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向国 《中国经贸》2009,(21):30-31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贸易保护措施再次密集“发威”。10月6日,欧盟决定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最终反倾销税。7日.美国又宣布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受美国轮胎特保案影响.最近国际上贸易保护措施频频出击,但在当前“危机时代”和危机过后,中国都会成为贸易摩擦多发的国家.所以应该学会以平常心应对。  相似文献   

2.
张宁 《中国经贸》2009,(21):28-29
危机的影响没有结束中国正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形势,出口回升缓慢 2009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国际经济呈现逐步企稳回升态势。但与此同时.危机后期以来国际贸易保护的案件却正在大幅上升。近两个月来,对中国影响较大的贸易救济案件有.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特殊保障措施、对中国无缝钢管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欧盟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正式反倾销税等。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世界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众矢之的,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使中国企业深受其害.本文分析了近两年中国遭受的新贸易保护措施的形势变化及其成因,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还没有从钢铁贸易的"四面楚歌"中走出来的美国布什政府在11月18日接着扬起了纺织贸易的大棒,对来自中国的袍服、胸罩、针织品三大类纺织品设立新的配额限制.美国商务部次长阿尔东纳斯称,根据中美之间的贸易规定,美国将对中国胸罩、针织布及袍服等纺织品的进口数量限制在年增长率7.5%以内.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两年以来,美国首次启动对中国纺织品的临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09,(20):27-27
近来一段时间,国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可谓频繁,美国无缝钢管“双反”调查及输欧无缝钢管被征收17.7%至39.2%的反倾销税等事件,更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或许改变原先的贸易激励政策将更好地缓解一系列矛盾。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美国进入特朗普执政周期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基于"美国至上"的政治导向,多次通过美元加息、美国政府降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方式,引导资本、产业回流美国。在此环境下,作为美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分析美国降税调息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制定有效举措,是保障中国贸易体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机制及中国的地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突出表现,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集中体现,是"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的必然结果。迅速发展的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在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结构及贸易利得分配格局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中充当了贸易模式冲突的突破口的作用,国民福利不增反减,中国应该深刻解读"东亚贸易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更科学、优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引导世界经济向更均衡、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欧高层往来频繁,经贸关系发展迅猛,欧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2000年10月中欧领导人共同提出了"欧盟早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欧盟的经济规模接近美国,是日本的两倍,但中欧贸易额仅为中美贸易的一半,也少于中日贸易,双边贸易与欧盟的经济和外贸实力明显不相称.欧盟在环境、卫生、安全、劳工等方面设置很多技术壁垒,对我产品大量实施反倾销,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较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的贸易保护措施数据库,对经济复苏下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保护措施在全球经济复苏下继续快速增加,并展现了一些新特点与趋势。中国面临全球最多数量的贸易保护措施,是最大的受害者。面对持续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可从5个方面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东盟自2002年签订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后,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贸易额屡创新高。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贸易形势,中国要不断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各个领域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促进中国和东盟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