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经营者年薪制的理论基础1.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靠各种契约来协调关系。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双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必然会采用各自的效用最大化行为。代理人由于掌握了委托人不了解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如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努力程度等,使委托人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威胁。而年薪制通过将经营者的业绩、难度与风险相结合,促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一致,使经营者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所有者标准或…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经营者年薪制,是随着市场经济机制企业两权分离的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自然人个体企业和合伙制企业,采取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成果和风险由组成企业的主体承担,不存在独立于所有者的经营者,也就不会有设置经营者报酬制度的基础。而随着两权分离的深化,在企业制度上出现了代理所有者的经营者。经营者往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使得所有者不能实现其预期效益。因此,人们设置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共同增进机制,一种新的分配形式——年薪制产生了。年薪制还是一个新事物,从我国试行或已实行的1万多家企业来看,有搞得好的,有搞得不好的。目前,攀钢企业公司有一部分厂也在试行。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作用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监事会曹景全吕源沛秦建设吕飞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连接并规范所有者、经营者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解决公司内部不同权利、责任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在公司法人资产的委托———代理制下...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造成的公司治理问题也愈加复杂。实施股权激励将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减少甚至避开经营者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造成的企业风险,进而解决委托代理所产生的问题。股权激励需长期实践后方能看到成效,经营者若想从公司股权中获得更多发言权和利益,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业绩,从企业发展从中受益。在此条件下,股权激励于经营者而言不仅仅是激励,更是一种制约,有效的股权激励是一个企业高效长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浅谈虚拟股票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激励的本质人类自从进行生产经营以来 ,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化为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集团。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 1 932年便产生了西方“现代厂商理论” ,伯利 (Bede)和明斯 (Mech)首次提出了将经营者利益尽可能整合到所有者利益中去 ,并在两者中间建立敏感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近2 0多年来 ,经济学界对激励本质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 ,从而建立了各种激励理论 ,这些理论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两个 :一个是“激励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 ,只要有生产活动就必然有激励的话题”。一个是“激…  相似文献   

6.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坚持对国家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改革大多数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至今仍不能自主经营泪负盈亏,还不是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一直是很不明确的.从形式上看,国有企业资产是归全民所有,而实际上却是无人负责.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在国有制的企业里,只有劳动者、经营者,而没有明确的所有者.其结果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是非常抽象而虚无飘渺的.一直到了谁都是所有者,谁都不是所有者的地步,造成产权关系不明确,或称之谓所有者主体缺位.如果一个工厂生产经营搞好了,与之相关者,谁都打算分享一部分经济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应按“股东主权”的逻辑分配,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结构是股东主导型的。然而现代社会中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主权”逻辑的。根据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人与人之间分析方法分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债权人等思考的角度追求的目标、获利的方式存在着差异,没有规范的制衡机制就会出现各方利益的冲突,由此可见,企业的治理主体必定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较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股东、债权人和股东分别是企业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投入者,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实现自身的权益,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以调整三大结构为突破口,切实实现“两权”分离实行公司化,调整所有者权益结构审视我们山东临沂电业局多种产业发展的历程,已经走出了创业的艰难时期,但多年来一直沿用了工厂制管理模式,扮演了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三位一体的复合角色,即我投资、我经营、我生产,必然产生了企业收益在三者之间的分配矛盾。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导致了分配矛盾的不可调和,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局于1998年对所有者权益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以集团形式明确了投资者的身份。对现有多经企业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财…  相似文献   

9.
公 司治理结构并不是像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 ,仅仅是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即仅仅是指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治理机制。实际上 ,公司治理结构的全部内容 ,是指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机制 ,既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又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约束 ,即形成相互制衡 ,保证各种利益主体自身的应有利益与权力。因此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体制体系。一般来讲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第一 ,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关系。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完善的 ,既有所有者侵蚀经营者利…  相似文献   

