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3~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核工展在北京举行.作为核工业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展会,国际核工展在中国核能界承载的历史使命可想而知.在两会对核能的讨论热潮过去不久,核工展的举办把各方热盼核电审批重启的愿望用具体行动一一展示出来. 核工展透出的信息,一方面传达了世界核企业在核技术、核安全方面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世界核能产业已经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联手趋势,世界核能产业正向着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核能因为其技术繁杂性、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从诞生起就背负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宿命.如果说美国三里岛事故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在上个世纪,彼时信息还没有全球化,核能界对"一损俱损"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深刻的话,那么,发生在去年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则足以使全球核电产业遭受重创.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世界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去年出现了创纪录的24.2亿欧元亏损,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正>近一段时间,美国及世界范围核能产业正在发生震荡——加州的现役核电站准备关闭;San Onofre核电站的核废料无法合理安置;由于全球整个核工业仍笼罩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阴影中,导致德国等国家严重排斥核能在该国的发展,核能产业在全球范围危机四伏。核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今年3月末,核能产业巨头西屋电力公司宣布破产保护。这一举动严重影响到美国东南部地区两大已完工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核能发展市场从来不乏兴奋点。走过日本福岛核事故带来的全球核能市场发展的低迷期,全球核产业发展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新业态带来新格局。三代核电反应堆技术成为了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国际核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铀浓缩、铀市场有望走出低谷,进入上升期。在其中,中国核产业发展在国际上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IEA/NEA发布《核能技术路线图2010版》以来,许多事件对全球能源行业以及核能发展的前景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核电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核能复兴"。在此前的十年间,人们对核能兴趣不断增加的原因有二:一是对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二是需要以稳定的生产成本获得经济实惠的基荷电力供应。然而,这一趋势在2011年明显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年3月份发生的福岛核事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几个国家的核能公众接受度以及核能发展政策造成了冲击。其他的原因还包括2008~2009年金融危机余波未消,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导致贷款机构的融资能力下降,电力需求因经济危机影响也下降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三年多以后,全球核能发展情况正逐步改善,新建核电站的数量再次上升。然而,核电站的并网率依然很低,无法满足2℃情景(2DS)中2025年核电发展的目标(IEA,2014)。5年后的2015年,IEA/NEA发布了《2015版核能技术路线图》。新版核能技术路线图旨在确定有效措施,使核能发展能够满足2℃情景目标。本刊将连续摘要刊发新版核能技术路线图的主要发现、世界核能发展状况以及主要措施,以对核能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慧  郭杰 《中国石化》2012,(11):74-75
美国的核电政策并未因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而动摇。美国核电产业将在长期合理、有效、安全的核能政策指导和监督下继续发展。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这一事件引发全世界对核能利用的重新思考,各国就是否继续使用已建核电站,是否新建核电站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受日本核危机影响,德国决定关闭7座核电站。而作为世界核电大国的美国,在日本核电站爆炸后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奥巴马政府召开紧急核安全会议,要求核  相似文献   

6.
“刊”天下     
《中国机电工业》2012,(4):26-26
核能:失败的梦想 福岛核电事故一年之后.核电的前景依然暗淡,有成本的原因,同样有安全的因素。26年前,由于没有出现过核伤亡事故,核能无疑被视为一种更廉价的能源。然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座核反应堆失控爆炸,其辐射影响至今未能精确统计。26年后,正当核能重新复兴时,日本又发生了福岛核危机,核能安全的神话再次被打破。  相似文献   

7.
苏红 《中国纺织》2013,(5):114-115
历史上全球范围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已经出现了三次。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主要产业转出地是美国、欧洲,转入地是日本。此后经过25年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第二次产业转移,产业转出地是日本,主要转入地为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表现为全球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向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转移。由于多年的快速发展,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8.
<正>3月11日,世界核电将迎来福岛核事故5周年。5年前福岛事故的发生,对众多国家的核能规划造成了影响。IEA(世界能源署)发布的《2050年核能发展路线图》表明:尽管该事故并没有导致直接的辐射致死伤亡,但引发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使得公众时核电的接受度下降,并使少数国家改变了其能源政策。2011年以前人们对核能发展兴趣不断增加。但是,福岛核事故以后,这一趋势明显放缓。好在经过世界人士的不断努力,5年后,全球核能发展情况逐步  相似文献   

