹃迎雪怒放;盛夏绿海苍翠,景色宜人;秋季云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一处钟灵毓秀的旅游胜地。奇美的自然风光,神秘的鄂伦春民族风情,厚重的鲜卑文化,神奇的地质景观,中国唯一的蒸汽机“森林小火车”,让你充分感受大白然的纯净奇美,体会原汁原味的森林旅游。  相似文献   

11.
于丹又读错字了!这一次,她是在央视综艺频道看上去一个很有文化的频道"丹韵词音"上读错了字。她在朗读王昌龄的诗《从军行.五》时,把其中写到的古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中的"谷"的读音yù读成了gǔ,在朗读李白的《客中行》时,又把"琥珀"的"珀"读成了bò(正  相似文献   

12.
司俊 《开发研究》1986,(3):60-61
<正> 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族秃发氏创建的南凉政权,曾据有甘青部分地区。南凉统治者在这里“农战并修,文教兼设”(按:本文未标明出处者,均引自《晋书·记载二十二》),使之曾出现过被正史称赞为“开疆河外,清氛西土”的好局面。由此可见,秃发氏的南凉政权,对于甘青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这一地区的开发,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开发大西北的历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南凉政权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发甘青地区时奉行了以下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正> 东晋十六国时代,在今甘肃、青海境内的河西地区,曾先后有五个凉国割据政权建都立业。这五个凉国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氐族吕氏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南凉,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匈奴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简称为五凉。五凉时期,河西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十六国时代居于北中国文化中心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4.
齐作锋 《发展》2014,(7):36-37
正五凉文化(也叫河西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中国文化发展进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晋后期,张轨依西汉末年窦融保据河西的故事,出任凉州刺史。他于公元301年到任后,首先派兵征讨鲜卑反叛,打击寇盗,扭转了混乱的局势,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威著西州";其后,他一方面选拔贤能,另一方面加强军事,文武并重,苦心经营,短短几年就  相似文献   

15.
互助印象     
土族是青海省世居民族之一。2002年.土族著名学者吕建福教授经过20余年的研究.认定土族是鲜卑——吐谷浑的后裔,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16.
锡伯族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人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人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是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地。 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通过翻译,广泛接触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学艺术。《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十部著作,几百年前就被译成锡伯文,而且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7.
鲜琦 《中国西部》2011,(7):108-111
2010年12月19日在成都古娘娘庙举行的首届中华鲜于氏家族文化研讨会刚结束不久,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令1300万成都市民和海内外诸多媒体广泛关注的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之谜,在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鲜氏,鲜卑文化时,无意中发现了部分谜底。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人与黑龙江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民族生息的伟大摇篮,她与黄河、长江流域并列为我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她的广阔怀抱中成长起来的诸民族,都是勤劳、勇敢、善战、富有进取精神的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皆入主中原,建立过一统天下的王朝或成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9.
周铁钧 《东北之窗》2008,(Z1):100-101
在东北少数民族的史料中,对锡伯族的来龙去脉、重大事件及发展传承、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详尽的记述很是稀少、零散,但有个说法却很一致:锡伯族源于鲜卑。鲜卑族西汉时称须卜;东汉以后又称西卑、师比等;北  相似文献   

20.
李铁坚  刘新华 《新西部(上)》2007,(3X):169-169,211
东魏北齐是一个鲜卑化的政权,而当时的胡化之风气所导致的胡汉民族关系紧张一直是众多史学家目光的焦点。该文正是从此点出发,试图从杜弼之死折射出的民族关系分析当时的复杂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