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2年3月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布了一项新的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ISO/TS16949:2002,作为ISO/TS16949:1999的修订版本,ISO/TS16949:2002以其先进科学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企业组织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首要标准。2001年,我国将ISO/TS16949:1999等同转化为GB/T18305—2001汽车供方质量体系要求,并于2001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人员通过考核,成为获得ISO/TS16949注册的审核员。 ISO/TS16949:2002的背景 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是万向集团下属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现已发展成为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完备实验检测及先进制造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规模制造上市公司,拥有1个技术中心、5个主体公司以及32个专业产品制造工厂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公司所属的企业均已通过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日前,恒通客车通过了通标公司(SGS)专家组对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式审核。此次现场审核是恒通自2007年5月推行TS16949以来首次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检查,目的是审查现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7月3日,金马轴承(浙江)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经英国国家质量认证有限公司(NQA)审核的ISO/TS16949:2002质量体系认证。认证的通过,标志着金马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或超过同类企业多年发展的水平,进入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公司高起点、大投入、高质量的创建目标,为今后产品迈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未来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面对良好的发展空间,不仅整车厂纷纷拓展汽车金融业务,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将触角延伸到金融领域。还在探索阶段"还在探索阶段",这是《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在采访零部件企业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金融服务在国外汽车行业运用的比较多,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专家表示,以前,国家在金融方面控制比较严格,很多车企或零部件企业都没  相似文献   

6.
8月1日,有"经济宪法"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开始实施,引发了汽车行业的不小震动。有媒体把《反垄断法》看做是对抗汽车行业潜规则的利刃,甚至解读说今后只要经销商愿意,可以10元钱卖车;还有媒体认为,《反垄断法》为打破外国企业垄断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现状提供了法律依据。事实是否如此,为此,《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进行了多方面求证。  相似文献   

7.
一汽铸模通过采用CAXAPLM方案,持续不断改善自身业务流程,从一个手工生产管理型企业过渡到数字化管理企业,成为符合VDA6.1、VDA6.4、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的现代化企业,为走向国际模具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执行ISO9000国际标准并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首先了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分析质量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再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摩配》2006,(8):32-32
今年将是我国进入WTO的完成年。至今年7月,我国的关税将全面与世界接轨,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将更完全参与社会分工。入世五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由最初与跨国巨头合资到现在各汽车厂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热潮,由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心"换市场的理念转变,我国已逐步掌握汽车市场的话语权。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带动来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作为拥有一颗中国心的中国人,我们希望借零部件行业出口的浪潮,中国汽车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一个又一个大捷。但是这场战争将不只是8年,可能是80年,或者800年。  相似文献   

10.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汽“奥威”动力,将我国内燃机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20年,世界级的产品如何在批量投放市场时保证其世界一流的品质?一汽锡柴根据ISO/TS16949的要求,不仅对国内生产的6DL“奥威”零部件生产厂家进行生产件批准(PPAP)的现场审核,而且走出国门,对国际采购件的供应商同样实施PPAP的现场审核。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进出口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影响深远,而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额远远多于汽车整车,因此本文选择41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和回归分析,从而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有显著正影响,而对企业成长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质量体系认证是按照国际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管理和监督的通行有效的做法,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的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以标准化的形式,为企业实现有序、有效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方法指导,为贸易中的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实施质量保证提供了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因而被百  相似文献   

13.
京威股份的上市,选在了一个转折性的时点。这家为高端乘用车企提供外饰件的企业,其生命周期与汽车行业的动荡牢牢地连在了一起。 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威股份)是一家中德合资的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综合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主要为中高档乘用车提供内外饰件系统。  相似文献   

14.
谭晶宝 《汽车观察》2020,(2):106-106
2月13日,华为宣布德国莱茵TÜV集团(以下简称“TÜV莱茵”)向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颁发了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认证证书。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1年制定的一项全球性标准,并于2018年12月正式发布其最新版本。该标准涵盖功能性安全需求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证、确认和配置等方面,旨在通过完善的开发流程,将汽车电气或电子系统故障的风险降到最低,是全球电子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国内众多的汽车生产厂家来说,面对一浪接一浪的降价潮,降低零部件成本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家都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组装厂家,没有属于自己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且部分零部件还依赖于进口。汽车零部件一度被认为是外资企业跑马圈地的领域。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0%,而本土零部件企业平均利润率则只有7%左右。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在国内建厂后,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商也跟了进来。由此,高端汽车零部件的80%市场份额就被那些外资零部件厂商吞噬掉。事实上,国内配件市场仍存在着极大…  相似文献   

16.
刘影 《汽车与社会》2014,(16):14-15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红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的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摩配》2006,(5):16-16
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步入了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阶段。笔者以为,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上游的压价、下游的涨价,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严峻挑战,是摆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前现实而又不得不破解的三大难题,也是零部件企业必须跨越的"三座大山"。  相似文献   

18.
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为汽车和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一个产业的竞争力是由产业内部各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一个总体评价,进而从微观层面剖析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状况,找出自身差距,为其决策提供定量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发现,我国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这句话己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才能强大,其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则是零部件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李转少)6月2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名单,万向集团、潍坊柴油机厂、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榜上有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度国内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4447家,共计实现销售收入3449亿元,比2004年增长4.5%,占汽车行业总销售收入11895亿元的29%;实现利润200亿元,占汽车行业总利润526亿元的38%。2005年,汽车零部件进口83.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7%;出口85.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1.5%。本次发布的“2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