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属于典型的农区创新网络系统。作为欠发达农区重要经济形态的具有农区特点的产业集群网络,为农区创新系统提供了理想处所。区域创新是农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农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已成为实现农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区域效应分析及其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集群效应的涵义出发,分析集群效应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影响集群效应的四大因素,最后构建了集群效应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区域乘数和投入一产出分析工具对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探析。产业集群的高效性源于产业集群效应的释放,弹性专精和网络合作的分工特征,使得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存发展能力,整体上对外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区域经济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产业集聚,对于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对于缩小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经济区位理论,产业集聚是区域的区位条件与企业的区位因子藕合作用产生区位效应的结果,我国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包括生产成本效应、衍生或孵化效应、交易成本效应、诱导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与此相对应,产业集聚区域在资源禀赋、历史积淀、制度环境和交易条件等方面必然具备某种或某几种优势。从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出发,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关键在于确定集群区位和创造适宜的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企业集群对区域发展与经济繁荣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集群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多数研究基本上是从供给的角度或产业竞争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企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组织的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是分工协调形式由基本型演变为衍生型,进而再扩展为产业集群这一网络组织形式。就属性而言,嵌入性特点形成了其社会属性,这会影响甚至决定产业集群内各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认识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以及指导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文玲 《生产力研究》2007,(16):108-110
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现实挑战着地方政府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能力,通过发展各类产业集群并积极发挥其资源聚集、规模经济、创新激励、合作竞争与区域品牌效应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能力是被国内外区域经济实践证明的有效选择。文章在明晰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基于集群发展思路的区域经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维双  杨明靖 《经济师》2012,(9):188-189
文章在界定产业集群升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然后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分析了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并针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因其深深植根于当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具有不可复制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就业拓展。该文以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牡丹画"创意产业集群为例,深入探讨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就业创造效应的机理及面临的障碍,提出政府需适时介入,从规范市场竞争、拓展销售市场、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挥更大的就业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台湾产业集群网络特质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揭示台湾产业集群的网络特质在于:产业网络里中小企业的独特性格;分工网络的出口(外销)导向;“社会网络——地方企业家——地方政府”区域产业集群系统,并指出台湾经验对于大陆集群发展的启示为:全球化市场与本地社会资源必须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财力均等化是中央转移支付的最基本目标,是落后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本文选取了尽量能反映区域特点的13个指标,对我国的省级行政辖区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变异系数指标对比了中央转移支付对三大区域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结论显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均等化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其间的财力差距反而被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受中央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导向不清和欠发达地区畸形依赖专项转移支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国际背景与中国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5,25(4):463-466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以及中国实施全球观战略的要求,正在、也必将使全球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出现大转型(societyandeconomyshift),由此必然要求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以适应这种大变局。同时,中国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担负着纠正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而被扭曲的空间结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冯健  张小林 《经济地理》2000,20(4):60-66
揭示圩区农村聚落的特征,分析其社会传统、居民的心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是编制集镇规划的前期工作,在指出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编制圩区集镇规划的若干核心技术要领。最后从集镇规划对圩区发展和聚落型式调整的意义,如何在集镇规划中协调新老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圩区传统水乡城镇风貌并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及信镇规划与圩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曹休宁  李冬平  林特 《经济地理》2006,26(6):992-996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浏阳花炮为例确立了一个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浏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模块化生产网络兴起以后,对生产业务外包、产业集群、企业规模、交易成本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华  陈烈 《经济地理》2006,26(3):463-468
现实世界中不断增长的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是城乡问题两方复杂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对西方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城乡发展理论进行了综述,认为其研究经历了朴素城乡整体发展观、城乡分割发展观、城乡融合发展观的演变过程,简要评述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城乡发展实际提出了以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张平 《经济地理》2006,26(6):1001-1004
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是湖南实现“三化”和迅速崛起的重要支撑。目前,湖南中小企业集群正处于发育阶段,虽然具备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演化是当前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在产业集群演化的周期中,存在着地域文化、集群文化和外来文化三大文化生态圈的相互作用。在演化的不同阶段,三大文化圈之间的作用机理也不同,可能会导致文化生态结构失衡,因此需要对文化生态结构进行优化。从文化生态的横向结构优化、文化生态的纵向结构优化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整合入手,建立了产业集群升级的综合景框,并以温州龙港印刷业集群为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蔡宁  吴结兵  殷鸣 《经济地理》2006,26(3):378-382
产业集群具有大规模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将集群网络划分为投入产出网络、技术合作网络和劳动力网络的基础上,结合对温州鞋革业和北京IT业等产业集群的分析,考察集群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不同程度上具有小世界、无标度和群落结构等属性,且这些结构属性与集群网络的演化及具体产业背景具有一定的关系;②集群的网络结构属性对于集群的资源整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使得集群的资源整合过程有着较高的效率和较广的范围;③集群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集群网络的无标度结构使得这种抗风险能力同时具有鲁棒性和脆弱性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20.
樊新生  覃成林 《经济地理》2005,25(3):320-323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企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动机制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任何因素所触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只有与区域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才能触发企业集群形成。②在集群演化的早期阶段,市场拉动、家族文化等外部宏观因素,以及企业进入外部市场的能力、企业家活动等微观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在集群这一中观层次上,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网络效应等集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增强机制只有在集群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