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主打中国品牌的洋VC已形成一股势力。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与背景:主体是一群“海归”,管理的基金来自海外,他们在中国很成功,但在本国却不声不响,甚至没有人知道VC还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他们具有难得的机会把握好西方投资管理的“科学”和中国市场商情的“艺术”;他们贯通中西文化,在中国企业和西方资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个国家的群众和政府认为中国企业对他们有帮助,他们一定欢迎你;如果他们恐惧你,认为可能有威胁,你就不会成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压力。作为能源类、化工类的企业和其它的企业一样,每一天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又制造了一些污染,而我们的责任是在这种创造财富的同时,要把能源、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大搞市场经济20年来,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个极具时代特征、极富前卫魅力的新现象,即一批领航企业的萌芽、生成和日益崛起,他们是现今中国经济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事物,他们最大特点是朝气蓬勃、富有活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久不懈地创新,创新,再创新.他们在一再为社会创造出了大额度财富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时代领航者理念、新文化特质及其组织惯例,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用自己的领跑实践和辉煌业绩,向世人表述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企业能力发展的窘境 今天的中国许多顶尖企业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的快速成长和成功业绩也令世人瞩目.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他们充分展示其内生制度创新能力,利用自身灵活的经营机制,通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就成为中国顶尖企业的,他们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能力,展示了他们自己的市场辉煌.  相似文献   

5.
经理书架     
本书记录的14位企业家是中国地产界最具影响力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中有许多人也是中国财富最多的人,他们更是一批有着独特思想与性格魅力的传奇人物。他们被称为中国地界的思想者、先行者、数据库,娱乐者、偏执狂, 完美主义者。在他们背后,是中国最大的地产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地产作品,是一个个值得探究的地产运营模式,是全国地产开发的角逐场,是滚滚涌动的资本流。中国经济特续升温,中国地产待业造就了一批批的财富新贵。追寻他们人生、事业的势起势落,探究这些企业的扩张收缩、你会发现,成功是有模式可循的。文化艺术出版社牛金荣主编定价56.00元  相似文献   

6.
谁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我们的印象里再不能只有海尔、联想、TCL.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身上有着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来最健康的轨迹,他们周围没有光环和喧嚣,但他们高度专注于某一领域,产品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甚至占据了某个市场一半以上的全国或全球份额.正是包括这些不广为人知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构筑了民族产业的基础.他们是振兴国家经济的希望所在,他们也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构成了中国企业的主体,尽管不曾有大企业的纵横捭阖,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同样需要经历一次次蜕变,同样需要进行一次次转型。企业的每一次转型既是企业升级进化的机会,又是他们步履凶险的转身考验。具体而言,在经历了创业期、成长期之后走向成熟的路上,有大致十八道坎在等待着他们、困扰着他们……  相似文献   

8.
想要清晰地解读中国的企业家,有几个人是一定要放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去考虑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领导着中国迄今为止最成功、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在开创企业新局面的同时,也时时能意识到并切实肩负起了他们本人及其所领导的企业军团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任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的柳传志便是这样的企业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在刚刚结束的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大会上,中国物业管理协会首次评选出了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100家企业。这批企业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精英企业,他们发展成为百强企业的历程中所积累和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是行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百  相似文献   

10.
看未来     
七年前,《中国企业家》创设了"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截至今年,总共12位世所公认的企业家获此大奖,他们是: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王石、何享健、马蔚华、王健林、秦晓、王建宙、任正非、李东生、宁高宁。对不过只有三十余年历史的中国企业,探讨谁能基业长青,是一个为时过早的话题,但是他们因为具备如下几个特点,足以担起这份荣誉:一,他们都充分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  相似文献   

11.
构建企业文化的关键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强 《企业文化》2004,(2):50-51
我国的企业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价值: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多么重要。联想、TCL、GE、宝洁……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企业规模和历史也很不同,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强调以人为本、沟通与合作、创新、重视顾客需求和努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等等。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失败企业的根本问题就出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上。首先是在理念上就输给了优秀的企业,同时中国企业还缺少能将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全力鼓动者和推行者。  相似文献   

12.
曹利 《中国企业家》2010,(15):14-15
读《中国企业家》杂志有三点感受: 其一,《中国企业家》是一份专业性刊物。通过其报道,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企业家在推动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提粹出来的商业伦理和管理哲学,以及他们共同坚守的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不愧是一本中国商界的领袖杂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拥有大量勤劳、尽心尽责和低收入的劳动力,他们努力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中国政府注重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政策减缓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对减少失业率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几乎占世界人口的20%,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看好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合作,帮助他们实现现代化和扩大规模,而这些国外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上文中的两篇小故事,无论是韩企老板的轮回,还是中国企业老板的最终命运,他们的遭遇都不能不发人深思。中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来说都面临着生死抉择般的挑战。温家宝总理曾如此沉重地表示:“2008年将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如此局面,中小企业该如何生存?瑞士企业以其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就给中国企业乃至世界中小企业提供了参考。瑞士中小企业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之一。遍布全球的瑞士企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茅、茁壮成长乃至硕果累累,他们成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当代经理人》记者采访了瑞士经济促进暑、瑞士商会以及社科院的专家,循着瑞士企业的步伐,通过了解瑞士享誉全世界的企业,例如罗技、斯沃琪、ABB、阿尔帕……以及瑞士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探讨他们成长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一个来自日本的磁性企业代表团来到中国考察,他们中包括TDK、FDK等世界磁性巨头的代表,考察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磁性行业的发展状态,并分析中国磁性对日本磁性会造成何种影响。在参观了众多国营企业以后,他们来到了此次考察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惟一一个民营企业——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与其说考察,更不如说是例行公事,因为代表团根本没想过一个民营企业能如此出色,来之前已经将考察报告都写好了——中国磁性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日本磁性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势地位。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东磁公司卓越的品质、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何在?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上,中国企业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价廉,这说明众多中国企业主动或被动、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成本领先这一竞争手段,尽管他们也许并未准确理解成本领先战略。那么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中国企业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他们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一群人,还是被阉割了的一群企业家?他们是两恨文化的始作俑者,还是将改变中国文化的一个阶层?他们是革命的,还是渐进的?他们的恐惧是什么?他们最难的又是什么?2003年7月25—26日,中国企业家论坛举办的首届弥勒论坛在云南举行,400多位企业家到场共同探讨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本刊总编辑宋立新和《华夏时报》执行总编杨平应邀主持了首场主题论坛《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企业自救     
《厂长经理之友》2011,(11):152-154
在中国,有这样一批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后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在销量和品牌力上有了巨大的提升,甚至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亦不落下风。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根植中国土壤,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它们,被称之为“成功企业群”。  相似文献   

19.
任才方 《英才》2005,(9):68-71
这是一次中国工业企业的盛会 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数字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时代里 他们脱颖而出 不管是声名显赫 还是默默无闻 他们都是中国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企业家队伍,在当今中国可以说存在三大阶层和三大群落。第一是国有企业。早期的企业家大部分产生于这个母体中,现在中国的特大型企业,能排到世界500强里面的基本还是国企。第二是外资企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企业培育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阶层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成为西方管理理念的实践者与传播者。第三是民营企业。1978年以后,这个群体在迅速壮大,在区域上形成了三大兵团。第一是华南兵团。他们是特区政策下涌现出来的企业家。以广东商人为主,以李东生、王石为代表;第二个是“海归派”。以张朝阳、丁磊、马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