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格雷欣”法则与货币国际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格雷欣”法则的基本原理,运用经济计量方式诠释了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含义,认为货币国际化过程中“良币”驱逐替代“劣币”的现象并不违背“劣币驱逐良币”基本规律,恰恰很好地解释了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相反现象”。  相似文献   

2.
格雷欣法则揭示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前提条件是发生在金属货币时代,良币和劣币都是由金属铸造而成的。我们现在的世界早就进入了不兑换的信用货币时代,金属因其稀缺程度不同而有优劣之分,纸张一般没有,但在纸上加载不同的符号成为不同国家的货币后,也便有了优劣之分。在信用货币时代条件下,格雷欣法则的前提条件显然已经不复存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总结分析,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规律不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正好与此相反——良币驱逐劣币。  相似文献   

3.
李佳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36-137
在将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与格雷欣法则相结合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历史上这一法则的规律所体现的政府与百姓的关系问题。同时,针对各界关于格雷欣法则的争论,结合中国古代货币史的实证,得出其长期来看的发展规律是"良币驱逐劣币"。  相似文献   

4.
“劣币驱逐良币”本来是货币理论界的一个古老法则,在金本位制下,有优劣之分的两种货币如果同时流通,就会出现“劣币用于购物而泛滥、良币用于收藏而退市”的情况。如今,货币只有币值高低之分而没有优劣之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劣逐良现象”却随处可见。仅就连锁行业而言,大致有以下种种“劣逐良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并分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条件和基础。其次,阐述了我国历史上劣币出现的类型,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表现形式。最后说明了劣币驱逐良币对我们的启示。本文结论,通过考察中国货币史的发展以及朝代的更替,认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于我国,而且这种现象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只有在合理的货币制度下,国家必须有更加有力的手段保障其法偿性,符合经济交易需求的货币才能被长久的使用。垄断货币发行权而剥削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做法是有限的,这种做法终究是会被淘汰的。  相似文献   

6.
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只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才起到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作用,才实现了其自身真正的意义。人们离不开货币,但同样是自己手中的货币,却有优、劣之分,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在三个层面进行:在感性层面,陈旧的劣币取代崭新的良币充斥流通;在实践层面,磨损的不足值的劣币取代完好无损的良币充斥流通;在理论层面,价值被高估的劣币取代价值被低估的良币充斥流通。货币在三个层面运行的结果是一致的,劣币占据流通领域,良币退出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7.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金银复本位制的货币制度下最为典型。究其原因,在流通内部,同时作为币材的两种货币金属在货币和商品两种形态之间转化时价值不一致,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直接原因;法的力量强加于流通,确立起本位币兑换的固定"标准"以扭曲金银自身价值,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深层原因;法的力量由政治权力赋予,因而政治权力通过法对流通施加作用力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货币形态演进和货币国际化是两种重要的货币现象。本文在交易成本解释逻辑的基础上,引入币值稳定性和充足流动性概念,扩展为一个基于信用的货币形态演进及其国际化的分析框架。据此并结合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经验,分析了货币形态演进与货币国际化的内在一致性基础,即货币信用;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货币在形态上的纵向演进,后者是货币在空间维度上的横向延伸。在此基础上,针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提高人民币信用应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和突出政府作用的政策建议,并着重强调贸易结算与支付在货币国际化中的基础驱动力作用,尤其是在货币形态数字化演进前夜,应发挥我国"世界工厂"产业优势叠加"互联网+"先行优势,抢先构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网络外部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宫浩奇 《商》2013,(11):131-132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被发现于货币流通领域,但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却不仅限于此,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其产生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被很多人意识到,因此,如何防范其发生、如何遏制其蔓延是我们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先从货币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说起,然后衍生到其他社会领域,用不同的案例描述出该现象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其产生的危害,进而揭示这些不同案例背后的相同特征以及共同的产生因素,接着分析这些因素的本质,从而探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面临着人民币、港币、澳币多种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但不会出现货币相互驱逐的“格雷欣”现象;多种货币的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目前货币统一的障碍、长远趋势,走向统一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
付慧莲 《商》2014,(28):72-73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化以及金融中心的逐步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正在形成。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形成条件,国际金融中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历史上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之间的关系基础上,阐述了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中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分析了货币国际化能够在金融中心形成中获取的收益,最后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上海金融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平  王玉华 《商业研究》2011,(8):137-143
货币国际化是发行国(地区)政治经济实力提升的表现和结果,是其国际政治经济权力增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修正。货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满足一系列内核条件和支撑条件,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引致了改革的需求,也为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货币国际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货币发行主体应该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并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时间演进、层次深化和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3.
张红莲 《商业时代》2011,(24):51-52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其他货币目前都难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国际货币的职能出发,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极化来维持平衡发展,并以国际货币的职能为标准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体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着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主体货币的国际化历史进程总结了值得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借鉴的经验,并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现状,向货币当局提出了有利于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定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通过对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二者进行比较表明,货币互换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货币互换虽然间接地提高了人民币的地位,其目的也主要是促进贸易,人民币暂时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互换协议并不能体现出人民币已经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参与货币互换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应选择一条“区域化-亚洲化-国际化”的道路来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7.
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简要考察了历史上主要国际化货币的演化历程,对货币国际化的基本含义、一般条件、主要模式、基本路径、进程、步骤以及利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从中总结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在短短4个月内就有6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签订了6500亿人民币的互换协议,这引起了大量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甚至是有些人已经认为人民币达到了国际化的地位。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没能准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内涵,因为货币互换并没有改变人民币还不可自由兑换的现状,也没有表明人民币已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更没有促使人民币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因此,货币互换并等于人民币国际化。但货币互换的确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美元溢价的主要决定因素,以及欧元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数据,作者发现如果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通常会出现该国货币市场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现象,即称该种现象为国际货币溢价。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与其货币溢价正向相关。通常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上升,则货币溢价越多;其国际化水平上升越快,则货币溢价越显著;反之则反是。因此,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具有优化、增值其货币价值的功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黎莎 《商场现代化》2013,(22):194-19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众多国家及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入手,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以下缺陷: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并总结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三种可能性:超主权货币、新金本位制以及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分析了各个路径的可能性,最后认为在国际货币体系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