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中原  李元宝 《农业经济》1990,(6):25-27,46
最近,我们到铁岭地区的六个县、26个乡、镇、场,对水稻生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途径,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铁岭地区具有发展水稻生产的巨大潜力,无论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都有巨大的增产潜力。今后将成为辽宁省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一、发展潜力铁岭地区在1984年以前,水稻种植面积很少。1983年全地区仅有水田49.7万亩,稻谷总  相似文献   

2.
庆安县种植水稻有60多年历史,1983年以前,大都是采用慢撒条播的传统栽培方法,水稻生产水平不高,亩产量只有400-500斤,种植面积始终在20万亩左右徘徊。1984年,在日本专家原正四的指导帮助下,采用寒地旱育稀植新技术,实行小棚育苗的等距插秧,亩产一跃达到了40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全县水田面积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水稻总产3.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64%。全县水稻平均亩产突破了500公斤大关,以村为单位最高产达到了600公斤,最高单产户达到了750公斤,被称为寒地种稻之首。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属太湖流域水系,是传统的稻麦粮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27万亩,小麦种植面积23万亩.2007年已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区目前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05家,2020年农机合作组织服务面积累计150多万亩,全年经营收入1亿多元.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金坛粮食生产有力助手,为保供增收提供了大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省太湖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从2017年开始,初期发展了2000多亩,2018年发展了1万多亩,到今年已经发展到了6万亩左右。传统的养殖模式是挖沟养殖模式,存在坑沟占比大,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等问题。近年来,县内推广无环沟稻虾种养模式,该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种植和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可产出小龙虾100kg左右,收入增加2000多元/亩。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1949年建国时,全省种植面积共167.4万亩,亩产123公斤,总产20.5万吨,基本是自给性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稻生产飞跃发展。198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53.4万亩,比1978年增长1.7倍;亩产232公斤,比1978年增长4%;总产197.6万吨,比1978年增长1.8倍。是建国以来水稻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我省发展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杂交水稻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 四川盆地边缘的涪陵地区10个县,从1977年开始种植杂交水稻,经过7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1983年种植面积为667,833亩,比1977年增加50.8倍,由占水稻面积的0.41%增加到21.60%;亩产由752斤提高到982斤,增长30.59%;产量由占水稻产量的0.61%上升为36.56%,增长58倍,大大超过了面积增长的速度和所占的比重。1983年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多产稻谷3.4亿多斤,增加产值4,695.57万元。全区水稻总产达17.9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7.
粳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产量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2011年,全省水稻面积5171.3万亩,产量2062.1万吨,占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的25.1%和37%。今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按照“955”结构进行调整,水稻预计达53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增幅2.5%。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沭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年产稻谷50万吨以上,沂河北以种植粳稻为主、面积60余万亩,沂河南以种植籼稻为主、面积约40万亩。随着稻米供给逐步走向结构性过剩,保证和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沭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和产业化开发步伐,着力打造一批无公害、绿色稻米知名品牌,不断增强沭阳稻米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稻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县现有人口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万人,共有水田25.5万亩,人均有水田近1.l亩,晚稻复种面积在18至20万亩之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民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一、我县发展优质谷生产的基本情况我县优质谷生产始于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从广东引进“马坝小粘”优质谷品种进行晚稻试种、繁殖。1991年,我县又从广东引进“马坝新粘”常规化质稻种试种,“马坝小粘”即被淘汰。以后几年,均以种植“马坝新粘”优质谷为主,平均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1996年,我县又从广东省引进“青芦粘”常规化质稻试种,晚稻面积1.5万…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有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1984年开始在绥化市进行稻田养鱼试点,到1994年仅仅用了10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40万亩.预计1994年全省养鱼稻田可产鱼1.54万吨,增产水稻5万吨,鱼稻两项纯收入1.2亿元,全省11.5万户养鱼稻农可实现户均增收超千元.发展稻田养鱼已经成为本省振兴稻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稻田养鱼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水稻生产的“马鞍型”发展和价值规律的关系我们黑龙江省现在的水稻生产,和建国初期比较,无论在水稻面积或水稻单产和总产方面,均有很大发展。水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67.4万亩发展到321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5%)。亩产从245斤提高到325斤(1978年),总产从4亿多斤增加到14.3亿斤,比建国初期增加了3.5倍。但从30年来水稻面积、产量的增减情况看,其特点是两头高、中间低,即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合作社成立11年来,成员由18名增加到455名,出资额由5.1万元增加到550万元,种植面积由300亩扩大到3232亩,其中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600亩,年经营收入由80多万元增加到800多万元。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示范社,注册的"和睦涧"商标获南京市著名商标,"和睦涧"牌大米连续7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理事长魏统田先后被评为吴仁宝式优秀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农民合作社百  相似文献   

