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企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量越来越高,已有多个城市由于电能供应紧缺而发生"电荒"现象。电力部门不得不采用负荷控制技术以确保重要负荷的正常用电。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电力部门必须将电能质量监测放到电力运行的关键位置。针对目前电力部门中专用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负荷控制设备价格昂贵但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开关的电能质量监测及负荷控制技术。首先介绍了智能开关的定义,随后针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紧缺的具体问题,阐述了智能开关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起到的作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智能开关来实现电能质量和负荷的在线监测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较经济的方案,可以为电能质量的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开关,以及智能开关如何在电能质量检测中起作用,然后阐述了基于智能开关的负荷控制技术,利用智能开关在线监测电能质量和负荷变化,为高质量的供电和用电高效经济有序的进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接入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和其他非线性负荷,这些设备和负荷的接入给系统的电能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为了确保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对电能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愈显重要。文章重点论述了电能质量的主要问题来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用电需求和电力设备的增加,对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是提高电能质量和降损的重要手段。而电力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也为无功智能补偿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保障。本文阐述依托配电自动化技术和使用晶闸管投切的智能无功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计量自动化系统是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电力营销技术为一体的用电需求侧综合性的实时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它提高了企业电网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力营销上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深入,城市对于供电网络电能容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做好供电网络运行过程中的用电检查工作,降低电力输送和用户用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是电力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讲,电力企业加强用电检查工作的质量建设,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加强用电降损工作质量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形象,为企业提供直观的电力专业技能展示平台。文章将结合用电检查与用电降损这两项工作,对电力企业用电检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用电降损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申巍 《河北企业》2013,(12):105-105
<正>一前言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经常使用的设备,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在同一电路,当容性负荷释放能量时,感性负荷吸收能量,而感性负荷释放能量时,容性负荷却在吸收能量,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从而提高线路上的功率因数,实现降低用电企业用电设备消耗的无功能耗。安装电容器不仅能够改善电能质量,降低功率损耗,还能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出力。二企业供配电系统中影响功率因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配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百姓生产、生活用电激增,负荷增长屡创新高,特别是部分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配网运维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急需改进。本文主要就配网运维管理的现状以及相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能质量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受到电力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通过阐述电能质量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分析研究方法.提出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控制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微 《科技与企业》2014,(21):182-182
伴随着我国用电设备使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诸如电压突然降低以及供电系统忽然中断等电能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电力行业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在飞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用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今传统的电力技术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用电需求的情况下,必须对电力控制技术进行创新。而定制电力技术是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的一种新技术,本文主要对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电力行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10KV配电网的电力质量与运行安全性将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终端用户的用电需求能否满足以及用电安全性能否得到可靠性保障。本文以10KV配电网用户分界智能开关为研究对象,从配电网用户分解智能开关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分析入手,阐述了这种智能开关在用户自动化配电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并据此论证了这种用户分界智能开关确保以此用户设备、二次设备以及整个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乃至推动整个用户分接开关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使得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电网,特别是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现有的电力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设备,在电网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针对智能电网自身的特点,对其环境下新型智能电表的功能、应用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徐顺致 《民营科技》2013,(1):183-18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原因不但与电力部门有关,有的电能质量指标往往是由用户干扰引起的,牵涉发电方、供电方和用电方,关系到各方的利益。电能质量问题能否合理解决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同样需要各经营企业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现对电能质量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概述了电能质量的监测技术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些年冶金、化学工业及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大型电弧炉、电力机车、整流设备、变频装置等非线性用电设备越来越多.这些非线性负荷及冲击性负荷,对电力系统的“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系统电压、电流波形的严重畸变,三相电压、电流的不平衡度加大,电能质量下降,给发、供电设备及用户用电设备带来严重危害,并使国民经济遭受损害,因此对电能质量进行治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电子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必不可少的能源,用电系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能源部门,电能的测量是供电企业服务工作的一部分,保障用电安全,电能表测量成为供电行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电能的测量的现状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结合其特点,对电能的测量管理模式、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能的需求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命脉。相应的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电能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供电可靠性便是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提高供电可靠性一方面要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就是要开展带电检查和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电能的无端消耗随之增加。改善电力运行系统,加强用电节能管理也因此成为电力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引起电能损耗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电管理节能措施,以期为提高电能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各工业部门和用电设备上的广泛应用,非线性负荷数量越来越多,容量也越来越大,谐波大量注入电网,使电力系统电压、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的畸变.由于大多数仪器、仪表是针对工频正弦波设计的,因而造成指示数据不正确.本文对引起供电电能质量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探究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量需求,电网规模逐步扩大。为了确保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智能电网这一概念被提出。由于电力部门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从而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大,这与低碳环保的理念相背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立低碳电力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以智能电网作为支撑来实现这一目标。基于此点,现就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个生产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电力系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市场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不断的完善电网建设,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逐渐开始普及,并且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而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不但提高了供电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实现了电能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文章首先对智能电网进行了阐述,然后又对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