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存在很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生态伦理意识,加强对农民生态伦理的教育和宣传,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伦理观念被人们逐步地接受,人类的消费不但要考虑与生产发展相适应,而且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体现着一种伦理文化现象,即人的道德价值观。由于人们消费行为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凸显,传统的消费方式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环保消费伦理,阐述了环保消费伦理的原则,提出了创建绿色环保消费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巨大的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如何把这些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开发取得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挖掘生态伦理的价值所在,正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践行生态伦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是建设生态广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蒲维民 《商》2014,(17):194-194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能获得的物质也日益多样化。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危机已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伦理建设被提上了发展的日程表。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生态伦理产生的原因,生态伦理的迫切性,以及其他关于生态伦理建设的概念、现状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伦理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分别是我国西部边疆、北部边疆、南部边疆重要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其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也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重大的影响.必须从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生态环境补偿的机制、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合作与协调等方面重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环境大生态伦理应当为环境刑法奠定道德基础,本文在冷静反思"环境权"热之后,力倡环境义务先定论,划定了环境刑法"不害环境"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其发展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有效开展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环境专业大学生中加强生态伦理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投身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环境类专业社团建设,加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培养,积极通过进行环保项目申报加强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周中之 《消费经济》2006,22(5):55-57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现代消费伦理研究。要从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统一中评价把握节约的内涵;在资源节约与拉动内需的互动中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伦理经济,企业营销必须在一定的伦理规范下才能顺利取得既定目标。随着生态文明的来临,生态脆弱性越来越严重,生态政策约束性越来越紧,消费者生态消费意识渐浓,生态产品与生态技术价值日益凸显,企业营销必须适应这种生态发展趋势,严格遵循相应的生态伦理,主动开展生态化营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约束的内涵式突破,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有序发展,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形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优胜。  相似文献   

10.
刘杭 《消费导刊》2022,(11):146-149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财富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农业伦理,农业伦理在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伦理可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重视农业伦理,可以避免生态环境破坏,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4):299-300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在创造辉煌文明和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大量自然资源被开采利用,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相伴而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通过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使他们树立生态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观念、道德意识,能够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和重视,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生态德育的缘起,加强青少年生态德育建设的重要性,青少年生态德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生态德育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口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将生态文明分解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二者兼容性这三个要素,探索了人口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的角度研究了素质对生态和经济兼容性的贡献.本文的结论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对生态文明建设各有裨益,两者须均衡发展,才能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释放出智慧和道德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均可用资源的不断减少,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丽江市华坪县境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华坪县应加大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与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及保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性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安全已经成为现代任何一个国家环境政策实施对象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区域生态安全是构成国家生态安全的个体,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实现区域生态安全不仅要以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法律和法规为手段,还要因地制宜.以其独有的区域特性作为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的基准,以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新需求为目标逐步进行.本文从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研究意义及保障体系等几方面人手,提出了一些关于区域生态安全保护措施及法规的建议,以促进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的立法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法制意识的降低。而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人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使人们更加关注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在网络生态环境下,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道德审美”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以建构和谐的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其发展目标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反思,同时也体现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道德关怀,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在低碳经济的实践过程中,伦理困境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碳道德"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的重要主体,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目前,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社会环境责任意识淡薄、权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执法力度薄弱等问题,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我国应加强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明确企业相关环境责任,加快建立完善的内外监控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以有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就伦理领域而言,网络给人类道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伦理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目前,网络伦理建构问题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应当从网络伦理的制度建设、技术完善和网络道德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梅州农村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仍存在如农村工矿企业"三废"的排放等一些问题,其原因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多方面,需采取如做好宣传工作,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等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来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建设幸福新梅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