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怀利 《西部大开发》2010,(4):81-81,84
曹顺庆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角度认为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古代文论失去了自身的特质,其实《中国文学理论》不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而是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不仅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是一个伪问题,就只是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也会因其自身特点——审美的主体性、思维的浑整性和表达方式的会意性——而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古代文论特质的失却问题和古代文论无法系统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波 《新西部(上)》2013,(Z1):124+133
本文从古今观的视角探讨古代文论在当代研究的现状。认为文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本身有着相当厚重的文化意蕴。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时,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文论内容也显得相当必要。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古今观念层面来考察古代文论的研究则较为欠缺,尽管已经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了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古今问题对中国文化包括古代文论尤其是文论中文学发展观的重要影响作用,并对传统文论中古今观念的重要性予以了理论上的强调和初步的论证,但是对文论古今观的具体阐释及其对古代文论思想内容的具体影响乃至文论与古今观之间的具体关联等问题,目前学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3.
李琳琳 《魅力中国》2010,(31):187-187
一、我国古论文论研究现状 90世纪的中华古代文论的研究。可以分为历史的、微观的、宏观的三种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成果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的是“历史”研究。是较早出现的占代文论的历史研究。1949年以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著作的数量很多。但影响较大的仍是“批评史”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如何认识和清理中国古代文论遗产的精华,为建设当代文论之用,对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来说,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诚如汪涌豪先生指出,古人因受从语言到文化、从思维习惯到思想资料都不尚分析的传统的影响,在用概念范畴固定和网络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时,主要以辩证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已成为当下文艺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超越古代文论、实现现代转型、构建新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内涵型、方法论和本体论超越是实现此目标的三个理论层面和实践依据.而在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超越和转型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和高屋建瓴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春丽 《魅力中国》2010,(5X):82-82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论话语似乎已被西方文论的大潮所淹没,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要求已迫在眉睫。本文试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入手,强调它与西方文论的交融与对话,并能在批评实践当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最终完成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重建,使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共存于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著名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余味无穷等特点,从先秦哲学的"意"和"象"演变而来,至唐代发展成熟,明清达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论史上,古代的先哲们在品评文艺作品的过程中确立了很多品评标准,经过历史的层级积淀,这些个标准随着后世文论家和文学家的再度阐释,使得其成为文艺品评的美学范畴。"骨"一词即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尤其体现在古典书法理论和史论的著作中,其美学价值构成了书法品评史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古代书论当中,书家赋予它的意义是十分丰富的。本文将通过分析古代书家对"骨"的讨论,从而阐述其美学概念的建构于古代书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文论选本体例由郭绍虞开创,经过半个世纪的开拓和发展,已蔚为大观。以一卷本为例,郭、霍、张、黄四大家虽各有特色,却不乏程式之弊。中国古代文论选本教材拟按名篇正文、页下注释、选文题解、作者简介、选文详析、视野拓展、延伸思考七大体例重新建制,从而充分体现元典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马列文论》是一门文学理论提高课。《马列文论》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理论修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马列文论》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马列文论课教学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虚"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为历代文论家所重视,并且成为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标志之一。应从"虚"的形成与发展、"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虚"与"静"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对"虚"进行认识、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文化模式对一个民族的物质器物层面和精神思想层面都有着极大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典型特征便是伦理文化模式。追求的最高境界为"和",以血缘宗法为基础,以情为载体:古代伦理文化模式突出的三个特点对古代文论"模糊性"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贺拉斯《诗艺》是西方古典文论的奠基之作,布瓦洛《诗的艺术》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代表之作,两部著作不仅书名相同,而且都强调学习模仿古典,遵从理性,但是两者的含义却各不相同。要仔细辨析表面相同或相近的文论思想背后的相异内涵。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大成的文论著作,它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在遣唐使时代传入日本之后,在那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日本东京文教书院出版、三浦圭三编著的《日本文学辞典》记载:在日本平安朝(79(?)—1192)中期以前,输入日本大量汉  相似文献   

15.
周亚玲 《魅力中国》2014,(23):315-315
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那个时期各国所学习、所效仿的的对象,其中古代婚姻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由其同时存在的封建礼法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其制度的建立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古代婚姻法律制度基本的内容探究,来了解我国古代婚姻法律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欣 《魅力中国》2014,(6):73-74
山西作为我国中部历史悠久的地区,其古代建筑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尤其是古代山西宅院式建筑更能够代表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和聪明的智慧,同时也代表著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本文以山西古代宅院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其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从而揭示山西古建筑群的特点,激发人们对于古代文物的保护观念以及旅游热情。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日益大众化的同时,也频繁地应用在外交领域。成为接待使节、加强文化交往的重要手段。成为外交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宋代的体育运动在外交领域的日益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质之思     
段雪姣 《魅力中国》2011,(10):335-335
“文”与“质”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起初“文”可指外在表现,“质”指道德品质,后世文论在很多情况也用“文”“质”指语言风格范畴的华美和质朴,运用到后来,“文”指词采表现,大体相当于今人所说的作品的形式,“质”则指内容或功能。在我国古代,文与质有着密切联系,文也与文采、纹饰等相关,不论是从穿着打扮到文化制度,还是器物纹饰到哲学理论,它包含甚是广泛,但归纳来看.“文”就是一些形式的;外在的东西,与文相反的概念就是“质”。  相似文献   

19.
史晓伟 《魅力中国》2009,(14):65-65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人事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才辈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本文试从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古代认识管理思想的详尽体现及深刻内涵,提出我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在悠久历史发展中起到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