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木  陶短房 《东北之窗》2010,(Z1):72-73
亚洲、欧洲、北美洲,几乎大半个北半球近日都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煎熬:英国30年最冷、韩国首尔的大雪70年最大、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低温创112年纪录……不断传来的类似消息不禁让人怀疑,这还是几个星期前被热烈讨论全球变暖的地球吗?哈萨克斯坦新闻网的文章称,天气与人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北半球大雪替代了全球变暖。有科学家甚至提出与全球变暖截然相反的理论,称这个寒冬不过是地球进入一个"迷你冰河期"的开始,时间可能长达二三十年,虽然大部分的世界媒体仍在捍卫全球变暖的主流观点,甚至说正是全球变暖才让气候变得极端异常,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严冬使一些气候专家和其他科学家宣传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危险的努力正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2.
过去数月,北半球已普遍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暖冬气候,已经有预测称,2007年将是有史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些现象发出了一个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而这正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结果:北部许多地区将经历更温暖的冬天和更炎热的夏天,而目前气候温暖舒适的地区将变成沙漠。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报道》2012,(4):44-45
在2011年冬天到来之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理论核心是,主要由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地球大气和海洋的温度持续上升。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4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近100年来,全球的气温基本是不断上升。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更是明显上升,而且是持续上升。以上就是去年冬季之前广为人知的全球变暖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关注地球变暖.在过去的25年里,地球温度已经上升了0.6摄氏度 美国副总统、诺贝尔环保奖获得者戈尔指出,全球变暖带来的最首要负面结果就是极端天气的频发和海平面上升.但是,高海拔区域却因此会在经济上受益.  相似文献   

5.
超越固有思维重建生态和谐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关注地球变暖。在过去的25年里,地表温度已经上升了0.6摄氏度美国副总统、诺贝尔环保奖获得者戈尔指出,全球变暖带来的最首要负面结果就是极端天气的频发和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6.
周慧 《宁波经济》2009,(5):51-52
3月的英国《卫报》报道了一项名为“把地球刷白”运动。该运动提倡尽可能多地使用白色涂料,把建筑物刷白,以延缓全球变暖。目前,美国多个城市已宣布参与这项计划。运动倡导者哈舍姆.阿克巴里称:“每10平方米的城市地表从深色变为浅色,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前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CO_2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预测表明,未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第二工作小组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了全球变暖对地球及人类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是近十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曾因为在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被授予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在质疑声中人们渐渐接受了全球变暖的事实,2016年各国在达成了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共识,划分了各自承担的减排指标。但今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声称全球变暖的问题是一个骗局。一石激起千重浪全球变暖问题又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这究竟是世纪骗局还是将来真的有许多陆地会被海水淹没?带着这份好奇,我参加了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组织的"2017中国青少年北极科学考察团",踏上了北极之旅,在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做了为期半个月的科普考察。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科学家们预测,全球暖化将使热浪、水灾等自然灾害更为频繁;瑞士阿尔卑斯山冰河到了2050年时,将有3/4的冰雪溶化,到2080年,欧洲的冬天雪景不再出现……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但令人担忧的是,有研究表明,我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  相似文献   

11.
罪魁祸首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前沿     
《中国经济快讯》2007,(32):10-10
气候变暖变湿威胁新疆生态环境;欧洲将发射岩石上天丢向地球研究生命起源;德国科学家称:时光逆转或能成真  相似文献   

13.
<正>又至一年岁末,秋天的步子还没有走出来,就已经到了大雪小雪的日子。放眼望去,这些天全球的步子都一个调调,都有点冷。北京,要来而没有来的雪,让很多端着相机找机会拍雪景美图的发烧友失望了很多。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虽然相约的雪没来,但冬天却是来了,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似乎瞬间就步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了。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全球气候都将会变得十分寒冷。究其原因,说因为南极地区受寰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壳热绝缘层破坏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尧  牟新之 《发展》2008,(11):100-104
收集的大量证据显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壳中的岩石层和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有类似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热绝缘作用。人类无休止地大规模开采化石能源,使热绝缘功能减弱,大地热流增大使地球内部热量过多传至地表,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对如何恢复地壳热绝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黄杨 《环球财经》2013,(2):18-18
全球气候变暖是近期严冬天气爆发的原因吗?或者说,严冬天气爆发正好符合地球自然气候振荡的一般模式吗?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油价高企和地球变暖的严峻局面,人类生产、生活环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因此,节能减排,正成为全球应对能源危机和地球变暖的重要举措。不过,除了加强节能减排外,如何寻找新的替代品和科学开发新能源产业,则是更为迫切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在我国强制性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同时,一些企业和单位,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又在全社会催生和形成了一批新产业。本文向读者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成果,很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所提出的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结论虽然受到诸多质疑,但他们的科学结论所引发的拯救地球家园的口号反映了对环境污染有着切肤之痛的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并已开始落实到世界各国的实际行动之中。在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发生的东西,气候变化正是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壤沙化、热带雨林减少等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作用的集中表现,是西方发达国家自产业革命以来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给地球戴帽保温的量变过程所造成的结果,也是人类与自然界矛盾激化的反映,而解决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人类内部的矛盾。当前,一场以低碳经济发展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正在兴起,而人类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前的低碳低排时代进入其后的高碳高排时代、目前又开始转向低碳低排时代,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又一个生动例证。近年来,围绕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论十分激烈,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依据过去22年来发表的数千页严谨的科研文献所得出的气候变暖的总体结论的科学性并未动摇,人类必须紧急行动起来,捍卫我们的生存权利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国家号召,倡导绿色生活、传递低碳生活理念,应对全球变暖这关乎每一个人以及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是眼下全球汽车行业的大热门,汽车生产企业也正在为此筹划着。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法),就厦门市推广电动公交车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当前发展的条件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球相对适宜的平均温度是15℃,这种动态平衡显然已被打破,全球加速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在影响地球环境变迁的天——地——人三大因素中,天和地的作用是客观的、决定性的、不可逆的;生物作用特别是人的作用大多是主观的、非常重要的、负有人为责任的。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不仅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使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失街,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在经济社会各方借机争夺未来在能源发展和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势必将引登全球公共资源在新一轮利用和分配问题上的冲突,威胁和平与安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封气候变化的国际主流的努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政治或经济上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国际磋商与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20.
邱慧 《中国报道》2022,(12):86-88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拉尼娜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开始呈现不确定性。拉尼娜事件影响仍有可能延续。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所谓“三重”拉尼娜事件是指北半球连续出现3个拉尼娜冬季。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采访中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