9.
核能链是排放温室气体最小的能源链。核能链发生事故的几率是很小的。即使发生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这样的灾难性事故,但从整体上看也不能改变核能是安全、环境友好产业这一结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20多年。全世界运行的核电站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新建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都有了更高的安全目标和安全水平。人们通过吸取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教训,必将使核电的安全性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核工业》2011,(4):6-6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使核电安全及核能未来的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更是明确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4月17日,由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我国核电领域首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苏州正式启动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工业》2015,(3):60-63
自1954年人类开始利用核能发电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核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三大支柱之一,积累了超过14000堆-年的运行经验。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前,核能发电占全球电力供应的15%左右;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大量机组停运,2012年以来全球核能年发电量占比降至11~12%。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了对于发展核能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2.
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影响依然在延续,这也再次提示我们,对核能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视核安全,坚持把确保核安全作为核能发展的生命线。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是继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核事故。据有关评估,要最终消除事故后果并拆除反应堆需要40年的时间。2013年以来,日本政府曾先后公布了5个处理核辐射物质方案:地层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释放、氢气释放、地下掩埋。然而,2021年4月,日本政府却决定将福岛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时间预计将持续20~30年。此举遭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质疑和反对,在其国内也引发强烈担忧。  相似文献   

13.
从核电发展史看,技术终将超越事故。全球核能发展不会因事故而停止。从核电安全性看,每一次核事故都是对核电安全性的再认识,促使核安全理念和核安全标准大幅提升,核电技术水平实现再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14.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安全性再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核能利用国家均针对本国核电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查,部分核电项目审批、建设被推迟或取消,我国也暂时停止了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通过介绍当前国际核能利用总体情况和当前主要核反应堆堆型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情况及产生的影响,综述了全球主要核能利用国家核电发展态度与政策,阐述了我国核电发展总体形势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前后,新一轮的核能复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核电发展前景看好,国际铀市场价格一路飙升至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然而,时至今日,特别是受到日本福岛核事故的不利影响以及来自天然气燃料的激烈竞争,一些西方国家的核能复兴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东日本大地震对地震灾区石油化工装置造成的严重损毁、对日本炼油及石化中下游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结合东日本大地震给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建议我国的石化产业要适当调整发展规划,提高石化工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自给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风险分析,培养一支有过硬心理素质和事故处理能力的队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我国核能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我国核能产业的国家竞争优势,促进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于2007年4月18日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国能源产业界,特别是核能产业界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利用核能、发展商用核能早已成为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一旦发生核事故,用于环境恢复和公众财产、健康损失赔偿的核事故第三方损害赔偿资金则相当可观。作为世界上核大国之一,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核事故第三方损害赔偿保险经济政策和制度,核能企业尚无完善的经济管理手段,缺乏有效的财务制度,难以规避未  相似文献   

19.
一、全球石化产业景气 石化工业为全球性产业,其景气荣枯通常受全球经济景气变化、石化生产决策、重大石化事故及供需平衡等所影响,为典型的景气循环产业。依据过去历史轨迹,石化产业每7~9年循环一次,与全球经济波动吻合,此波石化景气周期高峰原预估将落在2004~2005年间,但由于全球经济景气复苏力道超出预期,且新增产能未按预定时程开出,故此波景气循环高峰将延至2006~2007年间,此现象可从全球乙烯供需来印证。  相似文献   

20.
本期杂志“月度聚焦”栏目关注第13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刊登了杜祥琬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文章,其中杜祥琬在文章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核能是一个科学技术要素很多的产业,其安全和规模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多方面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进步,对国家来说,发展核能是一个争占科技优势制高点的大战略,也是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核能发展是一个百年大计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