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茹  孙蓉 《保险研究》2017,(3):90-102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面临困境,价格指数保险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农产品期货市场因其价格发现功能及对冲机制,使得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具有相对优势。本文研究了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农产品“期货+保险”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是大宗及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具有显著作用。我国应增加农产品期货品种,提高市场有效性;建立再保险体系,分散系统性价格风险;促进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为农户提供了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工具,激活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为保险公司找到了新的风险转移途径。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中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如何开拓与普及,如何使其提升效率,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析与探讨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农产品"保险+期货"制度的运行机理,梳理国内的试点实施现状,在识别试点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及完善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建高效率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各地陆续试点推出,正逐渐成为我国小微农业主体主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新型优质工具。本文考察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原理、运行情况、服务功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一是期货价格保险相较于传统目标价格保险,其在目标价格和结算价格厘定、风险对冲机制、价格透明度和历史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二是"保险+期货"模式具有有效整合分散型小微农业主体、实现跨市场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金字塔型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设想,并从政策环境、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三个方面阐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弥补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分散途径方面的缺陷,规范农产品保险的承保及理赔标准。但期货价格对个别试点地区现货价格代表性不高、期现价格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参保农户时常会面临赔付不足或赔付过度的情况。本文采用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据,分析了“保险+期货”的赔付情况及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对“保险+期货”赔付合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套期保值效果越好,“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偏差越小,套期保值效果的提高能显著增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合理性,但影响效果在不同实施模式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建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更为合理的赔付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以改善赔付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非洲猪瘟等事件加剧了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探索新的避险方式、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保险+期货"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对国内外"保险+期货"的文献进行全面回顾,从运行机制、定价方式、实施效果、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保险+期货"是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7.
汪必旺  王克 《保险研究》2019,(5):117-127
美国的牲畜价格指数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且保险方案相对比较完善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它是美国将作物收入保险的经验向畜牧业延伸的结果。通过保险方案的设计和再保险安排,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在解决农业价格保险可行性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效果。相对于期货与期权工具,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具有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更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操作不够灵活等劣势,总体而言,更适合美国的中小规模生产者,而对大规模生产者吸引力较弱;且与期货与期权工具类似,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只能提供年度内的价格风险保障,无法如美国的农产品计划项目那样提供跨年度的价格风险保障。从运行结果来看,美国的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承保规模较小,且没有发展成为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趋势。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经验及局限性对中国具有如下启示:错开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承保期间;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险再保险制度;探索多种政策可能性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都是政府服务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战略的重要金融渠道。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进行了肯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稳步扩大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试点,国家通过市场化轨道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对于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实施背景以及理论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经验做法,梳理我国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为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且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既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进而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造成重大影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由此可见,"保险+期货"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探索推出的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三农"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徐媛媛  崔小年  王聪  张硕 《保险研究》2022,(7):69-84+95
“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已连续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多种农产品的产品谱系。本文以“保险+期货”模式的定价机制与风险敞口为切入点,结合现有试点品种,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风险管理效应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波动率是影响“保险+期货”成本的关键变量,其中价差期权与障碍期权费率随波动率增幅趋减,是极端行情中的“保守型”选择;第二,针对不同波动率的期货品种,采用梯度保障水平和差异化定价策略,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第三,“保险+期货”存在对冲与基差风险,在波动率低、标准程度高的承保品种上更可能实现风险管理闭环。本文研究以期为优化保险合约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保险+期货”对标降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李正强  赵亮 《中国金融》2023,(22):52-54
<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构建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根据农民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现实需求,相互协作、合力探索出了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保险+期货”模式。我国“保险+期货”是建立在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基础上,两个风险管理市场密切协作、有效管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重大创新。该模式自2015年8月以玉米价格险为开端,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威胁“,保险+期货”作为分散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的金融手段受到高度重视。为完善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发展模式,本文总结借鉴美国使用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阶段性发展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将该模式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工具手段,纳入以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的管理体系当中,促进保险和期货的结合,提升金融赋能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两年,"保险+期货"试点在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上取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保障水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新目标。本文对目前"保险+期货"模式的收入保障机制详细阐述,就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从提高保障水平和降低承保成本入手,对我国农产品收入保险的方案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对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特别是对贫困农民转移市场风险,实现"十三五"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目标作用重大。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实操过程中也衍生出新的风险因素。论文从"保险+期货"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面临的定价倒挂、操作困难、基差严重、流动性弱、违约可能性高、系统性波动、流程断裂七大风险,借鉴了美国农业保险与期货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从精准扶贫视角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两个核心原则分析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与农作物期货价格保险的一致性;提出通过“保险+期货”农作物价格保险产品创新,建立小规模分散农户与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稳定农户预期收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是推动农作物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本文结合农作物价格保险的作用机制和初步实践,梳理了当前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蕴含的风险隐患及主要问题,并从保险期间、保险价格、保障水平、有效市场风险转移机制、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和监督、构建多部门协作监管机制与创新财务制度等角度给出了农作物价格保险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秦敏花 《西南金融》2022,(12):69-80
我国“保险+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从运作机理看,其充分利用了期货和保险的优势,将保险与期货结合起来,是保险业和期货业之间的一种跨界创新。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发展迅速,试点品种日渐增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予以肯定和支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保险+期货”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险产品以价格保险产品为主,收入保险占比较低;保费补贴仍以交易所提供补贴为主;风险分散机制、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保险+期货”模式需从多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保险+期货”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推动保险产品由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转变;建立以政府为主的保费补贴机制;构建包括再保险、期货市场在内的风险分散体系,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以确保其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7.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有着鲜明“本土化”色彩的新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国际视野来看,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也利用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论文回顾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总结了“保险+期货”模式在业务分工、风险管理功能、财政补贴与金融联动等方面的运作特征,从期货市场的功能运用、定价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比较了“保险+期货”模式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运作机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定位、“保险+期货”模式与农业收入保险的协同发展、“保险+期货”模式的保费补贴、“保险+期货”模式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产品价格机制逐渐形成,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分散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农产品价格指数推出、农产品指数期货产品的丰富为通过期货市场分散风险和套期保值创造了适宜条件,本文在总结借鉴美国、加拿大发展经验基础上,得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度供给、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期货与保险的监管协同、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提高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风险分散能力,将有助于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保险+期货"产品费率厘定不准确会导致项目的实际赔付率与预期赔付率出现偏差,造成不同主体间利益的不平衡,影响这一创新产品的良性发展.本文在预测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将农产品价格数据特征及保险条款因素与"价格保险"的定价模型进行了耦合,通过Copula对存在关联关系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分布进行了连接,结合目标价格、目标产量、保险条款改写"收入保险"定价模型的有关算法,优化了"保险+期货"产品的定价过程.验证表明,优化后的定价过程可以提升"保险+期货"产品的定价精度.此外,本文还对"不同于美式期权、欧式期权、亚式期权的'农产品期权'的定价",起始价格、预期平均价格在期权定价中的对接,历史数据特征、保险条款因素与期权定价模型的耦合,不同行权价格、不同期权类型、不同行权条件下的期权换算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价格风险管理和分散的视角出发,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可保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指出了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6种可能的风险分散途径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国外发达国家承保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经验进行了介绍。研究认为,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要特别关注其可能的巨灾赔付风险;同质性很强的农产品(如粮棉油)可能并不适宜采用价格指数保险;对大部分农产品来说,收入保险或收益保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