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宗洲 《财政监督》2002,(10):28-28
一、在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投资分工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按照直接经济效益大小,投资能否回收可划分为三大类项目: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和介乎二者之间的准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本身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类项目包括城市供水、水电、水污染处理项目等,主要由企业充当投资和融资主体,政府资金只在必要时以资本金投入和贴息方式适度予以支持。公益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自身不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包括防洪除涝、农田灌排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可考虑发行"水利建设长期国债",以及增加国家预算内资金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重。二、完善现有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22个省级面板数据构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地方政府税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显著正相关;就税费结构而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著高于地方政府税收;从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分布看,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著高于社会性基础设施;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刚性增长下税费结构性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项目国际融资方式探析--兼论BOT与ABS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长期短缺,由于财力有限,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已不占主要地位,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必须拓宽其融资渠道。BOT和ABS作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基础设施项目国际融资领域各有所长,应区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为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利用外资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长期短缺,由于财力有限,政府对基础物投资已不占主要地位,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主工其融资渠道。BOT和ABS作为国际项目融资 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基础设施项目国际融资领域各有所长,应区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为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利用外资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经营、移交,它是一种由政府同国外私营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再由项目公司筹集资金并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公司在特许期限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在无任何债务的情况下将这项基础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机构的一种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杨鸿江 《理财》2012,(11):82-83
工程项目管理目的是在工程计划、评估、控制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顾名思义是运用政府财政资金或借助政府公共资源,对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政府财力和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带动、引导、调节其他社会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投资审计工作实践,就改进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从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而多年的财政赤字又使得政府很难全部负担庞大的建设费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近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财富,却又受制于诸多产业的垄断门槛无处投资。因此,由国有经济实体垄断基础设施投资的局面必须尽快打破,利用BOT方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迫在眉睫。但中国目前的BOT项目绝大部分集中在引进外资上。事实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早已有实力与热情去从事BOT项目投资,关键在于,其能否获得“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基金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基建项目资本金融资压力,拓展基建项目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本文分析了基础设施基金业务关键环节,指出了基础设施基金投资策略。我国基础设施基金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意义深远、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成为世界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一大潮流,很多发达国家寿险资金的运用涉及到桥梁、高速公路、能源、房地产等。在美国,基础设施项目等不动产投资往往占寿险公司投资组合的5%以上。我国在当前“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公共产品,但其建设及运营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以政府投资建设、运营为主的模式给公共部门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寻求市场化的建设与运营方式是必然趋势。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中采用PPP模式,吸收私人资本参与建设,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既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项目投资与运营的效率,同时又可规避公共产权问题、降低项目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成为世界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一大潮流,很多发达国家寿险资金的运用涉及到桥梁、高速公路、能源、房地产等。在美国,基础设施项目等不动产投资往往占寿险公司投资组合的5%以上。我国在当前“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期货》2010,(9):68-69
欧洲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盛会 了解政府未来如何开支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出现将如何对欧洲的基础设施投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大力促进PPP项目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6-2020年国内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地方政府放权和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有着正向促进作用。控制区位因素的进一步检验表明,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有效,在东部地区无效。此外,地方政府放权对该正向促进作用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即地方政府放权水平越高,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弱。本文揭示了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影响的内在机理,提出为促进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应当缓解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信息不对称情况,并完善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收益分配机制和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1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落实了1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要求,降低包括机场、港口、铁路等在内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明确了通过发行股权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的条件和禁止事项,并允许符合国家规定的股东借款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并再次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统筹使用本级预算资金、上级补助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筹集项目资本金,可按有关规定将政府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资本金,这是2019年国务院第三次发文明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金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投资工程代建,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纯公益性项目的“埋单人”,在项目建设方式上,打破以往由政府直接参与工程实施各环节的微观管理控制方式,转而委托专业的工程代建单位进行筹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法人、信用和担保三个方面。为有效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建议贷款银行加强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贷款总规模的控制,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加强贷前项目评估和贷后信贷管理力度;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规范借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借、用、还”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四是在质押担保的基础上,采取多种保障措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投资结构不合理、项目收益较低等问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阐述投融资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投资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TOT融资方式与项目融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方式很多,典型的方式是BOT融资方式。但是在BOT方式下,中外双方的利益追求存在较大矛盾,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B”上。首先是外方往往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有的甚至要求投资回报率应在18%左右;其次,外方通过BOT融资进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同时,往往还要求进入中国基础设施的装备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的经营市场。加之BOT方式风险较大、项目产品价格高、对配套法律制度要求较高,实际运作过程中成功率较低,曾经风行一时的BOT项目几乎很少达到预期目标,使得BOT融资方式不能在大范围内推行和采纳。因此,应积极利用目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从融资约束角度分析政府债券、融资平台、税收收入、土地出让等因素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正相关关系,并利用中国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评估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首的融资渠道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对基础设施投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专项债券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效应能够拉动更大规模的基建投资;(2)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力较弱的西部地区,政府债券的投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