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临港工业集群 提升广西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的重要战略地位 临港工业是依托港口资源或相关优势发展起来的工业,是沿海地区利用发达海运业发展大型基础工业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大工业的成功路子。对于广西来说,就是加快北、钦、防沿海地区工业发展,使之形成临海工业集群,拉动广西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现代化是以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来装备工业,使工业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世界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工业近代化而言的。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在概念上有所区别:前者着眼于经济结构,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特定历史时  相似文献   

3.
肖高 《浙江经济》2001,(5):22-23
传统工业是浙江工业的主体,2000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传统工业增加值占82.5%。“十五”期间,传统工业仍将是支撑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浙江传统工业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关联度不大,传统产业的素质性、结构性、机制性矛盾依然很大程度上存在,因此,不失时机加快浙江工业信息化进程,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尤其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从低档加工为主向高加工度转型,对于重构浙江传统工业新优势,提高浙江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的全局,紧紧围绕发展这一要务,大力实施“项目立区”和“工业强区”战略,不断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协溺、可持续发展。总体发展目标是:全部工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2%;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比2007年下降5%;工业固定资产按资比2007年增长15%。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07,(9):F0003-F0004
一、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设市以来.贺州市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大改革、大企业、大群体、火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以项目为中心,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和优势产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整体素质与效益,工业经济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2006年。贺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5.39亿元,增长24.93%;工业增加值73.29亿元,增长24.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97%。  相似文献   

6.
辰溪是一个工业老县。在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辉煌时期。由于历史的、体制的与管理的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年来的工业经济不景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相当多的同志大有县域工业前景黯淡、难有作为之感。然而,近两年来,辰溪工业又呈转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果因势利导,完全可以把工业做大做强,经过一、二年努力,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新增4~5亿元,在现有1.95亿元基础上翻两番,是完全可能的。一、辰溪发展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认为,辰溪发展工业具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发展为中心,在探索和实践中初步构筑了具有青海特色的工业结构,工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总量由2001年的89.2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263亿元(当年价格,下同),年均增长17%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9.6%提高到41.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由5.3亿元提高到12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佟暨 《浦东开发》2000,(11):18-19
浦东新区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各类工业企业增长加快 ;新产品产值大幅度增加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库存增势减缓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新区工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其显著特征是: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均处在良好发展状态中,重点开发小区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品出口增势强劲,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工业对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3.9%,已成为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推进器。 一、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各类工业企业增长加快。 1至 3季度,新区…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08,(5):59-59
作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和推动工业结卡句调整的重要力量,中小工业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下企业(年销售收入小于500万元)在西湖区工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初步统计,全区1553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共拥有从业人员2.21万人,占全区工业企业用工人数的49.7%,西湖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留下、三墩、双浦、转塘等农村区域。  相似文献   

10.
绿色工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敏 《山东经济》2005,21(4):18-21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工业环境污染和由生态资源耗竭引起的工业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在这种客观背景下如何使工业绿色化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就绿色工业的概念、绿色工业发展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绿色工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明确提出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工业的投入对工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万曾炜 《上海改革》1991,(10):8-9,24
上海是一个具有很大系统工业规模的老工业基地。在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上海的传统工业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推动作用,时至九十年代的今天,面对国际高新技术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工业化浪潮的持续高涨,上海的传统工业不能不进入一个艰巨的结构调整时期,只有通过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引导现有的工业体系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徐州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492.2亿元,工业增加值305.9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7倍和1.3倍。工程机械、食品、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列统工业总量的53.5%、56.7%和61.2%,25家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  相似文献   

14.
谭燮良  王华 《浙江经济》2006,(12):52-53
“十五”以来,杭州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有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越过5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已达到45.6%;电子通讯、机械装备、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耗电358度,同比下降0.6%;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03.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15.1%;工业经济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导,江东、临江、临平、钱江等工业园区为新增长点,区县(市)工业功能区块为基础的工业格局;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最近公布的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名单中,杭州有42家企业集团上榜,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位,其中大多数为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大力推进“工业兴省”、“工业强省”战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湖北工业发展明显提速,增速居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二位,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分别比上年前移四位和二位。湖北工业发展实现“双过万”,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万家、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突破万家、工业主营业收入突破万亿。继汽车、石化、钢铁三大产业之后,电子信息、食品销售收入跨越干亿大关。  相似文献   

16.
蔡子翎 《开放导报》2001,(11):41-41,45
20年来,深圳工业采取赶超性战略,取得了跨越式高速发展。特区建立后的前10年 ,工业总产值由3000万达成了100亿;从100亿到1000亿,用了6年的时间;而从1000亿到2000亿,只用了3年的时间。三轮跳跃式的发展,说明了深圳工业加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工业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特别是1995年以来,深圳追踪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视听产品业、机电一体化、重点轻工产品和能源产业,从而形成了深圳工业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中小工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周英,李菊芬,辛萃群中小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是中小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它们依靠中小工业的资本积累,支援农业,发展地方能源、交通...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情省力》2008,(5):34-35
毫州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小市.长期以来工业短腿一直是全市经济奋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工业企业少,门类杂,传统产业居主导地位,缺乏新型的现代企业,致使我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工业化程度较低。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234家,个体工业有1.7万余户,全社会实现工业增加值74.45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6.78亿元,同比增长36.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7.67亿元。同比增长12.7%。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经济》1997,(12):6-7
加大力度放活小企业探索市属工业新出路●瓦房店市人民政府瓦房店市市属工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始于1995年8月,历时两年多时间,经历了全面动员、局部试点、面上铺开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市属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我们的对策我市市属工业户数最多时达...  相似文献   

20.
数据     
2012年二季度1000家工业企业运行指数 2012年二季度1000家工业企业监测显示,工业运行指数为49.5,较上季节回升0.4个点,连续两个季度上行,但指数仍位于荣枯线以下,反映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但仍处低位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