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信托公司又一次"面临调整"。这次是为银行腾挪信贷提供"通道",对冲信贷调控政策。监管层吸取了历次信贷调控的教训,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于7月2日开始暂停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在监管之外,起到"类商业银行"作用的信用中介.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在信贷需求、银行盈利需求、金融创新和监管控制几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发展.影子银行会计信息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使得监管难的问题雪上加霜.本文梳理了常见的影子银行运作机制,认为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是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和抓手,会计信息监管的...  相似文献   

3.
环球资讯     
欧洲大银行今明两年预计信贷损失近4000亿欧元今年5月,由欧盟成员国监管机构代表组成的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开始对欧洲银行展开"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受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欧洲22家大银行今明两年的信贷损失总规模可能接近4000亿欧元,但欧洲银行业尚能挺过难关。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与经济具有高度关联性,加强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意义重大.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监管部门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缺失是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本文提出我国应着力加强房地产企业信贷、个人信贷业务、房地产信贷创新的监管,加强商业银行周期发展模式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信贷规模可控性、可测性形成挑战.本文运用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信用对我国信贷总量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影子银行确实是影响我国信贷传导失效的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显示,随着期数的增加,影子银行对信贷总量的冲击越来越大.货币当局应尽快把未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范围,加快推出价格型政策工具,进一步疏导利率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6.
<正>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2010年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天量"信贷的苗头终于触动监管层神经.继央票利率上涨、准备金提高之后,监管层开始明确警告银行要控制信贷增长.1月26日,中国银监会召集各大商业银行高层举行2010年第一次金融形势通报会议,首次官方表态,要求2010年中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把握投放节奏,实现逐季均衡投放,严控不良贷款反弹.  相似文献   

8.
李拉 《产权导刊》2014,(6):17-19
正"影子银行"一般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却行使商业银行之功能的机构,金融学概念来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其方式为银行贷款证券化信用的无限扩张,核心是将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此信贷关系表面上看极为类似传统银行然而却是在没有传统银行组织机构的情况下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如  相似文献   

9.
"银行间系统将推出信贷流转平台"的消息,传递了金融调控的重要信号。近日,银监会正酝酿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一个名为"信贷流转平台"的系统。顾名思义,该系统能够使银行彼此能够转让信贷资产。据悉,这个被称为"信贷流转平台"的系统已经在几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之间做过几单交易演示。有市场分析人士直言,该系统将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一并成为银监会"盘活存量"、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数次金融危机表明,信贷周期及其内在顺周期性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也因此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中心目标。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作为判断信贷顺周期程度的表象指标反映了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与日本虽同为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国家,但在二者信贷顺周期性的调控方面却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信贷顺周期现象显著,而日本在2003年后则出现了阶段性信贷逆周期情况。这不仅体现了日本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的卓越成效,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在未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信贷寻租一直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疑难问题。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信贷寻租现状,从银行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银行监管机构在寻租问题治理过程中与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的三方博弈过程,找出信贷寻租问题治理的症结,提出实用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卫彦琦 《科技和产业》2012,12(6):140-143
主要从内部性即行为金融层面和外部性即资本监管层面来分别讨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并通过运用EVIEWS软件中的葛兰杰因果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我国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最后围绕如何减缓我国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从银行内在信贷机制,银行外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快,影响力大,但其实质都是通过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潜在的风险不断积聚。从监管的角度看,当前其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缺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体系的全面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基层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  相似文献   

16.
李斌 《新财经》2013,(6):51-51
"这个时候不应该再限制同业业务的发展,那样经济就憋死了。如果要控制风险,也要把衔接措施做到位,等出来新版的垃圾债之后再去完善。"《新财经》:现在同业业务增长这么快,您认为有风险吗?鲁政委:在中国银行业转型过程中,监管层一直希望银行降低信贷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占比,现在银行同业业务占比提高,信贷  相似文献   

17.
“天量”信贷的苗头终于触动监管层神经。继央票利率上涨、准备金提高之后,监管层开始明确警告银行要控制信贷增长。  相似文献   

18.
“天量”信贷的苗头终于触动监管层神经。继央票利率上涨、准备金提高之后,监管层开始明确警告银行要控制信贷增长。  相似文献   

19.
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撒手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西部论丛》2008,(1):54-56
在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除了落实行政监控手段之外,还需要辅之以金融调控等市场手段,“绿色信贷”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绿色信贷”的顺利实施,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在“两高”企业高利润、高回报的前提下,如何促使谋求商业利益的银行自觉执行该政策?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相似文献   

20.
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不仅需要加强外部监管,还需完善内部防控。本文以2007-2021 年沪深A 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金融行政处罚监管对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处罚监管能够改善银行内部控制质量,并且改善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通过对行政处罚公告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机构和个人同时进行处罚时才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对内部控制和信贷流程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罚时均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在中小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情境下,行政处罚监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效果越好。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行政处罚监管通过发挥威慑效应、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进而提高了银行的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行政处罚监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研究结论对银行监管部门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要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