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构冲击与结构转换对中国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各地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结构差异,但现有关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文献多受新古典单部门增长模型的影响,忽视结构冲击与结构转换的作用。通过构造变量,本文将各地区的实际增长率分解为结构冲击、结构转换9生产率增长三部分,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之不足。研究发现,结构冲击在1978年-1990年缩小了地区差距,但1990年—2002年扩大了地区差距;结构转换在整个改革期间均缩小了地区差距,从而加快农业发展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地区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给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在国家财政经常性支出中增加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城镇化进程,扩大劳动力就业;科技兴农,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冷静 《山东经济》2009,25(5):153-160
大量留守人口的产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留守人口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揭示了青岛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并对留守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收支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等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收入阶段国家农业结构比重和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继续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有助于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鉴于此,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和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来,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农业结构比重,而农业结构比重的下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效果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比重的降低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升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对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再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实现保供增收的目标,就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建立高效农业结构,我们要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建立高效农业结构的问题。一、建立高效农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  相似文献   

6.
朱广其 《乡镇经济》2008,24(5):94-98
结构转换从农业的投入结构和产出市场两方面,不断创造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条件和动力,从而诱导和推动农业现代化。但我国特殊的工业化模式造成的结构转换偏差,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产生极大的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迟缓,这一困境无法通过农业内部的变革来打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思路应该是从根本上矫正结构转换偏差,创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舒  陈梅芬 《山东经济》2005,21(1):126-128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创造就业的能力弱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因此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方法,必须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办法。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比预期好。一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是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非典疫情等对财政收入影响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15%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二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自主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作物面积有所扩大,效益农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2015,(2):17
玉州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农"工作成效喜人,现代农业特色明显,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一是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建设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二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继续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三是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农民增收难。以往我们主要采取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民收入结构等政策性措施来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来,青海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出现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2003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西宁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4:l,如果把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福利性收入也考虑进去,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大。为解决好这一重要问题,新年伊始党中央再次下发了一号文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各种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问题历来是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新疆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强弱受其累进性和平均税率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收入数据分析了税制设计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平均税率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不管居民收入分布状态是否均匀,我国个人所得税在2011年和2018年改革前后都能发挥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虽然改革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会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居民收入流动角度研究收入不平等。本文指出,收入流动是指某个特定的收入组人员的收入在经过了一个时间序列变化后,其所拥有的收入份额或者所在的收入组别(以五等份分组来计)所发生的位置变化;收入流动性不仅可以从实质上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且也可以减少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矛盾。本文对收入流动性理论内涵、测度标准以及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收入流动性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15.
Household Income Determin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Differential in Rural Chi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t the household level is assess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ces in needs between households and by using individuals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Inequality in China as a whole is not particularly low, largely for locational reasons. The urban — rural gap in average income is very important and very little of it can be attributed to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Inequality is also due to differences in mean income between coastal China, central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measured at the household level are found to affect income. There are, however, some segments of Chinese society in which income is quite equally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16.
收入转移对中国城市贫困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4个城市调查资料的测定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贫困发生率在10鬈左右。高失业率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城市贫困问题恶化的重要原因。收入转移、特别是公共收入转移对减缓城市贫困和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作用。在快速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扩大和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对治理城市贫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ims to estimate worldwide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multiple years, and then to use this data in evaluating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particular countries or areas. Based on previous contributions to estimate the worldwide distribution for a particular year, worldwide income distribution was estimated by using per capita 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m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data for various countries. Results for four years show that Gini coefficients exceeded 0.5 and were relatively stable from 1962 to 1985.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the Asian area is compared to worldwide income distribution. A Relative Advance Index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position of a country's particular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worldwide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Index shows that Asian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shifted toward higher income as compared to worldwide income. The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worldwide income distribution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overty level cutoff point.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体制改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灰色收入"问题,它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造成了很大阻碍.文章深入探讨了"灰色收入"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收入分配机制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Gary Craig 《Local Economy》1995,10(3):285-290
Barclay, Sir P. 1995: Income and Wealth, Volume 1, Joseph Rowntree Inquiry. York: 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 £9 paper.

Hills, J. 1995: Income and Wealth. Volume 2, Joseph Rowntree Inquiry. York: 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 £9 paper; £15 if both volumes ordered togeth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