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老区建设》2007,(10):43-44
贫困人口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减少以至消灭贫困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黄占俊 《发展》2006,(1):6-6
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我国扶贫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扶贫工作并未结束,进入了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存的关键时期,开发式扶贫任重而道远.因此,现阶段,甘肃省合水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面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我们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重点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内涵和特征分析 (一)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一种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状态。与此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当是由构建和谐社会各个环节所需的各种能力所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运用多种手段,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今,管理科学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生产活动有序高效,需要科学管理;社会生活正常有序,需要科学的综合管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科学管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侯乃平 《辽宁经济》2007,(11):33-33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社会机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利益相系、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法律作为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是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胡亮 《宁波经济》2008,(1):36-38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宁波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工作任务,也是宁波社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公共财政调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捷  朱群丹 《浙江经济》2007,(21):53-5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城乡广泛建立起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是国家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举措,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成人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任务 (一)成人教育推动经济和谐发展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经济利益分配形式呈多样化与多元化趋势.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也更加复杂,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剧.实现人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0.
王东 《宁波通讯》2007,(3):16-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协调运作的状态,其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安定有序。“和谐”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这为我们扶贫开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木 《老区建设》2010,(9):F0002-F0002
2010年5月26日,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在万安县调研扶贫工作,并主持召开了扶贫工作座谈会。他指出,扶贫工作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共产党员履行根本宗旨的需要,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靠加快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艳芹 《魅力中国》2009,(14):103-103
我们今人对于前人所遗留的思想文化总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辨,去伪存精、批判继承的治学态度,使我们在浩渺的文化遗产中总是能保证一个科学的研究方向。在党中央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认真地挖掘古先贤们的思想精粹,辩证地剖析其中主导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合理内核,对于我们当今所提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年代里,天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了有天津特色的和谐社会模式。我们可以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环境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良好的社会精神氛围和人的素质培养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解剖这个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柴秀波 《发展》2007,(3):67-68
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这些都给人们以很高的成就感.但是,繁荣的物质生活、繁忙的日常生活却掩盖不住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与失重.空虚、失落、不安和孤独,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找寻不到生存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马倩 《理论观察》2011,(5):168-169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所在。是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张侃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3):168-169,174
2007年4月20—21日,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研究中心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主办“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40余人,分别就经济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演变,新中国经济史专题,经济史研究前沿与方法等进行发言。一、经济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董志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围绕着“当代中国的环境破坏与保护”探讨了“政府职能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成…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增长,2006年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四位,国力日益强大,物价相对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是,在加快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城乡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扩大、基尼系数上升等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社会问题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日趋脆弱、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难止等交织在一起,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构成极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无论在经济、科技还是其他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但与此同时,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在新时期面临新的考验,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益突出,社会也进入矛盾集中激发的时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过去强调“经济优先”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开始有了深刻的反省与认识,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工作要求,同时理论界也开始引入“企业公民”这一全新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