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松 《商界名家》2003,(4):19-21
前不久,国内民航界传出轰动性消息.民营企业均瑶集团5亿元收购三峡机场获得民航总局批准.开辟了民营资本购井国有机场的先河.同时也昭示着长期封闭的民航业丈门正加速向国内民营资本敞开。一场公司化、私有化的浪潮开始涌入中国航空业。而这国内中小机场有救了?  相似文献   

2.
从规模上看,王均金是中国民营航空业当之无愧的大佬,但从实效上看,三家航空公司有两家遇到大麻烦,被迫停航,只有一手创办的吉祥航空还在盈利。 兄弟创业 提到王均金,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大哥王均瑶,正是这位大哥,当年带着十八九岁的王均金离开家乡,来到湖南打拼事业,来到湖南后,王均金哥俩,当时正好赶上了北京亚运会  相似文献   

3.
“从王均瑶去世之日起.业界内外对均瑶集团的猜疑就没有停止过。王董(王均金)是在悲恸与被猜忌的双重压力下忍辱负重,一步一步让均瑶集团平稳过渡的。”在离均瑶集团不远的一家咖啡厅里.一位在均瑶集团工作多年.不愿透躇姓名的员工对《商界名家》记者说。  相似文献   

4.
羊年刚到,一贯以独闯禁区而闻名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又一次引起中国商界同行的嫉妒,他“上天入地”的第三步战略———入主湖北宜昌三峡机场的构想不久就要实现。王均瑶成了中国商界敢“吃螃蟹”的专业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大圣”,他屡闯禁区均得手。一包航线震天响1991年7月28日,是中国航空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一名不起眼的温州小子承包了当时长沙———温州的航线。他叫王均瑶,时年25岁。1992年4月,王均瑶又创办了中国首家私营航空包机公司,并开辟了温州———上海的航线。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王均瑶已承包了…  相似文献   

5.
张居生 《中国工商》2004,(12):138-141
11月10日中午,听闻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病去世.我还固执地认为这又是传言,这不会是真的。拨通上海电话之后,我惊呆了。这最不愿意证实的消息是真的。11月13日,我赶到上海,参加完王均瑶追悼会后,均瑶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夜不能寐.坐在灯下.写就此文,以作怀念。  相似文献   

6.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4,(12)
人物王均瑶逝世11月7日,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逝世”。王均瑶今年38岁。因为率先在国内开辟温州至长沙首条私人包机航线,而被喻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王均瑶的经商史带有明显的浙商痕迹,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王均瑶1994年进军乳业,2002年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责任有限公司,使得均瑶集团在经过10多年发展后,从最初的产业多元化转变为目前的投资多元化,现已形成航空、乳业和置业投资三大板块的全国无区域集团公司。均瑶集团一直是浙江企业的典型,属于有名的家族企业。王均瑶还有两个弟弟,即担任均瑶集团副董…  相似文献   

7.
何志毛 《网际商务》2004,(12):27-29
11月7日,一个企业家辞世了。他叫王均瑶。和很多民间创业型老板的心态一样,他给自己的基业取名时,直接用上了自己的名字,如“均瑶牛奶”、“均瑶广场”,虽然从专业营销的角度来看,命名“均瑶”丝毫没能增加产品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8.
傅永恒 《浙商》2012,(21):66-66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说:要做百年企业,首先要防得住自己的底线。那么,当代企业家不能触碰的底线是哪些?  相似文献   

9.
草根出身,草莽创业。王均瑶能否称得上是我们时代的“经济英雄”?他的“胆大包天”是创造了财富神话还是制造了财富泡沫?他的离去,是否意味着“以勇创富”时代的结束和“以智取胜”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18日,因“包机大王”王均瑶病逝,记者特地来到温州柳市采访了正泰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廖毅,想要他谈谈南存辉是如何做一个“健康老板”的?  相似文献   

