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的基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和根本途径。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第一,要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用人机制,不断调整优化员工结构,推行员工等级制;第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和机制,树立正确的“人财观”,培训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第四,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第五,要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激发员工潜力,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基本理论,文章阐释了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同时,面向企业实践应用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从持续的组织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与制度、创新战略以及创新组织与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以上市公司九鼎新材为例,通过论证,提出建议,对于建设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逐渐改变自身管理模式来紧随市场的步伐,这就需要企业在新形势下创新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与外部管理模式,着重分析了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创新中的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以及调度创新,又对企业外部管理模式的采购、宣传、营销进行阐述,并总结了管理模式创新对于企业创新的实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按照是否由当地国资委统一指导进行划分,分为国资系统和非国资系统两类企业;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分为一级(母)公司(即集团公司)、二级(子)公司、三级公司。本文依据薪酬管理理论,针对当前温州市功能区国有二级公司运行情况和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从外部竞争力、内部一致性、个人公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管建分离"、理顺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企业提高人才竞争力.而当前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薪酬结构不合理、政府部门干预过多等.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薪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主要分析当前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薪酬管理的创新,以期企业更好地做好薪酬管理,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观管理视角,剖析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工程项目工期紧张,技术创新时间不足,方案创新潜伏风险、课题研究行政垄断,基层人员难以涉足等问题。技术创新疲软的深层原因主要有学习功利化、机制行政化、产权虚假化。加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改革,应该重视学习,推进二次开发;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开辟内部课题申报渠道,营造宽松环境;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避免用非所长。  相似文献   

8.
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提升持续技术创新力,薪酬管理体制作为组织管理体制的核心成分之一,其作用也不可小觑。华为公司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通过目前企业薪酬体系和薪酬激励的滞后性特点,结合华为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经验,提出对技术创新型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应基于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薪酬模式,关注薪酬管理全过程,采用团队型浮动薪酬,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入自助式薪酬管理,推广宽带薪酬。进而有效地激励员工,较好地支持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媛 《商业文化》2020,(10):54-55
自"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国有企业的薪酬优化工作正大力实施。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优化薪酬制度不仅有助于稳定企业内部结构,加大人才的储备力量,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依据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都较为落后,导致了薪酬优化的深入受阻。文章就对此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吴运生 《商业研究》2000,(9):104-106
二战后技术创新的起点高、涉及面广,发展的速度快。技术创新必然要求企业进行营销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将创新技术、用技术创新产品、用产品创新市场明确列为一定时期的营销目标;企业宜选择关系营销、整合与合作营销、品牌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网上营销等多样化的新营销方式;企业应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与完善有自身特色的营销机构与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汪川 《全球化》2021,(1):94-104
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和一系列制度难题。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为例,在北京市创新调查数据基础上,指出目前科技创新的问题表现在科技创新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活动不均衡以及企业创新应用性弱等方面。究其原因,企业创新活动的背后仍存在体制机制性因素。为此,应优化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以财政和金融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相关领域对外开放以实现创新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耦合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耦合,与技术创新网络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文化氛围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耦合,与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政府体制的耦合。文章提出,产业集群应以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官产学”创新网络与企业主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创新网络也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官产学"创新网络由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个主体组成,三个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科研院所提供智力保证,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的主导是由企业的性质、企业和区域发展、技术创新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内部环境问题是:企业机制不健全、不规范,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以及企业文化落后等。民营企业应积极改善内部环境,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借助电子商务,加快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政策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10—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绩效,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绩效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绩效具有明显差异;产业规模、企业创新意愿、市场化程度、科技化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创新政策绩效影响明显,科技化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对产业创新政策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影响因素,结合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现状,本文利用结构化演算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运用BP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构建了适用于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以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求增强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新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希望通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产学研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聚集的环境氛围,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文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和源泉,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企业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着创新价值观念贯彻"不彻底",人才创新制度建设"不完善",创新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人才创新信息链条"不畅通"等问题.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必须构建一个综合、完善、开放的创新文化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团队反思机制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运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对创新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王贵兰 《江苏商论》2012,(3):135-138
创新型企业的培养路径应以技术创新为主线,本文从非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三类创新型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成长规律,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引导和培养,进一步明确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培养的政策着力点,并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实施手段,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培养措施,稳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