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颖 《魅力中国》2014,(18):218-218
美术的灵魂是创造,培养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目的和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能力的巨大改变,创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第一要义。在美术课程新一轮的改革中,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探索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应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学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事物,注意选题,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术手工制作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统筹安排的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王瑞娜 《魅力中国》2009,(36):96-96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大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表现性美术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塔娜 《魅力中国》2014,(3):230-231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美术欣赏教学已经越来越被美术教育界所重视。因此,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美术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视觉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强调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辅导的重要性。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且善于鼓励。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致力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美术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阵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的美术教师,正确分析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赋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适合自已的创作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  相似文献   

8.
郭昀 《魅力中国》2014,(26):116-116
我们知道,我们美术教师就是要用美术这一艺术特质,在小学美术课堂,对小学生进行创意教学,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美术的艺术特征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加之美术本身具备创新的特点,很容易调动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灵感,挖掘、发挥其潜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辅助者,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去创新。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保伟 《魅力中国》2009,(10):62-63
美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美术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侯艳辉 《魅力中国》2014,(4):175-175
常有人说“文化成绩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事实证明那是有依据的,特别是在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大的农村中小学,德育“危险品”也呈上升趋势。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广大教师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张娟 《魅力中国》2011,(2):273-273
美术培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提醒了在教学中要加强美术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建志 《魅力中国》2009,(17):58-58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同时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现代媒体普遍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利用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挥美术在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大胆尝试"快乐教学法".这不仅与课标明确的"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之目标相吻合,更以快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锻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力、资料检索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审美时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美术在初中课堂上的素质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挥美术在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大胆尝试"快乐教学法".这不仅与课标明确的"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之自标相吻合,更以快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锻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观观察力、资料检索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审美时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美术在初中课堂上的素质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魅力中国》2010,(2):101-101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合作能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种,对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美术课的欣赏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素质教育;挖掘美术学科的潜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结合美术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对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改进方式方法,融入艺术批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凡 《黑河学刊》2013,(7):161-162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美术课程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被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美术特长生进入公众的视线。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功训练,并对美术考试做认真分析,帮助特长生在术科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马宇 《魅力中国》2010,(31):388-389
美术课程是初级中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新课标实施下,对初级中学美术课程性质、理念、目标进行剖析和再认识,从而对初级中学的美术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