11.
事件     
《光彩》2004,(7)
私营企业成立“级别”最高的中共党委6月1日,中共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这是目前中国私营企业中“级别”最高的党的委员会。在上海29万户民营企业中,这是首家直属于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的私营企业党委。在成立大会上,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向集团党委赠送了一把金舵。“这象征着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纳入了党制定的航线。”37岁的王均瑶说。据介绍,中共均瑶党委成立后,一面要定期向中共上海市社工委汇报作,积极发展企业党员,开展组织生;另一方面要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商,做好“经营者的高参”。温州9家民营企业组财团6月2日,温…  相似文献   

12.
钟起 《市场论坛》2005,(5):16-18
“这是很奇怪的一年。”谈起2004年,万科董事长王石如此总结。以宏观调控为大背景、德隆、铁本、三九等企业轰然倒下;以“郎顾之争”为导火索,关于企业MBO,国有资产流失的讨论不断升级;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英年早逝;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均因涉嫌挪用公款分别被内地和香港警方拘捕……而2005年伊始,又传来数位企业家自杀的消息。一时间,企业界似乎变得风声鹤唳,中人欲狂。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浙商》2006,(3):27-27
“十一五”规划带来产业新机:王均豪(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刑董事长),从原来中国经济靠出口拉动和投资拉动转向“十一五”规划的消费拉动以及投资拉动这样一个转向,我们应该看到机会;从部分人富起来到全部富起来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机会。从这两个观点得出的结论就是消费者服务市场会得到快速发展。再看一个数字,国外发达国家平均服务业占主导产业的64%,欠发达国家都能占45%,而在我国只占33%,所以我们看一看这个差距,可以看到机会有多大。  相似文献   

14.
胡晓 《现代商业》2008,(9):66-67
廉价航空模式在西方航空业取得了巨大了成功。美国西南航空更是凭借这一模式连续50多年保持盈利。从2005年开始,中国航空市场向民营资本打开以后,民营航空纷纷进入航空市场,而且大部分民营航空公司采用的都是“廉价”模式。但是,民营航空在运营当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那么,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民营航空在中国航空市场的发展?对于这样的限制,刚刚起步的中国民营航空该采用怎么样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15.
从3家到14家,民营航空公司已经不仅仅是打破国有资本垄断国内航空业的开路先锋,在经历了资本短缺、成本难降和票价受限等打压之后,这个阵营在巨额亏损下依然迅速扩编,它们在痛苦中期待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白勇 《商界》2006,(11):12-17
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一个人手里的钱多到数亿数十亿,它对生活就没有意义了。但是作为资本,钱的社会属性此时就会充分体现出来。需要重新回到社会成为新的润滑剂和血液,所以钱是用来经营的。但此时进入怎样的领域,才最有意义? 2000年,李非列撤离海内外证券市场,将全部力量投向实业,他按照自己的理念、构想和商业逻辑,在短短5年之内打造出了一个跨美国、中国香港和内地.控股和参股国内外多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的庞大的“飞尚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与李海仓。王均瑶等人相比,乔金岭突然去世时.儿子乔秋生的接班似乎一切”顺理成章”,明显缺少外界对前者类似的期待和悬念。而在继承父亲家业之后.乔秋生对黄河集团的远景目标更加明确.并在主业之外采取了更加保守的发展策略.行事谨慎而低调,这一点从他“继位”后外界为数不多的报道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10,(15):84-85
在中国,谁最有钱?胡润排行榜新任榜主——宗庆后!他是浙商。浙江商人会赚钱是人人皆知的事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温商更是浙商中的“拼命赚钱郎。”,然而,有了钱以后,他们的健康如何呢?在浙商圈子里,英年早逝的精英不在少数。2004年王均瑶38岁就患肠癌逝世,时隔不到两年,37年的中发电器董事长南民也忽然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能否进行自身改革,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推动这一改革?时下,“国进民退”争论再起,党政经大公司垄断进一步强化;行政力量干预微观经济,腐败猖獗、寻租庞大。  相似文献   

20.
《广告大观》2005,(4):17-18
日前《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发布现场,光线电视总裁王长田大倒苦水。事实上,这位第一个在中国推广“制播分离”的民营电视商正在遭遇“制播分离”带来的烦恼——他虽然可以推出精良的电视节目,却不能保证它们的播出。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44号令,允许外资以最高参股49%的比例组建合资影视制作公司以后,民营电视商的压力将会变得更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