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国际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近年来,日本利用<京都议定书>设立的各种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事实上,日本希望通过国际碳交易实现多重战略目标,为本国谋求核心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后京都"时代,日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力图在扩大交易规模的同时,不断拓展碳交易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运用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比较分析了浙江与中国其他6个主要省市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其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旅行社的数量、旅游交通状况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的影响,而且后者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前者;旅游人力资本状况对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上升则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快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气候公平包括结果公平和程序公平,其中结果公平包括平等主义原则、差别原则、历史责任原则、成本效率原则、尊重现状原则、无悔原则等;程序公平包括政治共识原则、主权协商原则、平等参与原则、全体参与原则等。由于国际社会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形成了气候公平理论的两大主流论点(平等人权论和历史责任论),在此基础上演绎出各种关于国际气候制度的设计方案。当前国际气候制度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为了实现气候公平目标,须从两方面改进和完善现有国际气候制度:一是从实现结果公平、达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设计出发,国际减排机制应当优先考虑各国的减排责任、能力和成本效率三个要素,适应机制则应当基于责任、能力及需求的考量;二是从实现程序公平、促进2012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立法的目的出发,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应当确保全体参与原则和平等协商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Novy(2008)模型,测度了1998~2011年14年间大陆与台湾地区按照HS编码划分的各行业的贸易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岸各行业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各行业下降的幅度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两岸各行业的平均关税水平、各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两岸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包括"三通"的实现对于两岸贸易成本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海峡两岸可以继续挖掘贸易成本下降的途径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合作中的集体行动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体行动困境的破解可以从选择性激励、集体结构/制度建设和大国贡献等三种路径切入。制定集体行动规则的权力是大国竞争的重点,而集体行动的合法性也主要源自大国协调。选择性激励通过奖惩和超理性动机等措施实现集体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如果不能实现平衡,则需要进行存量改革或制度设计,以实现集体结构优化。以上三种因素的多维互动决定了臭氧层和气候变化集体行动的成败,其中大国贡献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首先,成员成本-收益预期和集体规模等因素影响到选择性激励在两种环保案例中的表现。其次,《京都议定书》灵活性和成本分摊方面的缺陷制约了气候变化集体行动。最后,当霸权国(美国)退出某类全球集体行动的时候,其他主要力量(如欧盟)将填补权力真空,并推动集体行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沿海、沿边、沿江及多种经济圈交汇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合作(CEPA)、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广西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广西与东盟贸易情况:连续13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自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共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策和立场也越来越关注。文章通过对1990年以来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立场的历史考察,认为16年来中国的立场稳中有变,不变的是中国坚持不承诺量化减排温室气体,变化的是以比过去更灵活、更合作的态度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文章以减缓成本、生态脆弱性和公平原则三个变量解释了中国立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9.
缘起阶段是国际规范生命周期中的第一阶段,是考察国际规范性质及其扩散进程中道德与权力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实际上,既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行为中可表现为利他性的道德属性和利己性的权力属性。国家之间互动形成的国际规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同时包含道德与权力双重属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双重属性的互动生动地体现在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阶段。科学家群体对于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危害,但要有效治理这二问题还必须借助民族国家的权力优势。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的国内辩论开始,气候变化问题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并在政治力量推动下进入到具有实质意义的法律文件谈判阶段,但这也使正在缘起的国际气候合作规范受到权力因素的强烈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代表的道德属性与政治家代表的权力属性之间展开了复杂互动,但最终政治家接过了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进程,并将其推向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利用1992—2004年中国对166个国家的SITC(Rev.2)四分位出口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出口中的零贸易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发现:中国出口中存在大量的零贸易,中高技术产品以及对欧盟的贸易中,零贸易极其普遍;零贸易的分布受到地理距离、关税水平、贸易费用、收入水平和产品替代弹性的影响;地理距离越远、关税水平越高、贸易费用越多、收入水平越低、产品替代弹性越大,零贸易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越低。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样本和回归方法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1.
Equity in Climate Change: An Analytical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正处于发展转轨时期,能源生产备受关注。以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视角,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经过强制进入策略模型和向后筛选策略模型对影响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能源消费总量、生产弹性系数对生产总量有显著影响。表明应加强对能源消费的引导,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结合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合理适当地提高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保持能源供应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欧盟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最初发起者,是事实上的京都进程国际气候谈判的领导者,也是京都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国际体系结构是欧盟采取这种立场的最根本动因。冷战后的国际体系结构在一超多强的总体结构下是一种单极与多极并存的双重复合型结构,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最终会深刻影响未来国家(集团)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并最终决定国际体系的权力分配。对未来影响的考量以及争取成为未来世界重要一极的战略意图是欧盟采取积极主动的减排立场并担当国际气候谈判领导者角色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国际规范国内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内结构的不同,不在于国内文化与规范的匹配程度是否较高,也不在于国际组织的教育作用,而在于国家是否在与国际机制的互动中其某种需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或是激发了一种积极的国家利益认知。在中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内化中,现有的国际气候机制激发了中国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掌握主动权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国家利益认知。这种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表现就是中国决定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内化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多维视角下美中贸易巨额逆差成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中贸易逆差额不断攀升导致双边贸易争端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和政治互信。美方将贸易失衡归咎为人民币汇率,而中方则指出两国贸易失衡的症结并非人民币汇率,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双方冲突和利益博弈行为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作者以1990-2011年的美中贸易、汇率等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和政治因素出发,将人民币汇率、国际投资、全球分工、统计误差和消费储蓄等因素纳入分析,从多维视角对美中贸易逆差成因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美中贸易逆差的成因缘自美国、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双方的统计误差以及人民币汇率三组因素,人民币汇率并非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在基于资产所有权的贸易净额统计方法下,作者对美中贸易的历年贸易净额进行了重新估算。美方数据结果显示,在美国报道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其数据统计被夸大;而中方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直到2006年才从对美贸易逆差转为顺差。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并非美中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该问题之所以争论不断,主要是源于美方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使用彩铃服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网络外部性理论探讨影响接受和使用彩铃服务的关键因素,在文献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对TAM模型进行扩展。利用统计软件对研究模型的假设进行了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包括感知易用性和新增的三个因素——感知娱乐性、网络外部性、感知服务资费在内的四大因素对彩铃的实际使用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其研究结论对电信增值服务部门制定营销策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测量了中国与主要进出口贸易对象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尝试探讨其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且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贸易额扩大的主要因素.文章还考察了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存在,而中国的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