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飞 《农业经济》1997,(1):42-43
发展农村商品运输的几点思考高飞一、发展农村商品运输的重要意义马克思指出:“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27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的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生产地区与消费地区存在着时空上的...  相似文献   

2.
(一)林业要把绿化国土、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头等大事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个大实验场,是一个武器库,既提供劳动资料,又提供劳动材料,还提供共同居住的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人类朴素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体的财产,而且是在活劳动中生产并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72页)。由此可见“保土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问题,马克思说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480页);列宁也说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工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列宁全集》第3卷第19页)。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理口粮  相似文献   

4.
农工:跨世纪的工程──稳定兵团农工队伍的若干思考唐献康一、当前农牧团场职工队伍不稳令人担忧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2月第1版第398—399页。农业不但不能控制自然,还不得不受自然的制约。认识农业的特点,从广西的区情出发,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减轻自然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各种生产要素,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各种生产要素是不能孤立发挥作用,从而形成生产力的。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要使他们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4页)因此,进行生产要素的管理,实现最佳组合,使之得到充分利用,就成为经营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矛盾分析入手,研究探讨利益矛盾调节的思路,以认识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质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矛盾表现的分析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质是追求利益、争取利益实现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在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中,任何矛盾现象的产生,都是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素代替法的实质,是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相对量的变化时所指出的“只要顺次地把其中一个因素视为可变,把其他因素视为不变,就会得到任何一种可能的组合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76页)。因素代替法过去一直采取传统解法,但计算方法的误差值极大,这是国内外公认  相似文献   

9.
1888年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写的一封信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至予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6页)这个论断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制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列宁也有过具体的论述,并将其付诸实践。我国广大农村在实行第一步改革以后,出现了与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多种合作经济形式。股份制合作经济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把生产资料,资金、科学技术等以入股的形式自愿组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流通体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但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商品生产形势很不相称。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卖难买难”就是一个佐证。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因此,加速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已成为当前大规模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关键所在。而商业批发是商品流通的主动脉,商品流通体制根本性的改革必须从这里开始,建  相似文献   

11.
何谦 《农村展望》1993,(3):21-21
农科教结合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务为目标,以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加强农村教育为基础,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的发展战略。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的有效结合,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现在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卷第480页)在全球范围内演进的这一社会现象并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应持何种态度,我觉得首先是要准确地理解乡村城镇化的涵义,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城镇化的战略目标,选择适合我国特点的乡村城镇化的道路,分析我国乡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行  相似文献   

13.
水产业和经济学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胡保同,蔡松岳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即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列宁选集》第二卷,580页)。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375页)。所以党中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4.
论林地产价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林地公有制条件下,林地所有权不能作为商品出卖,但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而且必须分离。林地使用权应依法出让、转让、抵押和租赁。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林地仍然必须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就有个使用权价格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林地使用费。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对于确定林地产权价格仍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以私有制土地为对象,运用地租理论,揭示了土地所有者与租地农场主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土地价格的经济实质。在马克思看来,“土地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P911),地租作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而每年得到的一定量货币额,就可以看成一个资本的利息,因此,土地的购买价格实际上“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P703)。现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其路线图大体上是:——1978年底,“改革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已经提出来了。改革从农村开始,一度议论纷纷”。“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1-142、117页)——从1978年到1980年,大体“经过三年,解决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取得成效,认识也就比较一致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  相似文献   

16.
信用是商品生产的产物,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原始社会末期的高利贷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成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产生了信用合作组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十二世纪和十四世纪在威尼斯和热那亚设立的信用组合,是由于海外贸易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批发商业需要摆脱旧式高利贷的统治和货币经营的垄断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680页)因为信用合作是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中在资金方面的合作,所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信用合作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则是我国农村居民通过合作组织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融资形式,是我国银行信用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社会生产集约化方针中,农业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规模有了显著增加。列宁极其关注科学技术问题。在他的论著中,技术进步被视为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技术的本质作用是代替人类的劳动。依据列宁的上述论断,即:“技术进步还表现在与机器的劳动相比,人类的劳动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列宁全集》第1卷第78页),便可以认识到这一点。技术取代人的劳动,提高了劳动过程的效率,并成为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各种形式的劳动分工和协作以及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列宁从经济发展中结构变化的观点谈及技术进步的实质时指出:“……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马克思指出:“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3页)这里说的关系是指家庭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人口的数量、质量、各种构成和地域分布的变化,受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即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受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制约;受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和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还受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类自身的自然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口应从人口具有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入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其路线图,大体上是:—1978年底,“改革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来了。改革从农村开始,一度议论纷纷”。“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上,第142-143、117页)—从1978年到1980年,大体“经过三年,  相似文献   

20.
农科教结合,是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把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依托,最终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在阐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时,都贯穿了经科教结合的思想,并对促进经科教结合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明确的指示。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解决科技、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