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贸易逆差使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外国资金,有利于调节美国的经济周期,并且在最近的“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美国的就业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因而可以说,贸易逆差对美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中美贸易中,由于中国对美国有较大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美国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2.
"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200多家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有六七个犹太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这样感叹。美国《福布斯》杂志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显示,前40名富豪中有21名是犹太人。因此,在美国流传着一个笑话:犹太人不仅"控制"着华尔街,"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的新闻媒介,甚至美国总统也是犹太人选出来的。这一切都与犹太人有关根据美国媒体对美国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进行排名,占美国人口仅为3%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问题。实证结论表明,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对美国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也不是美国失业的Granger原因;美国制成品出口对增加美国就业虽有显著影响,但作用不大;影响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际工资、企业发展状况等实际因素。这些结论充分说明,美国的失业问题不是由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引起的,美国减少中国制成品进口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2011,(37):34-37
国际化解美债、欧债危机,中国如何介入?1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美国债务上限最终达成协议对全世界都有好处,美国经济越强对世界经济越有好处。美国消费的是全世界的产品,中国也是美国强有力经济的受益者:美国的经济强劲有力,就会使美国人能够购买中国的商品,从而带动中国的就业;中国的经济(态势良好),中国人也会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和服务,帮助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冷战期间兴起的重要政治思潮之一。冷战结束后,这种政治思潮仍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发挥着深远广泛的影响。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回溯到18世纪末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想,其发展历程深受美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潮以美国民主与价值观为核心,全面地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并且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外交理念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重构美国主导下的"新世界秩序",以捍卫和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利益,促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新保守主义极力主张美国积极干预国际事务的对外政策,以确保其全球霸权与领导地位,尤其要肩负起西方自由世界领袖的重任。当前,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外交理念是美国对外输出民主,实行单边主义,加强意识形态攻势,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思想基础,其对当前美国外交影响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美国一、二产业综合竞争力减弱,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变化不大。中美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变化主要由规模竞争力变化引起。中国第一产业综合竞争力超过美国,第二产业综合竞争力低于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已经超过美国,但效益竞争力大幅度低于美国。中国服务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都低于美国。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提升产业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绝对贸易逆差呈持续快速单边的上升态势,助长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贸易逆差损害美国经济增长和影响美国工人就业。本文以1980年~2004年的美国贸易逆差和相关经济数据作为基本分析依据、以相对贸易逆差及其变动作为基本分析指标、以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工具,对美国贸易收支与经济增长及失业率变动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张与经济增长速度成正比例关系,贸易逆差扩张是美国经济景气的象征。用同样的方法检验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贸易逆差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贸易逆差扩张相对应的是美国失业率的下降。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美国失业率等论点得不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美贸易战是目前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贸易战的特征是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商品加征较高的进口附加税。特朗普认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受损失的只是中国,美国只会受益。运用国际贸易学中的关税效应理论,在对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就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生产者、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加征关税无益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给美国生产者、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会给美国造成无谓损失;不仅影响美国经济,还会影响美国的政治,给美国带来多重伤害。  相似文献   

9.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总统执行办公室于2009年12月公布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的重点,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加速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占领新的战略制高点。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受全球分工制约美国实行制造业回归的战略是有其一定条件的,因为美国的基础比较好。目前,美国的制成品在全球的比例占21%,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还有一个新的因素,是美国的能源需求结构和能源战略的调整,对美国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2,(5):14-17,6
李祥林:美国的债务问题很严重,您对美国债务问题有什么样的认识?林毅夫:美国的债务问题确实很严重。美国还没有进行真正的结构改革,只是在吃止痛药。我觉得,现在的美国有点像当年的日本,没有着手解决根本问题。因为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可以实施宽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历史上,移民被认为是对美国的繁荣和文化的威胁.但移民也对美国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扩大了美国的市场,促进了西部开发,丰富了美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虽说美国的名义失业率已经出现轻微下降,但美国媒体报道说,大量实业人群已经放弃了寻找工作的努力,这部分人并没有被统计到美国的失业率中。另外.美国的储蓄率已经从危机前的0以下。增长到了6%。众所周知,消费在美国GDP中的占比高达70%,如果美国人没有了消费能力,那美国经济的增长靠什么拉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例外论”与美国文化全球扩张的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例外论”在美国白人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历史和宗教根源,这使美国白人在地球上具有一种特殊使命,即有义务或有责任“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以美国独特的文化模式完成对全球的重塑,使处于异文化场景下的社会逐渐“趋同”于美国的发展模式。“美国例外论”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根深蒂固,对美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文化向全球扩张的意识形态根源。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杜森贝利,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经济战略理论家,曾任约翰逊总统顾问,参与制定美国经济战略,并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合作设计了美国宏观经济模式。最近,他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访问期间。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日本的直接投资大量涌进美国,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大大超过美国在日本的直接投资,这是日美经济关系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一 8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发展迅速,规模空前。 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起步较晚。1964年,日本开始在美国设厂。但在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数额有限。到1979年底,日本在美国直接投资累计余额只为34.  相似文献   

16.
正美元国际地位的弹性仍然惊人。始于美国的全球危机巅峰时,尤其在2008年4季度,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且美元升值,导致对美国证券需求的普遍增强。然而,该证据意味着非美国居民相对"挑剔"——减少对美国长期债券的购买而逃入了短期债券,并甩开其他美国债券。因此,美国居民对外投资的回流可能对美元与国债价格的调整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就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以及美国的高新技术水平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的增加也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最后本文就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Jerry在郑州老家已经待了半年了,尽管他不想回美国,但作为拥有美国绿卡(官方名称为永久居民卡)的中国富豪,他必须按照美国法律,每年在美国居住至少半年时间。我现在就是个候鸟,每年在中国和美国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9.
孔元 《环球财经》2013,(6):68-72
近来,美国思想界争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恐怕就是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问题。在此潮流的推动下,涌现出一系列思考“后美国时代”的国际秩序的作品。有美国学者认为,“美国世纪”已经终结。罗伯特·卡根却对此著书回应  相似文献   

20.
美国看房     
美国的国土与我们相当,但是美国人口仅有3亿,而我们有13亿.如果对数字没有概念,那么到美国走走,看看美国人的住房,就有形象、直观的印象了.中国人把住宅都摞起来了,美国人把住宅都铺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