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赖汤圆"是四川成都的名小吃,始创于1894年。1998年赖汤圆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内贸易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称号。从最初的沿街挑担叫卖到今天年销售额达2 000多万元,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企业,这是该公司在商品经营上的极大成功,更是其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曾为爱情苦练“靓嗓”  郑州小伙王易最早的嗓音训练起源于5岁,那时他跟着外婆在郑州市金水区一带走街串巷卖冰棍。“卖冰棍喽,香蕉冰棍豆沙冰棍喽——!”王易稚嫩的童声引来无数拖着鼻涕泡的小鬼们,一毛两毛的零钱如水般流进外婆的口袋里。  然而,15岁那年,王易进入了变声  相似文献   

3.
谢凤清 《商》2001,(8):9-9
傍晚,在茂名市体育中心门口右侧,一辆红色摩托车停在那里,车尾上竖着一块写着“蜀香芝麻汤圆”的招牌,格外醒目。卖汤圆的是位戴眼镜的妇人,不认识她的只知道她是卖汤圆的阿姨,认识她的知道她是位工程师、厂长。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享誉世界的大经济学家,如何与一个成都妹子喜结良缘的呢?本文为您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一家卖净水设备的小店在成都永陵路开张了。方寸小店里,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丽女人正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各方来宾。  相似文献   

5.
商界万象     
《商界》2004,(12):40-40
西安商场惊现“自愿”脱衣秀,神秘客成都走街串巷送钱财,米老鼠去年挣了58亿美元,高空“餐厅”享受日本料理,丰胸广告用男性形象惹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淘金,来势汹涌。在上海已经有9家“麦子熟了”实体饼干店的老板高先生,也想在网络里淘一桶金。可开什么样的网店呢?网上开店卖服装、卖笔记本电脑、卖玉器……这些都司空见惯了,竞争也相当激烈,有没有新的市场可以进入呢?忽然.他有了主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他想自己何不在网上开店卖手工饼干呢。这门生意自己熟悉,恐怕还没有多少人想得到。在网上开一家手工饼干店,恰好是目前网上的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食品虽然有保  相似文献   

7.
北京同仁堂药店是一家驰名海内外的中药店,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同仁堂开业于清·康熙己酋年(1669年、康熙7年),创办人叫乐尊育(1630-1688),他祖居浙江宁波府慈水镇,明代永乐年间移居北京,当时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传至乐尊育时已是第四代了.乐尊育在清宫太医院任出纳文书.他本来就精通医理,又因工作之便得以博览历代医书,收集了许多古方、宫廷秘方.后来开设同仁堂  相似文献   

8.
利皇 《商》2001,(7):44-45
报载:台湾有位经济学博士,一次在意大利一家名牌鞋店买鞋。不凑巧的是最合脚的9号半鞋已卖完,不得已他选择了双小一号的,试穿一下,虽然有点紧,但考虑到新鞋子穿穿会松的,就掏钱要买。可柜台里的售货员却拒绝卖鞋给他,理由是在试穿时,发现他的面部表情不对劲儿。售货员说:“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营业员,既有察言观色之能,又有重义轻利的境界;这也是一家富有市场战略眼光的鞋店,不以得利喜,不以失利悲。细品起来,这种“不卖”实际上正是为了更好、更长远地“卖”,是为了卖出知名度、信任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产业动态     
《商界》2008,(8)
卖“身”赚油费上海私车广告引争议;“中国”将登陆互联网;成都楼市全线崩溃政府出台“史上最牛扶持政策”;双环CEO在德被判侵权宝马  相似文献   

10.
夏雨 《大经贸》2005,(7):30-31
这是一个被“说出名”的企业人,一场“核酸风波”让他在一段时间几乎成为了“过街小鼠”,可也就是这只“鼠”, 让这场风波变为了风帆。他“走街串巷”,坚持不懈,为己“申冤”,“收买”了许多中外顶级科学家,研制出了顶级的国际产品。“鼠”也终见阳光。  相似文献   

11.
<正> 王晓颇有点小聪明。他先在一家鞋档当小工,摸清路数后便凑集了1万块钱,自己当起卖鞋的老板来。他认为当老板很简单,不过是胆量加点本钱而已。  相似文献   

