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认为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中揭示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强调解决好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及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62%在农村,占绝大多数.“三农“问题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发展农村教育,搞好农民培训,是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思想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六个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1994,(5):6-7
15年来,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总体实力得到增强;农村产业和农业内部结构得鲥改善,日趋合理;农业练台开发成绩显著,农业基本备件有所改瞢,农业综台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奉解决,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都有提高,并开始向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既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对农民增收,激活农村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制约农民市民化的因素,并对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体经济》2009,(5):46-47
发展农村经济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乡镇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以克服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限,有效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郭振宁 《发展》2010,(9):59-59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轨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走合作联合道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日前在北京举行,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为此…  相似文献   

9.
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村经济经历了从农民个体所有制向农业合作社所有制过渡的经济体制变革,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政策;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农业科学发展,自2003年开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技厅、农业厅联手向全区广大农村下派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广大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热心服务三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07年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8.9元,比上年增长11%;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完成了农副产品由短缺型向自给型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粮食供需总量平衡,主要副食品自给有余,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确保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棉、油、糖、肉、果、菜产量增加,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发展平稳。农民收入增幅有所回升,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13.
范德官 《上海改革》1998,(10):10-11,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历届市委、市府领导下,上海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业逐步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农村逐步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农民逐步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出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农业金融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制性障碍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农业,无法向外转移,不仅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同时限制了农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必须要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城市化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三农”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损害农民利益;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头三十年间,中国农村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基础教育不断普及,文化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业余文化教育兴起,对正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为农村脱盲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这一阶段农村教育的发展形式和特点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适应了农村生产生活和农民对于教育的需要。同时,这段历史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现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政府必须发挥对于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以及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的合力;农村教育应该因地因时制宜,与农民以及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相契合,关键是以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8.
工业反哺农业要有针对性和重点,要实现收入反哺向要素反哺的重点转移,着重在传统农业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培育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和能够运用新生产要素的现代农民,特别是要向能够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农村教育和农村医疗领域倾斜,实现对农业的人力资本反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调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对我县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也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农村合作经营组织所起的作用实践证明,农村各类合作经营组织的兴起,不但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过渡的需要,而且还适应了农民掌握科技、提高素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需要。其作用正在日益显示出来:(一)加快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进程。在全县农村农民在经济合作组织里面,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信息灵了,技术强了,闯市场的能…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对农业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只有懂农业,开展农业工作才能更加熟门熟路、得心应手,措施和技术才能实在、管用。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