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稳健货币政策下,金融机构信贷规模趋紧,借款企业和个人不同程度出现资金紧缺问题,民间融资异常活跃.为及时了解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河北省民间融资情况,在全省11个地市,随机抽取了205户企业、155户个体工商户和152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民间借贷主体日趋多元化,个体工商户民间借贷参与比例大,民间借贷利率水平远高...  相似文献   

2.
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山区农村信贷工作,在与广大农户的长期交往中,了解不少民间借贷活动的情况,近几年又特别发现民间借贷有较快发展的趋势,凤山县平乐、江洲两乡为例足以说明问题。平乐、江洲是凤山县贫困的瑶族乡,而据调查,每村平均民间借贷金额为4万元以上两乡共17个村,金额为68万元以上。。如平乐瑶族乡寅停村仅一较富裕户,借给本村及邻村人的金额达1.5万元;江洲瑶族乡维新村一农户除自身积累外,还吸收别户闲置资金用于放高利贷,其总金额有3万多元,年利息收入为6000多元以上。借贷的主要用途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户农闲时借款进行小买卖。二是农户红白喜事,建房等资金不足而借款。三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调查农户经济情况时,发现有362户的某村,每年贷款仅有5户,需资总额不到30万元,但经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一带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每年民间借贷额都在百万元以上,并且借贷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农民间借款往往是拿上几瓶酒,或者几条烟,或者请"东家"吃顿饭,  相似文献   

4.
一、县城民间借贷发展现状及特点 民间借贷的利率随行就市,上下浮动,借贷双方均有定价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区资金供求状况。从巴林左旗地区民间借贷情况来看,市场年现金流量约达2亿元以上。借款利率多在15%左右,少数借款利率为20%或30%,根据借款方的信用程度、保证人的信用度以及借款期限确定。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新动向   一是借贷规模"大".据测算,2008年一季度山丹县民间借贷资金总额达到1亿元左右,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二是借贷利率"高".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月利率在15-30‰之间;三是借贷期限"短".农村一些"地下钱庄"的期限一般为二至三个月、有的只有三、五天.而民营企业经营性借款和个人建房、养殖等期限相对较长;四是借贷手续"简".民间借贷一般由借款人填写借据,标明借款数额、期限、利率即可,利率由双方自行协商,期限灵活,利随本清;五是借贷方式"活".民间借贷绝大多数是以现金方式为主,但也有部分是借物还钱;六是借贷用途"广".从借款用途看,既有生产经营、商品贸易、购买农用机具等临时性资金短缺借款,又有建房、办婚事丧事等借款,渗透到社会生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三县216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金融认知、融资需求和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表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农户融资依然困难;农户的意愿融资渠道同实际融资渠道相背离;农户对借款利率十分敏感,对借款利率的需求弹性高;农户信用意识较强,但信用表现不容乐观;金融供给不足,私人借贷盛行。研究结论折射出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推广小额信贷组织,给予民间金融更大的发展空间将更符合农村融资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民间借贷活动,我们选择恩施州境内10个乡镇农村信用社和200户农户以及100户城镇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借助问卷调查分析,本文总结得出了民间借贷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民间借贷利率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关系。最后,提出规范民间借贷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的特点 1、农村民间借贷广泛存在且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农村"两会"关闭以后,农村民间金融更为活跃,据抽样调查的20个乡镇普遍存在着民间借贷行为,借贷规模占当地贷款余额的37%,比2002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抽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农户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的分别占所调查户数的82%、94%和24%,借贷总额较上年增长10.38%,同时单笔借款额分别为3.25万元、20.4万元和0.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3.3%和23.34%,表明农村借贷主体对民间借贷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其影响,最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常德市石门县50户中小企业和100户居民的民间借贷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民间借贷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偿还率高,并逐步为广大居民所接受,其合法化问题已不容回避。一、常德市民间借贷的主要特征(一)覆盖面广,平均余额较大。被抽取的50家企业样本中,38家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占76%,借入总金额3454.5万元,单家企业民间借贷最低余额1.8万元,最高500万元,平均余额为69万元,一般为一对多借贷,呈放射状,企业间相互拆借占一定比例。抽取的100户个人样本中,92户有过民间借贷的经历,占92%,借入总金额393.4万元,单笔借贷余额500-50000元不等,平均余额3.9万元,一般情况下一对一借贷。(二)期限灵活,利率浮动区间小。从借款期限看,常德市民间借贷一般期限较短,150个样本中一年期以内民间借贷占比68%,企业样本以合同形式约定还款期限的占96%,未约定期限的占4%,个人样本约定还款期限的占83%,但大多为口头强调,实际生活中,出借人可在短期内提出偿还要求,但一般只要按时支付利息就可获得展期,期限比较灵活。利率浮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温州市民间借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温州市民间借贷现状和风险进行分析,利用Logit模型,对温州市民间借贷风险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民间借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分别为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借款数额和借款期限.