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环境系统的功能,以及土地利用中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根据逐渐发展起来的预警理论,以及前人在预警方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结合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尝试建立一套对其起预警作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以便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及收益调查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难以调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产权关系进行分析,并从土地收益分配调节,农地非农化驱动力,农地转用影响和集体土地产权分配四个方面论述了城乡结合部土地收益分配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从而得出了要达到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合理界定土地产权,通过调节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对土地主体行为影响。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重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城乡结合部实际与发展趋势,应当保障农民的土地发展权、集体资产权益、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农民的市民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观察了上海城乡结合部的人口职业特征和基本形态,从安全、民生、社会融合等层面对上海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城乡结合部人口和职业形态复杂、社区形态多样,存在治安顽疾、民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教育问题尴尬、就业渠道狭窄、社区融合程度低以及居民与政府互动较少等社会管理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地区处于城乡二元体制冲突的前沿。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看,仍然存在体制性问题。为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首善之区、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一步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方针,推进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实行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加大城市对城乡结合部的带动和辐射,加大改革和经济建设成果对城乡结合部的覆盖,让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首先在城市化前沿地带尽快形成,促进首都总体规划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与管理是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土地管理存在着生态问题、利益问题、管理专业化问题以及投资主体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能够促进城乡互动和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2014,(8):159-161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展现,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朗。本文以大兴区西红门镇为研究对象,从西红门镇的现状问题出发,采用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归纳,以此分析城乡结合部的问题根源。本文认为对"城镇化"一词理解不够深刻而导致"不自由"的城镇化是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根源。并结合新型城镇化理论提出逐渐放宽现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经济制度,实现"自由"的城镇化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突出问题与防治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谢宝富教授在2014年第1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题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为例”一文,认为与普通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相比,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常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社区流动人口膨胀,成员复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使社区不同程度上成为流动人口的社区。第二,社区违法建设泛滥,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恶化。第三,社区非正规就业普遍,人员复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失灵,公共安全堪忧。第四,社区服务缺位、错位现象突出。第五,社区组织建设问题较多,包括社区村委会与居委会重叠交叉、村委会仍是社区主要管理服务者、一些由农民转为居民较多的村庄出现了所谓“万年村委会”。所以,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是防治违法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结合部治安形势日益严峻。针对城乡结合部犯罪的特点,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公安机关、社区组织、用工单位和社区群众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机制,予以有效的预防与制止。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谢宝富教授在2014年第1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题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为例"一文,认为与普通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相比,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常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社区流动人口膨胀,成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各大小城市的新区域——城郊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一个新亮点。城郊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但随着城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郊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强烈地制约作用。城郊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城乡结合部和整个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城郊相关概念,描述了我国城郊的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城郊环境的特殊性及发展中环境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加强城郊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对策,提出在宏观上,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积极引导城镇化进程;在微观上,通过健全城乡土地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同时在国家法律法规指导下,注重完善省内相关配套政策,创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政策环境;要建立“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土地保障制度,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完善城镇化机制,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日趋强烈,城乡交错带逐渐成为我国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该地域范围内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和借鉴重庆市和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北京市应全面界定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各种产权,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民融入城市步伐。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在九龙坡区陶家镇和海龙村的试点较为成功,其共同点在于注重以工促农、社会保障和土地集约,而在改革主导角色、农民身份转变和土地流转方式上各具特色。“陶家模式”和“海龙模式”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土地政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系统思考与政策创新。目前,两种模式的深化发展,面临土地政策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推力不够、城乡规划视野不宽、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要素流通不畅、管理体制不顺等困难。应进一步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机制,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保障农转城人员的利益,推进城乡科学规划,破除农村投资樊篱,并提升各级政府的统筹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定地域的特征,提出了“半城市化地区”(Peri-Urban)的概念。Peri-Urban特指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周边最直接、最强烈受到城市辐射影响,同时具有城市和郊区农村特征的发展区域,它不完全对应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也不等同于大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分析这类地区的就业、环境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动态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可推进都市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发展水平等各种原因共同作用,我国形成了在产权制度、使用制度、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均有所差异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从而造成土地交易成本较高、损害农民合理权益、未来政策预期不稳、用地效率总体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城乡土地要素难以实现平等交换。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为目标,以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降低农村土地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总体思路,并进一步在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农民土地流转利益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市场交易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力求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城乡土地平等交换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波动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本文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了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房价上涨促进了土地财政的增加,而土地财政增加反过来推动了房价上涨;(2)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增强和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3)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城乡消费差距间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双向促进作用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则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合理有效地解决小产权房有利于清除城乡土地二元制的市场壁垒,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文章分析了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评述了小产权房现行制度,并对小产权房现行规制进行有效性分析,最后从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市场的视角提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均认为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适宜的背景和正确解读内涵。河南省构建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注重: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协调、资源环境、统筹城乡5个子系统构建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