13.
种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按照科技兴农方案的要求,全省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为426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507万亩;小麦面积2665万亩,比上年增加143万亩;近年来重、迎茬较多的大豆实播3118万亩,比上年减少了228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继续保持了大体合理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铁岭地区的水稻生产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每年约以10万由左右迅速增加。目前全地区水稻的实际种植而积已突破140万亩,成为全省水稻主要产区之一。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提高单产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1990年全区水稻平均单产已达446公斤,比1986年的349公斤,每亩增加97公斤。铁岭地区的水稻生产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新稻田面积大,在栽培技术水平上与盘锦、营口等一些老稻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反映在水稻单产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据统计资料,1989年营口县水稻平均单产478公斤,盘锦地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粮食安全的“保险阀”——湖南双季稻生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南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面积和总产多年来居全国首位,同时也是我国双季稻种植主要省份之一,双季稻种植面积历史最高时曾达6200多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但也曾经历过严重萎缩情况,2003年双季稻面积一度下降到3836万亩。2004年以来,湖南省启动"压单扩双"行动,  相似文献   

16.
宋福滨  马生 《农村展望》1997,(4):32-32,36
方正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农业县,全肥有耕地面积53万 亩,过去一直是以旱作农业为主,水田面积只有5万亩。1981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科学种稻的积极性,水田面积迅速扩大到30.71万亩,形成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区域格局,实现了6:4的面积、8:2的产量、9:1的产值。我县粮食生产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国为我们坚持从水源情况出发,大胆探索水稻稀植节水灌溉技术,不断解决水田面积大发展中存在的渴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沅江市是全国商品棉基地县(市)之一,植棉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叶。自古以来,洞庭湖土质肥沃,适宜于粮、棉、麻、油等类作物的生长,棉花生产已成为仅次于粮食和苎麻生产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达20.5万亩,常年种植面积为8万至12万亩。2007年全市种棉11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总产皮棉12650吨,比上年增产3050吨,增幅31.2%;  相似文献   

18.
涪陵地区10个县,从1977年开始种植杂交水稻,经过七年努力,到1983年,种植面积达667,833亩,比种常规水稻增产稻谷3.4亿斤,增加产值4,695.57万元。当年全区水稻总产达17.9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可以预料:随着杂交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亩产的进一步提高,必将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甜密事业”的蔗糖生产,是柳州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1991年,全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70.45万亩,总产量达到240.79万吨;1992年又进一步发展,甘蔗面积达72.42万亩,总产量245.9万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进入1993年后,整个地区的的甘蔗生产出现滑波现象。据统计,1993年全地区甘蔗面积只有55.18万亩,比上年的71.03万亩减少17.24万亩,减幅为23.8%,预计甘蔗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21世纪以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机制,为新时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与区域空间比较分析、因素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1)2001—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化,由201.03万hm2波动增长至220.28万hm2,增长9.6%;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减少了53.48万hm2、70.40万hm2,与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差距不断扩大;(2)2001—2020年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26.94万hm2,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11万hm2,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对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贡献率达234.2%,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的主要原因;(3)水稻生产竞争力不高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共同导致了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衰减,有效灌溉面积增长是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和水稻生产竞争力提升共同促进了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结论 对于拥有较多后备稻田或耕地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但长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挑战。继续稳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需要全省协同努力,苏南地区要稳定并适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苏中地区要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苏北地区要着力发展稻米产业经济,探索水稻生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江苏省沿海地区滨海盐土水稻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开辟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