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城市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新疆财经》2003,(1):35-37
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严重滞后的城市化已经明显成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桎梏。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普遍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之一,就是实现工业化。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和经济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城市空间集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西部地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本文在系统考察西部地区城市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协调城乡关系,进一步发挥城市在西部发展和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西部城市化状况的考察西部地区是我国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流域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在中国古代,先后有十几个王朝在西部的陕西、四川、宁夏等建都,故而在西部形成了一些都市和城镇,成为当时西部甚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公元前11  相似文献   

3.
4.
5.
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下,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都不尽合理,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引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发挥城市的主导作用,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今后以工业化为目标,走以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的集中型城市化道路,应该是西部城市化发展的合理选择。 一、重点建设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发挥它们的集约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聚集是城市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最重要的经济规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农牧业长期发展的出路与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 《北方经济》2001,(8):9-13
一、西部农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蒙古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牧业的发展大致与全国一样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为农牧业超常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85-1991年)为缓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2-1996年)为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97-迄今)为新的发展阶段,以农畜产品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为主要特征.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西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总体来看,西部农牧业的发展成效,集中表现在:(1)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较快.(2)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获得明显提升.(3)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区乌兰察布盟早在1994年为顺应自然规律,提出了"进一退二还三"的战略,即每建成一亩水旱高效标准农田、退下二亩风浊沙化旱坡薄地还林还草还牧,恢复植被,改善生态.(4)农牧民收入得到提高.(5)农牧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城市化特点与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从人口密度、城市密度、城乡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观察城市化现象从而东西部城市化存在较大差异的见解。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多地表现为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从而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相对提高带来的城市化现象。作者认为 ,从效率更高并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要求出发 ,西部地区城市化宜采取大城市与城市圈结合的战略 ,即 ,优先发展大城市 ,并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为轴心 ,以轻轨交通、通勤铁道、高速公路为纽带 ,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工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 ,发展若干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圈 ;不宜遍地开花的、脱离工业化和经济基础孤立的发展小城镇。作者强调 ,中国的城市化也要走一条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 ,并认为 ,相当长时间内 ,外资、内资、产业、要素、人口还会继续向东部聚集 ,但从资源承载能力和系统平衡要求出发 ,特别是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出发 ,中国城市化发展也已经到了需要关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9.
<正> 西部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进外资数量少,利用外资水平低,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孟祥舟 《西部论丛》2002,(10):21-22
西部地区是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基地,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工业化的“资源库”。西部地区资源的总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机遇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尚处于城市化的初期,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加快西部省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西部经济地带的多重属性 (一)地域空间与地理位置的二重性。西部地区(笔者按: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省区)。疆域辽阔、空间广袤,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0以上,但人口仅占全国的3/10,可谓地旷人稀。仅此而言,似乎西部的国土可为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崇山峻岭以及号称“世界屋  相似文献   

17.
赵曦 《开发研究》1993,(6):20-23
<正> 国民经济资源配置由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向市场配置方式转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迅速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基本前提。从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入手,结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资源配置机制转换过程中的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在对中国西部经济开发进程的历史起点和特殊演进方式的冷峻反思不难看出,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既是推动西部经济开发的主要动力因素,又是阻碍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直接控制下,中央对各省区采取集人、财、物为一体的统一调控,区域利益集团从属于中央政府,缺乏独立表现方式和争取独立利益的内在冲动,区域资源配置以及要素流动,生产力布局完全通过中央政府计划手段实现。我国西部经济开发尤其是西部工业化推进集中体现了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决策者,现在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已经把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实上,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本来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尽管不同,但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城市化的历史,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二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褚菁晶  徐佳 《发展》2001,(5):4-4
城市发展至今,已突破了其概念上原有的限制,拥有了广泛的涵义,因而在将城市化提上日程之时,我们所探讨的领域也许不单单局限于地理概念本身,而向更多其他领域拓展,延伸,有人提出了生态城市信息城市等新的概念,描绘了一幅未来城市的美好画卷,如何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笔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