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绒螯蟹的传染性疾病是对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因为患细菌性疾病的中华绒螯蟹可能不断地向水体中释放体内的致病病原体。因此,为了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并稳定其疗效,不仅要清除患病动物体内的致病病原体,也需要清除或者控制水体中的病原体,即做到所谓内外兼治,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采用泼洒绿氧灵的治疗方法,获得了对这种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患病中华绒螯蟹的症状及鱼群状态2003年6月,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某养殖场饲养的中华绒螯解发生了疾病,患病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外观病症…  相似文献   

2.
黄鳝的人工养殖正在各地兴起,而细菌性疾病对人工养殖黄鳝的危害也逐渐成为一个制约黄鳝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子。根据陈昌福等(1997)的试验结果,患细菌性疾病的中华鳖可能不断地向水体中释放体内的致病菌。因此,为了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细菌性疾  相似文献   

3.
<正> 本试验在从患病的黄颡鱼体内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内服菌株敏感的氨苄青霉素和外用稳定性粉状ClO_2的治疗方法,对患链球菌症的黄颡鱼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 三、控制和杀灭病原体 有效控制和杀灭病原体是甲鱼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我们常讲的“病”也是指由病原体造成阻碍甲鱼健康生长的各种反常症状甚至死亡。有效控制和杀灭病原体的主要措施有: 1、在放苗或搬池前,须对池底进行清除淤泥,翻底曝晒,栽种水草及泼撒消毒药物等清塘,清除池底泥土中的各种病原体及中间寄主,为甲鱼的生存和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正> 对虾养成阶段仅几个月,而养虾准备工作自收虾后到翌年放苗之前却长达半年有余,其中清塘除害是一个重要生产环节。清塘目的在于彻底清除虾塘内一切不利于对虾生活和生长的因素,其内容包括清底和除害两个方面,具体是:①灭杀害鱼和其他能直接危及对虾生命的捕食性动物;②清除争饵、争氧、争水体的竞食性生物;③清除致病生物、灭杀潜伏性病原体;④清除丝状藻类和水草;⑤消灭破坏虾塘设施的有害生物;⑥铲除池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免疫刺激剂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的一类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预防使用化学药物难于奏效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的免疫刺激剂种类、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动物放养密度的不断增大,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复杂,有的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利用安全、高效的消毒剂来杀灭水体中和养殖动物体表的病原体,以此切断病原体的传播是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免疫刺激剂(immunologic stimulant)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的一类物质。将免疫刺激剂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使用化学药物难以奏效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一)免疫刺激剂的种类、特点与应用1.革兰阳性菌与菌体肽聚糖部分革兰阳性菌的灭活菌体具有激活动  相似文献   

9.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渐趋旺盛把好养鱼四关,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重要环节。1、清塘关:在放养鱼种前7—10天必须要认真清除野杂鱼,杀灭病原体,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其方法是:把鱼塘内的水抽干,挖掉塘底过多、过厚的淤泥,再使塘底暴晒数日,在此间可同时清除塘内  相似文献   

10.
正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水中,其活动状况不宜观察,一旦发病给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一定困难,而且对于大水面不易操作,所以树立健康的养殖理念,通过健康的养殖管理来控制水产养殖病害,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治和减少养殖品种疾病及其所造成损失的目的。健康养殖综合防病技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用水系统水源及用水系统是水产养殖动物疾  相似文献   

11.
对患病水产动物进行药液浸泡虽然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但是,其主要过程都是将药物首先溶解在饲养水中或者用某种容器盛装的水中后,再将水产动物放入药液中浸泡,以清除寄生在水产动物体表的病原生物。与将药物拌在饵料中使水产动物口服药物的给药方法相比,水产动物口服的药物是经过消化道吸收而进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而用于浸泡水产动物的药液除了能直接清除寄生在体表的病原生物外,还能通过患病部位和鳃部被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2.
5、治疗失败后的对策5.1对病原体的鉴定是否正确当对鉴定病原体出现错误时,就可能选用完全没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结果必然是药物治疗失败。因此,对病原菌的正确分离和鉴定,是药物治疗疾病成功的基础,当出现药物治疗失败时,就应该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进行重新确认。5.2对病原菌的诊断正确而治疗失败5.2.1由耐药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从患病的水产动物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特别是对于由于产生R因子而形成的多种药物耐性菌,要注意使用第2次选择药物。5.2.2致病菌的二重感染现象最初致病菌对抗菌药物敏…  相似文献   

13.
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规模扩大,养鸡集约化程度提高,家禽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其中疫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家禽业的生产和发展。疫病的综合防控离不开三要素,即对鸡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的控制。控制传染源是指控制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发病鸡只、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切断其侵入易感动物的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指保护对某  相似文献   

14.
<正>(6)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在选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抗菌药物时,为了做到对症下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药物的抗菌谱为依据从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分离出病原体,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鉴定其种类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就可以大体上明确何种抗菌药物能够治疗该种细菌性疾病,方法是从药物的抗菌谱中,选择出对该种病原细菌比较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②感受性的测定如果所选用的抗生素对某种致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使用后也就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即使  相似文献   

15.
<正>在鱼类的人工孵化过程中,对其受精卵进行消毒处理,清除附着在受精卵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各种有害微生物,对于提高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是很重要的。此外,对鱼类受精卵进行消毒处理,也是预防由于病原体的垂直传播所致鱼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过去  相似文献   

16.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鱼病,然而就选用何种用药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药物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作用,现将几种常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出来,仅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按实际情况参考选用。一、全池遍洒法:此法是将药物加水对匀后全池遍洒,是疾病防治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此法不仅可以杀死养殖对象体表的病原体,还可以杀死池水中的病原体,但是此法无法杀死养殖对象体内的病原体,因此常将此法和“内服法”结合使用。注意事项:①此法只适用于池塘养殖的水体,对流水…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鸽等禽类身上,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正>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染的结果,还与养殖动物本身的健康状况及其栖息的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应采用综合防治办法。水产养殖动物特殊的生活环境以  相似文献   

19.
<正>水产养殖动物、环境、病原体三者相互作用,使水产养殖动物出现非正常生命活动的状态,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就病因而言,基本可划分为二类疾病,一类是病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鱼疾病传播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鱼病原体传播途径1.1直接传播池塘放养的鱼中,病鱼或带病原体的鱼与健康鱼或其子代的直接接触,并将其所带的病原体直接传播给对方。1.2间接传播1.2.1水流传播病鱼、带菌(毒)鱼和尸体将大量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