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丽萍 《浙江经济》2005,(21):61-61
经济适用房1998年与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一起诞生。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采取减免地租、税收等政策降低住房成本,从而使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的一种房子,因而被称为“民心工程”。由于它价位的低廉、销售渠道的稳定等,导致一些城市的开发商和非享受对象,在经济适用房上做文章,使得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上出现了诸如面积失控、购房资格失控等越位现象。结果,“这份大礼并没有给众多中低收入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而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进入不应享受补贴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相关部委近日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及《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相比以往,这两个“办法”在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方式,以及保障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国家建设部针对廉租住房制度,先后发布了三个文件,包括《城镇廉租住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城镇廉租住房档案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通知》。作为本轮房地产调控的一部分,这些文件再次把廉租房制度推到公众面前。针对房地产结构性矛盾,和经济适用房“以租代售”的政策舆论相呼应,廉租房建设为住房社会保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日,河北省建设厅下发《2008年省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工作要点》,明确将继续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积极探索“双限房”建设和管理办法,帮助城市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5.
从中小型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相关知识出发,就此次七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中小型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意见进行分析,指出加大中小型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将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改变现阶段不合理的供应结构,在满足中低收入者住房要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颁布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严格界定了经济适用住房性质,即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7.
王金德 《辽宁经济》2000,(12):29-30
住房制度改革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从起步到今天的飞速发展,彻底打破了陈腐于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有利地推动了住房建设,调整了消费结构,在引导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住房公积金的行为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国务院下发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财政部先后制订了《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和《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康发展的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继11月27日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之后,11月30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七部门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其中明确,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应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作为住房公积金财务核算的主要依据,文章指出,财政部(1999)第187号文件制定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和(1999)财综字59号《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难以适应目前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的要求。文章论述了住房公积金财务核算中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  相似文献   

10.
发改委、建设部近日联合下发了《城镇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规定廉租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并与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政策性功能缺失,即主体性功能错位,甚至“异化”。但在我国现阶段各种过渡性的政策性住房融资机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最具有广泛性和影响力。因此.应当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势,并对其进行必要和适当的改革,强化其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功能,着力实现其主体性功能的转型,即从为所有缴存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转向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贷款.从为所有缴存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转向为中低收入缴存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使其真正成为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性住房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其在建立合理住房供应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布局调整,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的提案,被2007年全国政协会议提案组定为第1号提案,更凸现出研究经济适用住房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屈丹 《中国经贸》2009,(2):49-49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纳入政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供应的普通居民住房。然而在我国却出现了许多高收入阶层涌入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剖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住房福利和市场化结合的操作模式不够成熟,政府没有有效的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福利权利,而开发商又从谋利的角度出发将经济房变质,最终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6,(8):6-7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房地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2003年以来,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印发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明确了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有关问题.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  相似文献   

15.
张梦 《上海经济》2006,(2):42-43
北京市建委负责人日前表示,2006年北京将全力解决住房供应结构问题,并考虑推出限价商品房。如果一切顺利,这项政策在2006年上半年有望实现,北京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施行此类政策的特大型城市。显然,北京市政府希望通过此项政策,缓解供应结构矛盾带来的房价控涨压力,同时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政府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从6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办法明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标准为80平方米或60平方米两种套型,高层、小高层建筑面积最多可以放宽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保证了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有房可住,但由于没有充分重视保障住房的公共物品属性,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住房公积金“劫贫济富”,大量的经济适用房没有落到中低收入者手中,以及廉租房雷声大雨点小名存实亡的现象。文章在对住房保障制度弊端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销售与租赁价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定向供应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房,大力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一项主要举措。为了让城市低收入者切实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我省新近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笔者对此进行了解读,以帮助更多消费者了解相关的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招标》2008,(13):29
为了规范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据《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并于近日发布了《房屋登记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08,(12):59
为了规范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据《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并于近日发布了《房屋登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