12.
他 一 玩玉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唯独他与众不同。譬如,他走进一家古玩店,看见兼作柜台用的玻璃橱内,摆着一块还不算次的玉,他想买,目的并不是收藏。当时还跟着他的伙伴儿,或许他们是三个人。卖玉的人要800元人民币,他不砍价,就付800块钱,把玉小心揣在怀里,这玉绝对不能丢,丢了便无以施展他玩玉的招数。他拿着玉走了,旋即又返回,怒目诘责:“你这玉不值那么多钱!”卖玉的不过是个从业人员,连忙道歉:“对不起,我给您退!”他无名火起:“你他妈的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初,外地小伙子小吴,怀揣父母给的18万元创业金,同时也怀揣着希望来到成都创业,他打算开一家“韩式风格”的服装店。在读大学的时候,小吴就坚信“韩流”必将成为日后的一种时尚潮流。在此同时,他也看到其中的商机。为了开一家专营“韩式风格”的服装店,他在网上搜集了大量韩式服装的代理商和生产厂家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 北京同仁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与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汉口叶开泰并称中国四大药店。 据史料记载,创办同仁堂的乐家,原姓岳,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明代永乐年间移居北京,以手摇串铃,走街串巷为人治病、带卖药材为业。岳家每次来人均住在前门大栅栏一家客栈(同仁堂旧址)。客栈主  相似文献   

15.
<正> 廖贵玖在成都蓉北市场开了一家鞋店。铺面虽小,生意却比别人家的兴隆,原因就是搞了产销联营。联营使廖贵玖不用先交货款,就可以直接从厂家取得大批量的产品。这种先卖鞋、后给钱的方式,使其节约了大量周转资金,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也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浪潮滚滚翻动。迅速积累财富并得到了中央认可的史玉柱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成功从实战角度对所谓“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操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写书的不如卖书的”、“教授应该去学卖馅饼”赚钱等等“知识无用论”,给出了最有力批判,为知识分子争了气,扬了眉。  相似文献   

17.
从我上高小起,就认识了张桂花。那时,她还是一个扎辫子的少女,每天清晨在县城走街串巷提篮叫卖,每走十来步就吆喝一声“卖早点啊”。哥哥和我都爱吃油条,油条成了我们必备的早点。哥哥比我大5岁,买油条的任务自然是他的,买的日子长了,张桂花便将油条准点送达,生怕误了我们上学。那时,我和哥哥都称呼她“卖油条的”。从哥哥嘴里,我知道她是3公里外的城郊人,家里穷,上初一时就辍学了。从我上初中起,哥哥把买油条的任务交给了我。卖油条的少女也由步行叫卖改为骑自行车叫卖。我发现她口齿伶俐动作利索,来去匆匆,有时同屋内走…  相似文献   

18.
<正>老张是一家个体餐馆的老板。刚开始做这行的时候,老张看到人家经营餐馆赚钱,也开了一家大众化餐馆。与别的餐馆相比,老张的餐馆毫无特色,别的餐馆早晨卖早点,中午和晚上卖一些大众菜肴,他的餐馆也一样。但做了一段时间后,老张的生意却是冷冷清清,怎么也红火不起来,无奈之下,老张只好关了餐馆,另谋出路。  相似文献   

19.
风趣老招牌     
贾平凹在《入川小记》中,写他与同伴贪吃成都小吃。那字号起得奇特,全是食品前加个户主大姓,什么张鸭子、钟水饺、陈豆腐……。我想,如果贾平凹入了重庆,便会接着往下写:“李鸭子、王鸭子、吴抄手、凌汤圆、唐肥肠、陈火锅、唐包子……”好笑,唐包子听来成糖包子了,要是姓蔡的卖包子,菜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相似文献   

20.
赖建雄,这位来自广东梅州的中年男人如今已是一家拥有800多家全国连锁店、3000多名从业人员的“大”企业总裁。他从卖一个进价只有4元的发夹开始,做到了现在的过亿元身价,3年内他还想将他的小发夹生意做到10亿元以上。从“夫妻店”到拥有上亿元的财富,赖建雄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有的只是他那被克隆了无数次的经营理念:先免费设计发型,再卖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