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较小,只涵盖了一些矿产资源,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资源税涵盖了矿产、土地、水、森林、草原等几乎所有的资源形态。因此,将水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我国目前资源税征税范围的现状以及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的理论、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西方国家对水资源征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水资源纳入我国资源税征收范围的具体税制设计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税征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三项费用开征的状况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探)矿权使用费未能随矿产资源价值、市场情况灵活变动,地方矿产和机构体制不顺,征收手段不强,地方保护,行业干扰等是矿产资源“三项收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产资源税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矿产资源税改革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功能,同时对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矿产资源税的功能定位出发,进一步从完善计税依据设计,提高税率幅度、完善差别税率,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立法权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资源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税负水平较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价值,不利于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本文在分析广西有色金属及锰矿资源状况及其资源税征收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有色金属及锰矿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广西有色金属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实现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改革对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域辽阔的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分布广,而各地资源结构与开发条件差异很大,针对这种情况,1984年开征了资源税,并于1980年和1993年分别对现行资源税完善了征收办法。笔者认为,资源税还存在一些缺陷,原因是对有关理论的模糊认识。本文从资源税属性、计税依据和税率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一般资源税属于流转税类,特别资源税属于所得税类;并针对我国曾实行过的税率、计税依据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资源税征收办法。  相似文献   

6.
资源税是调节资源配置效率的手段。美国的资源税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效力,实现了资源富饶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而我国面对资源匮乏、资源大省经济疲软,需调整资源税制,改变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分配方式。因此,我国资源税需要修正立法宗旨,扩大征收范围,以从价计征为主,合理分配资源税收益,既要确保中央对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也要确保资源大省的经济利益,打破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而地热资源具有经济价值高、开发潜能广等特征。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是缓解资源约束、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将地热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管理、充分发挥资源税对地热资源的使用调节作用,既是实现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深化资源税改革。文章基于我国及山东省地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将地热纳入资源税征收管理范围的可行性及法律依据;对开征地热资源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征管体制、税源管理、税费关系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煤炭资源税费制度的演变、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的局限性和不足的阐述,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从西方主要矿业国家比较成熟的资源税收体系着手,阐明了资源税费的构成、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产权的交易方式。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原则和目标,对现行煤炭资源税费的征收范围、税率、计税方法、征收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行设计,提出了具体实施我国资源税征收范围、适当提高资源税率、改进计税方式及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合而为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资源税税源流动性小,地域性强,具有一定的财政收入效应,河南省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税可以成为河南省地方税收体系的主体税种之一。目前河南省资源税的税权不充分,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力较弱,征收环节税费混杂,税负水平偏低,征收方式有待调整。应优化河南省资源税制度,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资源税税制要素,改善和健全资源税征管方式,协调和统筹资源税费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资源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资源税调节力度太小,单位税额过低,总体税负过轻,不能有效地起到调控作用。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资源税的立法目的,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改革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提高资源税税负,调整资源税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的地方税收和经济增长是紧密相关的,税收来源于经济。但是,地税收入的增长率高于经济的增长率,这既有地方税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征管不断加强的原因,也有地方税收结构方面的原因。本文运用模型分析了地方税收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流转税份额的提高会扩大经济的总体规模,而财产、行为及资源等税份额的提高则会提高劳动的产出效率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开征旅游税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和税收体制背景出发,通过对比旅游税与旅游税收、旅游管理费、出境旅游税等概念深入探讨了旅游税概念的规范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旅游税征收实践,结合我国情况提出关于开征旅游税的几点初步设想。最后根据国内研究现状对旅游税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税制建设应从完善现行各税种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开征专门的环境税种。当前应尽快开征水资源环保税、垃圾处理税和资源开采税,不宜开征排污税,燃油税也不宜纳入环境税范围;在完善我国环境税制方面,应把重点放在对消费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以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重流转,轻持有,税制不统一,立法层次低、征税范围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在立足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并税种,下放管理权限,开征不动产闲置税、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等,尽快完善税制,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泡沫会增加金融风险,房价大幅缩水会导致银行破产,股市下跌。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国家都爆发过与房地产相关的银行危机。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具有潜在风险,集中表现为:一是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过热加剧市场风险;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三是“假接揭”凸显道德风险;四是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为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作用,应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税收手段限制投机性购房和短期炒作行为,在房价快速上升时征收房地产税。要提倡节约使用住房的消费理念,加强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走节约型房地产业发展道路。商业银行应规避房贷操作风险,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完善住房置业担保制度与房贷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税收是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针对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仅有低碳经济相关税种及税收优惠政策,尚缺乏低碳经济专有税种的现状,应建立以环境税和碳税为主体,以资源税、消费税等相关税种及低碳税收优惠政策为辅助的低碳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和资源红利逐步消减,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对经济体的约束将逐步收紧,具体表现为诸多发展迅猛的资源型城市迅速由盛转衰。在保障自然资源市场价值实现的前提下,切实规范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设计相对独立且得当的地方税收体系,实现地方税收自治,最终将矿产资源所带来的价值,通过资源税在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世界上有 10 0多个国家已开征遗产税的环境下 ,经过 2 0年改革开放的我国是否已具备了恢复开征遗产税的环境。有哪些必要性 ?应该设置一套什么样的税制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家对于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问题,通常会采用一系列手段进行干预,主要包括:税收、法令、补贴。征收能源税是现在发达国家逐渐采用的保护环境、应对能源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征收能源税的目的在于:(1)它能够有效地将能源使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引导企业积极主动的进行技术创新,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家庭也会注重采取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2)能源税的收入可以投入到公共领域,改善公共能源系统和社会福利。(3)征税相对于其他规制手段来说,社会的监督成本会比较低。因而本文希望通过对现有国际能源税制的比较与模型分析,为中国能源税的制定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个人年终奖金征税办法符合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按月征税的政策,合情、合理又合法。但实践中所出现的其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和对纳税人的逆向调节作用需要改进。从短期看,可以先对纳税计算公式做简单技术处理;从长期看应改革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行按年计算,综合征收的科学征管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