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障问题突显,亟待解决。本文以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为核心,着力分析失地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业权益保障缺失,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化解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赵艳  王艳雪 《消费导刊》2014,(8):138-13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问题日益突出,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尤其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具体运作城镇化的地方基层政府,其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作用则更为明显。那么到底地方政府在农村征地拆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本着什么样的理念如何行使行为职责的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洪丹 《商》2014,(15):125-127
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失地农民离开了以土地作为依托的生存环境,进入城市后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且风险容易呈现蔓延的态势。能否治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分析当前城镇化中失地农民陷入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保障问题为出发点,结合风险社会理论着重探讨了失地农民问题背后可能诱发的三种社会风险,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风险的治理对策,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铜陵市狮子山区失地农民概况、面临的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红霞 《中国市场》2015,(12):185-18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土地被大规模征用,产生了一个失去土地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游离于城市与乡村的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我国目前要实现的目标,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这部分人是被迫式的城市化与市民化,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失业率高,产生了一些家庭和社会矛盾,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从世界经验来看,小微企业是解决低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对河南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段延锋 《中国市场》2013,(20):80-81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国各地出现许多公共危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凸显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效率的低下,本文从城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谈起,提出了城镇化的目的是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同时,又对当前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找出原因,最后又提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也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出现。不少地方政府在征地的过程中,仅仅给予了少量的经济补偿,但却缺乏相应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使得不少失地农民无法实现城市就业目标,成为城市边缘群体,为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安定,埋下了隐患。文章从失地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着手分析,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就业形势,探讨了政府做好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政府做好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工作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城乡统筹的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政府和失地农民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符丽丹 《商》2014,(23):45-4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逐步增多但诉求渠道不畅,暴力对抗警察、静坐、示威、围攻基层政府等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社会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1.
方新平 《商》2015,(3):32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城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我国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剧增。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是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凡 《商业时代》2015,(6):47-49
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建立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建设投融资机制,以保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需资金的多元化和可持续供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城镇化投融资的市场机制,改变以财政收入为主导、以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土地资源融资为主的传统投融资模式,逐步转型为以财政资金引导、市场资金配合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沛生 《中国市场》2013,(36):89-91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不断涌现。由于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尚未成熟,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和数额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对失地农民变相掠夺的倾向。本文分析研究现存补偿机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论是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还是对维护社会的整体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以及城市扩建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也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其中养老问题凸显。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应当以覆盖面广、保障力度高、操作便捷、效率高、成本低等作为目标,在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下,通过明确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建立失地农民权益长效补偿机制,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实行"土地换养老型"保障,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对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作用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构建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及城乡同步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12)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飞速进步时期,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从当下中国城镇化及经济发展速度上看,失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是必然出现的问题。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怎样才能防止出现因失地、失业引发的问题。本文就怎样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脚步仍旧不会变慢,城镇化在协调各个区域发展方面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仍旧是各个地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最大潜力之一。其中在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好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较为巨大的政府债务风险。现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含义及成立的具体原因分析入手,研究了当前国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现状,并提出了增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效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引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指出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社会现实,对如何改进我国失地农民现状,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引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指出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社会现实,对如何改进我国失地农民现状.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比重逐步增大。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前期农民工的老龄化问题突显,这也使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困难、用人企业对政策的扭曲、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社保基金运营效率低等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自身的问题,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提高基金保值增值功能,不但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不断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失业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有效地化解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土地流转的顺利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切实推进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着力分析了影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益于推动失地农民走出就业困境的有效措施,以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