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种路径——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乡村工业化型。农民工外流型特点是农民积极主动的进入城市的生活秩序,农民职业、收入和观念的先行,而身份和居住的滞后。但存在农民工的边缘化和农村的空巢化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差距的拉大。征地吸入型,其特点是城市的扩张和农村被动地被纳入城市化的进程。主要问题是失地农民对城市文明的习得和社会保障。乡村工业化型,特点是以工业化为内驱带动乡村转型.一种非依附性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概述内生式发展的内涵与内生式城市化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化现状,并提出加快乡村城市化建设建议:加强农村合作经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组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集中规划、统一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度改革,破除乡村城市化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型社区,是指在推进二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农民集中居住形成的社区,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全新单元。如何加强对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管理,是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汪永臻 《发展》2014,(7):86-88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造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出现了诸多不协调的现象。本文以兰州新区五墩子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近郊区农民集中居住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五墩子村农民集中居住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民住房集中建设,是千百年来农民传统居住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持续改善民生,满足农民住房需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鄞州区在农村旧村改造、农民住房集中建设上走在了前列,他们的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存在的问题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十余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报告认为,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必要的,但是有条件的。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既涉及到规划布局的调整,又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利益,需要积极引导,稳步推进,不能片面地把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作为主要目的,一定要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在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中一定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集中居住动因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关因素驱动下,农民实现集中居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章通过对农民集中居住的理论动因和实践动因的分析与归纳,对农民集中居住的不同主导驱动因素做出了评价,并针对不同主导驱动因素下集中居住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农村建房方式,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不仅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土地、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推行农村集中居住,搞好农村规划,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推行农村集中居住进程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问题:如土地调整问题、宅基地置换问题、基础设施及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创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产业支撑等对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边吉 《宁波通讯》2013,(19):21-22
农房"两改",即"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是指按照新型城镇规划体系、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要求,组织农村村民对村庄及农村住房进行集中改建的行为。科学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民传统居住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千千万万农民的民生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宁波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惠的良性互动,成为城乡融合的发展典范。农民居住条件迎来大变革"你看,现在居住的环境多好啊!小区里走走,公园里坐坐,不会比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