并通过研究为温州市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对温州市乃至各地民间借贷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以促使其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其影响,人行酒泉中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酒泉市肃州区15家中小企业、25户自然人(其中城镇居民10户、农户10户、个体户工商户5户)、1家典当行和1家担保公司2006年以来的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民间融资形式多样,日趋活跃,偿还率高,逐渐为民所爱。但也存在行为隐蔽监管难、投向限制行业等问题,建议加快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法规,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民间借贷中的欺诈违法行为;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日趋萎缩,民间借贷渐趋活跃.为掌握民间资金的流动趋势,积极加以引导,发挥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系统的补充作用,我们在抚州市辖内选取了1100户农户,110户企业作为样本开展了民间借贷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蔡以国 《金融博览》2011,(22):13-13
最近笔者在调查农户经济情况时,发现有362户的某村,每年贷款仅有5户,需资总额不到30万元,但经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一带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每年民间借贷额都在百万元以上,并且借贷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间融资呈现以下特点。以二连市为例:二连市民间借贷主要分布在市所在地及农牧区,参与主体多为牧民、个体工商户,资金来源主要为储蓄较多的个人。辖内民间借贷总量在8000万元左右,借款主要用于个体工商户经营所需费用资金需求,也有部分民间生活急需的应急资金。民间借贷主要由亲戚、朋友作担保,签订贷款合同,利率水平一般在18%-24%~36%之间(年利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江西省抚州市3个县的8个村委会和262户农户调查,反映了当前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对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梁必文 《中国金融》2006,(17):16-17
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界交汇处,属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2005年末,全州农村人口占比达79.92%,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比为67.22%,分别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高58.09和43.57个百分点,属典型的农业贫困地区。最近我们围绕消费信贷问题对恩施州100户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贫困地区的消费信贷对于促进农民消费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消费信贷资金满足率极低。在被调查的100户农民中,39户有银行借款,借款金额最高为126000元,最低为960元。有民间借贷关系的49户,举借金额在500~15000元之间。农民在改善居住环境、购买车辆、子女教育、婚嫁、旅游等各方面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逐年增多,但举债消费的倾向并没有形成,仍然是传统的自给自足消费。抽样调查显示,有20%的农民在消费信贷方面对贷款有迫切需求,但金融机构对农民消费信贷的满足率却极低。有25名农户申请过消费贷款,申请借款金额130万元,得到贷款的只有5户,实际得到贷款仅有15.9万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2000户样本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比较研究农户结构和行为对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供需倾向的影响发现,农户显性有效借贷需求严重不足,农户的结构和行为对其借贷需求倾向影响重大,农村金融中介的借贷供给倾向性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可获得性对于鼓励城乡居民借款进而刺激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城乡居民借贷作为家庭消费金融意识和需求的体现而备受关注。以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13946个中国家庭入户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网络对借贷途径(银行贷款、亲友及民间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1)户主年龄、家庭资产和家庭规模对银行贷款和亲友及民间借款都有显著影响;(2)户主学历对银行贷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亲友及民间借款基本没有影响;(3)农村家庭对借款的需求较大,比城市家庭获得更多银行和亲友借款;(4)社会网络对银行贷款和亲友及民间借款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民贷款难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2000年至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借入资金65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190元,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25%和75%;据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其中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贷款仅占农户总借贷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间贷款所占比重为76%~86%.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新疆1726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构建二元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分别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和借贷额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借贷需求较高,且借款具有期限短、利率高、额度低等特点,农户偏好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在影响农户借贷行为因素方面,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务农和种植年限分别在5%、1%、10%和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社会关系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在影响农户借贷额度因素方面,种植规模和种植年限分别在1%和10%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