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资源旅游化是旅游化研究议题中的主体和重点,从研究关注的逻辑起点、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资源旅游化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文化资源旅游化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外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起点、实践指导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外的研究从旅游现象入手,以文化资源旅游化的概念为统领,重点关注历史城市的旅游化、名人的旅游化、土著民族文化的旅游化和文化遗址的旅游化,国内的研究以文化资源的旅游化策略为主导,从文化资源旅游化的价值评价、文化资源旅游化的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旅游化的影响与响应等方面展开。文化资源的旅游化研究虽然尚不成熟,但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张飞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14-116
文化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文章从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入手,在分析古徽州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初步构想,指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徽文化旅游圈是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源需要旅游产业的承载,旅游产业发展也同样需要文化体验。依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及相关资源现有优势,在邀请专家深度剖析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相关因素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机制因素,并构建了内部推力、外部拉力、辅助支撑和助力保障4个动力机制系统,进一步对两者融合过程中提出相关建议。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黑龙江省文旅产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郭雨昕 《魅力中国》2010,(32):38-38,2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依托。甘肃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文化资源是甘肃旅游的主打品牌。甘肃拥有始祖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彩陶文化、宗教文化。纵观这几年的文化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虽有进步,但还是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气候。本文从甘肃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这种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资源市场潜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青  张捷  史春云 《特区经济》2007,(2):191-192
本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区分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因素,将其归纳为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两大指标,以此构建文化旅游资源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资源—市场”矩阵评价模型。其中资源禀赋指标的测评由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资源承载力3个因素决定;市场潜力指标的测评由市场需求及产品设计需求两个因素决定。根据该矩阵评价模型,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态分为四类,每一类均具有不同的市场潜力,可相应的采取扩张性战略、保护性战略、选择性战略和收缩性战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依典型群的分类方法,确定了宁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对象。在对各典型群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典型群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各典型群的本体价值和市场要素价值的专家综合评价,获得了宁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在对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宁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文化之载体,文化是旅游之灵魂.区域旅游通过结合区域内的文化特色,挖掘出区域文化的潜力,融合了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区域旅游的兴起是旅游行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于树立整体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土家族区域旅游、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慕田峪长城、甘肃省嘉峪关市旅游都是区域旅游的典型代表,这些地区区域旅游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区域形象的建立,还带来国家形象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余中元 《特区经济》2010,(1):148-150
天文旅游资源从成因可以分为行星地球天文旅游资源、天体天文旅游资源和天文文化旅游资源三类。天文旅游方兴未艾,我国天文旅游具有很大发展前景。文章对我国开展天文旅游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发展天文旅游的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1.
郑柳青 《特区经济》2011,(12):169-171
古蜀王文化是四川最具本底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目前尚未得到系统开发。本文深入解读了古蜀王文化的内涵、价值和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了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特点,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总结了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五大思路:全省统筹,形成合力;文化普及,加强宣传;申报世遗,扩大影响;形象化展示,愉悦化体验;城市联动,复兴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造齐齐哈尔旅游文化品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竞争力。齐齐哈尔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独特,构成了古朴、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构建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鹤城,使地域文化与旅游文化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策动力。  相似文献   

13.
胡开菊  奉振 《魅力中国》2014,(13):29-29
黎平是侗族文化中心,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状况分析,提出了其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后就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鉴 《重庆与世界》2013,(4):1-3,21
襄阳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旅游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但尚未转化为旅游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针对襄阳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量提升战略、产品组合战略和服务提升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四川"藏羌彝走廊"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该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以及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对如何推进该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地方文化以其个性鲜明、底蕴丰厚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整理研究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手段。广西东南地区拥有丰富而且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发展旅游奠定基础,但由于主观及客观原因,桂东南地区的旅游尚未形成热潮。文章意在对桂东南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开发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方言文化和民俗旅游是互相渗透的.方言作为载体与地域文化一起构成了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地域文化的明显特征、天津方言的独特优势构成了特珠的旅游资源.因此,充分挖掘天津的地域文化特色,传承津味儿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性,与其他地区旅游文化错位发展,是促进天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整体提升天津的旅游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旅游市场迎来了以"文化追寻"为目的的旅游者,毫无疑问,城市文化建设成了现代旅游城市的当务之急.现代旅游城市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植根于城市文化土壤之中,城市文化培养了服务人群, 孕育了旅游资源,塑造了旅游形象,现代旅游城市的未来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城市文化生态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其中的水西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水西彝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水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对毕节试验区水西文化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分析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要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水西文化旅游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