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中心,做好储备粮管理工作,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是粮食行业应履行的神圣使命。当前,粮食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各级粮食部门一定要深化粮食储备工作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无粮不稳的危机意识和做好储备粮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心稳定的高度,切实做好储备粮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粮食储备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储备粮的储存业务都是由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承担的,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中央储备粮承储主体出现了新的变化,非国有粮食企业能否参与竞争、获得代储资格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背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国家粮食储备系统运营效率为目标,通过对国家粮食储备承储主体资格的理论分析,探讨非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国家粮食储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国家建立专项粮油储备制度以来,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在粮食工作中占相当大的份量,完善各级储备粮的管理问题至关重要。现就完善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央储备粮是粮食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储备情况事关粮食储备"稳定器"功能的有效发挥,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当下,囿于现有制度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窒碍了中央储备粮作用的发挥.着眼于中央粮食储备的各环节,当务之急是加强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监管,在入口环节要加强收购时的第三方参与,在监管过程中应发挥信息化技术进而健全溯源机制,...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的第一层保障可以说是储备粮食安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目前,湖南省省级储备粮管理模式存在承储企业分散、管理体制不顺、政策性经营与商业经营未分离等问题。文章阐述了湖南省省级储备粮财政补贴现状,分析了储备集中管理模式的必然性,以及储备粮补贴财政兜底方式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有序推进集中承储、完善省储粮轮换补贴机制、进一步强化公开交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方储备粮是地方政府为保证本地区粮食安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而储备的粮食,是地方政府进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做好粮食应急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管好地方储备粮,安徽省粮食局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决定将2007年定为“储备粮管理年”,在全省深入开展以“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主题的“储备粮管理年”活动,  相似文献   

7.
马勇 《齐鲁粮食》2009,(8):28-29
山东淄博东郊国家粮食储备库现有总仓容10.47万吨,现存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储备进口粮、跨省移库粮、地方储备粮、地方储备食用油等,主要品种为小麦、玉米、食用花生油。日常工作中,平均每年储备粮轮换量2万余吨,加之日常储备粮油质量管理监测,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非常繁重。近几年,我们按照各级储备粮关于质量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业务员、检验员、保管员”三级质量监管体系,从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检测手段人手,做到“三个强化”,实现“三个提高”,圆满完成了储备粮质量检测任务。所存各类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相关部门组织的几次质量检查,质量合格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粮食储备轮换的持续亏损,为承储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粮食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致亏原因较多,最主要的因素是轮换中新陈粮间价差太大,也涉及到储备轮换补贴费用标准偏低、轮换模式僵化、自然灾害及损耗转嫁、信贷规模不匹配等。解困之策,在于完善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并统一储备粮管理和轮换补贴政策,创新轮换机制,完善储备融资管理办法,核减合理轮换损耗,合理布局调整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等,用好粮食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9.
《齐鲁粮食》2008,(7):32-34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流通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增加了粮食安全保障的难度。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安全主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健全地方储备体系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储备体系,为强化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在争创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示范库活动中,我市四个粮食储备库全部荣获“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示范库”称号。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观念得到了更新。现结合我区粮食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解放思想,与时俱时,抓好储备粮管理以确保粮食安全,谈谈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提高对储备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要认识到储备粮食是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之一。我们常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充分体现了粮食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储备粮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储备粮管理工作做好。其次,要解放思…  相似文献   

11.
储备粮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加强和改善储备粮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对储备粮的管理要求和标准更高。从我市情况看,各级储备粮的管理基本上达到各项指标要求,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而且越来越突出,必须及时加以解决,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储备粮管理现状1998年粮改时,我市市本级和各区县市都成立了储备粮管理公司,为规范管理各级储备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我市各级储备粮管理公司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安全、有效保管国家粮食,储备粮保管年年实现“一符四无”。1…  相似文献   

12.
粮食储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而粮食轮换不仅是落实粮食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购得进、调得动、用得上”的基本保证措施,也是粮食储备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支撑点。作为产销平衡区储备粮承储企业,如何实现轮换任务政策性与企业发展市场性的有机结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笔者认为,应该浓墨重笔、精心绘制“八骏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及市、县多级粮食储备制度。地方粮食储备企业(本文所述地方粮食储备企业专指市、县级粮食储备企业)承担着本地区储备粮的管理和流通主渠道任务,对稳定地区粮食市场价格。确保地区粮食供求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总的来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市(县)级储备粮在管理上逐步规范,成果渐现,朝着更高层次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国家储备粮制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储备粮轮换的低效率、高成本正成为国家储备粮制度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对国家储备粮轮换机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粮食期货市场的功能,探讨了利用粮食期货市场对国家储备轮换换机制进行改进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储备粮管理整体协调机制不完善;粮食储备的品种结构有缺陷,布局网点还有待优化;中央储备粮的保管费用不断上涨,轮  相似文献   

16.
自1991年国家实行粮食专项储备制度以来.储备粮保管费标准就再也没有调整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粮食安全特别是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固定的储备粮保管费标准.早已不适应国家粮食储备安全和企业生存、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东营市粮食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快地方储备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地方储备粮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积极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魏传明 《齐鲁粮食》2009,(12):31-32
储备粮是各级政府调节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资,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粮食储备库作为储备粮直接保管单位,做到科学储粮、科学保粮、确保储备粮数量和质量,无疑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几年,济南第二粮库立足服务省会城市这一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库区建设上采取退城进郊,提高仓容,改善环境:在粮食管理上实行规范管理.严格程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如何保证粮食安全,特别是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储备粮管理,保证粮食安全,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我国储备粮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始于建国之初。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不断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初步形成以国家储备为中心,地方储备和农村储备相配套的粮食储备体系。目前,我国储备粮管理的良性运行正受某些因素制约着,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行管理体制上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难以调动承储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孙沂 《齐鲁粮食》2007,(10):4-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搞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成为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而地方粮食储备则是实施调控手段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之后,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把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地方储备粮任务.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