10.
托管经营通常也称为企业托管经营。所谓托管经营就是一个企业的产权所有者通过法律形式把经营管理权交由职业性的、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以使经营价值和企业效益最大化,并进一步明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方式。 从对托管经营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托管经营的进行应涉及到企业经营权的转移,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责、权、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问题,而其本质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界定。这种重新界定虽然提出了关于产…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应具备如下特点 :①使经营者安心工作 ;②对有才能的经营者有很大吸引力 ;③使经营者担当一定风险 ;④使经营者追求企业的长期效益及提高长期盈利能力 ;⑤符合企业所有者最大利益 ;⑥清晰、公开、量化、可兑现。根据以上要求 ,我们来探讨经营者物质利益激励机制的构建。目前理论界提出了三种激励方式 :①年薪制 ;②经营者持股 ;③股票期权。 90年代以来年薪制已在我国许多地方进行了试点 ;也有不少企业采取了让经营者持股的方式 ,但只适合股份制企业 ;股票期权激励在西方已证明是失败的 ,显然我国不宜采用。我们认…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微观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行为从根本上为一定的企业模式所制约,宏观调控体系的转变有赖于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所以,选择合理的企业模式已是能否顺利实现新旧体制转轨的关键。作者分析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几种典型企业模式,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模式的特征,即财产关系的不确定,决策结构的摩擦性,利益结构不协调和经营目标多样化。最后,作者提出,我国企业目标模式应该是,占有主体的多元化和两权分离的彻底化,战略决策的集团化和业务决策的专门化,三方利益的均衡化以及利润目标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13.
“买壳上市”的成本与收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买壳上市行为风起云涌,大量企业和相关利益团体参入其中,其主要是利益驱动使然,只有仔细分析各利益主体在买壳上市中的成本与收益,才能对这一行为有一充分理解。在买壳上市中,对整个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利益主体有:壳公司原所有者、买壳方公司所有者、买壳方公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前三个利益主体进行分析。一、充公司原所有者的成本与收益买壳上市中,壳公司原所有者将其拥有的壳公司股权转让给买壳方公司,作为所有者,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地,因此壳公司原所有者的决策依据为出售…  相似文献   

14.
一、激励补偿系统的理论基础建立激励补偿系统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其目的是使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相一致。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理论和监督机制理论等。企业内部存在着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作为委托人聘用总经理作为其代理人 ;公司总经理作为委托人 ,聘用部门经理作为其代理人管理公司的分权化经营部门。代理理论有两个基本内容 :第一 ,经营者作为代理人的工作目的是使自己因参与经营管理获得的补偿最大化。他们投入了时间、知识和精力 ,总是寻求收益与个人成本间的平衡点。第二 ,代理理论假设代理人没…  相似文献   

15.
一、股票期权计划及其作用 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及所有权分离,企业所有者将资本委托给经营者经营,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激励机制问题,这就导致对经理人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组织结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统一组合体 ,是调整企业股东(出资人 )与经营者 (出智人 ,含公司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 )之间权利、责任、利益关系的基本制度体系。公司治理结构制约着企业决策、资源组织调配、成本风险控制的全过程 ,对企业的成长发展、资本保值增值和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近年来 ,全球出现了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趋势。随着各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 ,作为微观经济基本制度安排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相应进行改革。国际组织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中国企业特色所决定的。形成国有企业中客观存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即是控制企业的二主体。控制二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一致,是造成国有企业集团会计信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非内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维护公司各方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包括产权制度、决策与督导机制、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基本内容.公司治理的目标首先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保障公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目标不一致,自然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为协调双方的责权利,维护各方利益,就产生了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张尧 《冶金财会》2006,(12):42-43
<正>一、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一)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资本所有权和资本经营权的分离,即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经营任务。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经营者,都应为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经营者和所有权者的目标往往背离。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是借口工作需要乱花股东的钱。再如对盈余的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经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比如需求加薪、提高福利待遇等。另外,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经营者的信任问题,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经营者的监督,而资本经营者则会逃避资本所有者的监督,如此等等,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经营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经营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唐丽 《化工管理》2002,(12):37-37
在国有企业,多数经营者不持有或持有极少量本企业股份,由于经营者不是所有者,所以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经营者可能会因种种原因,采取未必对所有者最有利的行动。詹森及麦克森在1976年发表文章指出,当公司经营者不是拥有100%的股权时,就会出现代理问题。一、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现象1.经营者经营行为短期化在国有企业,受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的影响,经营者的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因此经营者价值取向偏重于短期,不愿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太大的投入,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经营者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在国有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