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文基于生态安全的视角,以海洋渔业的科技创新为研究对象,在科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应用对比分析方法,以山东为例,对海洋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产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海洋渔业、海洋生态安全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机制和关系,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还是产业创新,都对海洋渔业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有着间接和直接的重要影响。最后,论文基于生态安全建设的角度,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维度上提出了海洋渔业科技创新的可行路径,为探索我国海洋渔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创新财税政策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国财税政策方面的缺陷,如分税制、税收优惠、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合理选择和创新财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新疆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新疆经济子系统和旅游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下降速度加快。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低水平耦合期到中度耦合期再回到低水平耦合期,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处于中低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经济发展超前型演变为旅游发展超前型,经济和旅游发展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环境破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城镇化发展漫长历程,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在我国,不同的政策和时代背景催生一系列城市问题,而这些城市问题最终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之一。归根结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所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心在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Moran's I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四川省各市州各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向好发展,但空间上两极分化严重,优质资源集中明显,出现集聚态势;全省耦合协调度平均水平较低,空间上呈五级阶梯状分布,由成都平原经济区向四周递减;区域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6.
在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压力下,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唯一的可能来源。因而,建立农村宅基地的自由流转制度,将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以滨州市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样本,建立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关协调度模型并进行测算分析,进而得出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乡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年数据,从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和协调度模型对不同区域城镇化类型、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兰州市为唯一一个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城市,其余13个市(州)均为经济城镇化滞后型;②甘肃省14个市(州)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度类型均为协调发展;③甘肃省区域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的增加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它离不开经济增长,亦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本文从区域经济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广东省各区域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现状,发现广东省区域内部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且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扩大。本文以广东省4个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和农民收入增加均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念、方法和发展机制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之间在地域边界、功能属性等五个方面存在紧密关联。基于此,论文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机制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理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及绩效考核、业绩评价体系对接,以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可续发展和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往往反映了区域整体的发展水平,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推动地域;选取2006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以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进行数理分析,找出长江经济带及5个中心城市现阶段发展状况和差距,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在整体上应以适当协调为主旨,着重壮大中部"武汉城市圈"和西部"渝蓉经济圈"两个增长极的实力,以此带动我国中、西部发展和城乡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既涉及到陆域产业,又涉及到海洋产业。在陆域领域层面上,产业的发展链条不以海岸为终端,而是继续向海洋延伸;在海洋领域层面上,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陆域即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一要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耦合建设,二要实现海洋经济、沿海经济、涉海经济与海外经济的耦合建设,三要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耦合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SBM模型测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引资和科技创新投入方向的竞争对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之间的引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政府之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从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条件、作用传导路径三方面,系统探讨该支撑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基础科学创新、应用技术方法创新、科技实践创新等的支撑作用;发挥该支撑作用需要满足科技创新生态化这一前提,需要利益驱动、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内部制度等内生动力,以及需求拉动力、政策推动力、社会协同力、法律保障力、文化引领力等外生动力;支撑作用主要通过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提高、支撑水资源配置优化、支撑节约用水管理、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等4种路径传导。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治理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落实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剖析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而针对所发现问题,探讨提升该支撑作用的路径。提出在提升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时,应积极推进科技类重点工程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行政及科研方面的机构及人员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交流合作及宣传培训,夯实信息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等。研究结果可为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区域差异,利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下游大于中游大于上游;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结构子系统对水资源环境系统影响最大,水资源环境抗逆指数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系统关联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水产科研院所组建的科技产业的某些弊端,认为“科、工、贸一体化”将有可能成为水产科技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提出了实施“科、工、贸一体化”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即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市场化、政府干预对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缓解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约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传统技术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芜湖市在宁汉间沿江城市中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并从其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出发,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加工业转移的背景下芜湖市未来发展的区域定位:宁汉间沿江区域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承东启西集疏运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化的加工制造基地;对其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