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增长模式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易成本过大。电力应该与社会协调发展,这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探讨。社会资本为人们解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新范式和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思路。电力发展不仅需要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还需要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实现电力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电力发展才能获得持续的政治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并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己的内在基础中,例如从"意志概念"中,获得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张建兴 《中国电业》2004,(12):60-62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和新的电力市场状态条件下,现行的电力合同法律制度已不能涵盖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形式和各种交易关系,也不能对现实和未来电力交易关系或其他相关经济关系予以有效调整。完善电力合同法律制度,已是国家立法决策及电力改革与电力市场运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运动及相互作用,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结构与运行的主要内容.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重点研究市场域、企业域和社会域内人们进行市场交换活动的"异质共生"的互补性,通过对交换活动在不同域内的表现形式的剖析.探讨了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运行机理和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南模式形成的机理,指出了其未来的创新发展趋势是由封建型与信赖型混合交换体系向契约型交换转变.  相似文献   

5.
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门艺术。公共关系的原理对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把系统化的公共关系学原理应用到服务工作中,可以增加电力企业服务的系统性、主动性和可操作性。横向:正确应对四类公共关系一、客户关系电力客户是电力产品的终端市场,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只有靠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增强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竞争的优势。电力企业要开展优质服务,就要建立一个通畅、高效、快速反应并…  相似文献   

6.
近日,电力与能源发展战略方面的著作——《中国电力与能源》与读者见面,其为能源市场分析、能源经济分析、电力投资决策、新能源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了素材。笔者仅从经济学角度研讨一下该书在能源经济尤其是电力经济领域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电力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而重视和提升优质服务的经济价值,是开启供用电双方互惠、互信、互利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重庆电力是重庆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担着重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重庆市电力公司将以建设坚强电网为重点,努力推动发展提速、管理升级、素质提升,争创一流,努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基地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分析其共性,发现是资源市场配置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在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贸易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电力市场是指电力商品流通领域中电能(电力。电量)的交换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电力市场的主体包括电力建设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电网经营企业以及电力消费用户。电力市场的客体就是作为商品的电能,而电力市场的载体即为电网(包括输电网和配电网)。电力市场有别于其它商品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力商品产供销(发供用)瞬间同时完成。这个特征决定了电力市场较之其它商品币场就其运营难度以及技术、经济、体制、调节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要广泛得多。电力市场无论其理论还是实践在我国尚处于雏形阶段,它既依赖于电力工业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当代各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与国际市场的信息、技术、资源和产品的传输和交换。信息已成为战略资源,它的及时传输与处理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竞争力和成功发展的关键。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经贸委、科委、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等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市场各要素的参与与支持.科技型特别是转制科研型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论题.本文结合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提出并探讨了基于客户发掘、客户全面解决方案的盈利模式,对转制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诸多挑战和现实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包括规范交易中心运行、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在内的多项措施,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处于一个重要节点,如何降低能源要素成本、促进实体经济迅速恢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还是电力领域的"放管服",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快速恢复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电力市场发展到今天,社会已形成一种共识:电力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中自由地交易。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技术条件下电力无法大规模经济性存储的现实,决定了电力与可产生库存的一般商品不同,平衡责任是电力商品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电力商品只有在实时平衡阶段才能完成物理意义上“商品”的交割,就是完成一般商品交易所谓“钱货两讫”的过程。上述原因决定了对于电力市场交易来说,在实时之前进行的交易,只能进行财务结算,而无法进行物理交割,即便是以实物交割为目的进行的交易,也只能等到实时平衡的时候才能完成交割。2020~2022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成效显著,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已广泛铺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业》第二期让人感受到了阵阵春的气息。“卷首语”和“封面文章”专栏关注了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的问题,这是一个观察电力的新视觉;《杭州湾畔新太阳》、《载水之舟》、《塞外龙马跃大江》、《创造者朱邦盛》等文章则展示了电力工业的种种新业绩和电力职工的精神风貌;“石横论坛”中涉及的供电服务有偿与无偿和“社会观察”专栏里的蓝领人才问题,也抓住了当前电力工业存在的热点现实。  相似文献   

16.
基础设施产业监管理论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规制经济学和电力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以电力监管为例,本文对基础设施产业监管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的分析表明,电力监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不仅和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密切相关,也取决于电力行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转型也要求电力监管的持续存在。随后,本文提出了电力监管的四个目标: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行业投资和调度效率;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以及保证公平等社会目标的实现,并对这些目标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电力商业化运营的实质是电力运营的契约化,不同种类的电力合同是不同种类的电力专业活动或不同种类的电力运营活动(即建设、生产、营销等)的法律形式。契约化强调电力市场主体间的平等,电力交易的公平、公正、合法。电力合同作为电力交易双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直接调整电力交换与流通所产生的经济关系。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它将不断开拓和创造适合于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新型的经济法律关系。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当电力企业的管理还未能适应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运作,还未能适应商业化的电力市场的运作时,合同与合同管理就…  相似文献   

18.
电力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因此,必然带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是,电力又是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商品,因此,又必然存在着竞争。可见,正确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对于电力产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一德撰文(见《经济研究资料》1986年第1期《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指出,开放劳动力市场不等于劳动力就是商品。 他认为,市场是交换的场所,交换有商品交换与非商品交换之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消亡了,但是产品交换将得到充分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有许多交换关系,都是非商品性的。  相似文献   

20.
易瑶 《广西电业》2007,(10):63-65
电力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社会生产、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服务性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之中。电力企业传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预示着电力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如今的买方市场。以优质服务促进产品销售,日益成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