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品牌》2019,(1)
为研究江苏老字号品牌年轻化问题,选取江苏省列入百强榜的扬州"谢馥春"进行个案研究,成功经验包括:通过传递"传统文化浓厚"的独特感知、全方位创新、遵循"古方"、说明详尽、独特妆容体验等构建符合消费者理想的"智、仁、乐"的鲜明品牌个性,并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爱国爱民的品牌故事积极传递品牌的"能力"和"温情"感知。基于个案分析结果对江苏老字号品牌给出年轻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新媒体环境下老字号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些成功的品牌活化实践,包括加强数字营销、强化品牌感知、增强用户体验等,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老字号品牌传播对受众品牌态度和品牌感知的影响发现,老字号品牌传播对受众品牌态度和感知都具有积极影响,受众品牌人格感知也对受众品牌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与消费者有效交流、准确定位新媒体平台并制定有效传播、开展差异化竞争突出品牌个性等策略,有助于提升老字号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效果,实现品牌活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老字号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品牌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无锡老字号王兴记取得的成就、品牌现状,以及王兴记品牌老化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解决品牌老化的具体对策,以期提升老字号品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日趋同质化,产品之争最终转化为品牌之争。本研究试图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来探索品牌个性、感知的价值和品牌忠诚之间内部作用机制。在南京多数高校随机抽取了429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品牌个性中真挚对顾客感知的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刺激和坚固对品牌忠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感知的价值对品牌忠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老字号品牌复兴工程中,利用老字号品牌独特的个性唤起和挖掘特定消费群体的怀旧心理,塑造对老字号的品牌忠诚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字号品牌个性的分析表明,老字号品牌具有其他现代品牌或国际品牌无法比拟的品牌内涵,品牌个性对品牌忠诚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运用文献回归的方法,对品牌个性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老字号品牌个性对品牌忠诚度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应利用现代营销媒体传递老字号的品牌精髓,开发其品牌故事,形成独特的品牌群体,从而使消费者对老字号形成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6.
品牌个性是老字号长期品牌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但老字号品牌个性量表及其与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却仍是空白。研究通过归纳法生成老字号个性词汇,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开发老字号品牌个性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将其维度阐释为雅、智、德、淳、古。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老字号个性感知与消费者个性认同以及品牌忠诚关系的结构模型,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对策和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7,(6)
以往的城市品牌个性研究多以旅游者等单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群体不够广泛。而不同群体对同一城市的品牌个性认知是否存在差异,也可以帮助城市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营销工作。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了广州本地居民、外地居民和外地大学生三个群体,共619份对广州城市品牌个性的感知数据。通过问卷开发与预调研,确定了27个广州城市品牌个性特征词汇。研究发现本地居民与外地大学生、外地居民在很多词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外地大学生与外地居民间不存在有显著差异的词汇。其中本地居民对"美丽"评价最高,而城外群体无感;但本地居民却对"成功"无感,评价最低,城外群体评价颇高;城外群体对"友好的"很不认同,评价几近垫底,城里群体却不这么认为。在集合三个群体数据的基础上,又分析提炼了广州城市品牌个性共四个维度:世界、开放、奋斗、和谐,但仅"开放"是三个群体间看法无显著差异的,而其他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可以认为是城外群体眼里的广州负面品牌个性。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中华老字号品牌特有的优势。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老字号品牌更新变得尤为重要。在老字号品牌更新过程当中,更新策略是否会对老字号品牌固有的优势与属性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在理论与实际上均具有深入探讨的迫切性。本章依托组织合法性理论,探讨了老字号品牌采用流行文化的广告中,消费者感知文化差异对品牌真实性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以三个老字号品牌广告为样本,共搜集到631份有效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字号结合流行文化元素的品牌广告中,消费者感知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差异性对广告合法性与品牌真实性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广告合法性在消费者感知广告中文化差异与品牌真实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消费者流行文化卷入度显著降低了广告中感知文化差异对广告合法性的影响,以及流行文化卷入度在广告中感知文化差异与品牌真实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广告合法性起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品牌真实性与品牌合法性领域相关文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苹果品牌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品牌依恋--品牌忠诚"研究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并用SPSS软件对变量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将丰富现有的品牌社区对顾客忠诚度影响的研究。本文相关假设的成立不仅将进一步证实企业为提高顾客忠诚度而创建、维护品牌社区的必要性,而且还会为企业建设优质品牌社区、有效进行品牌与顾客的关系管理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自我一致性为前因变量,生态知识和感知效用为调节变量,对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真实性的建立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真实自我一致性、理想自我一致性、社会自我一致性及理想社会自我一致性均对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真实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会自我一致性的影响最大;生态知识和感知效用均在真实自我一致性对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真实性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且均在社会自我一致性对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真实性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对企业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管理的营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7,(3)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塑造一个好的品牌形象。百年历史的积淀造就了北京老字号的传奇色彩,使其拥有讲故事无可比拟的丰富素材。影视剧以其独特的讲故事方式,唤起了人们对老字号品牌的记忆和怀旧情绪,重塑了老字号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本文主要以影视剧《大宅门》和《天下第一楼》为例,研究影视剧的叙事力量和语言魅力,从而总结出影视剧在塑造与传播北京老字号品牌形象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品牌企业,一种新型的品牌经营形式。这种企业既没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场地和设施,也没有自己的商场和店面,然而,却经营着自己品牌的商品。从生产厂家的角度看,品牌企业属于销售商,但从商家的角度看,品牌企业又属于地道的生产商。品牌企业的经营过程可分为五步、经营要点可以概括为七点。与经营同种产品的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品牌企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相似文献   

13.
欧阳明  叶平 《市场研究》2006,(12):42-45
在以“需求”确定市场均衡(即“买方市场”)的当代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商战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品牌(Brand)之争。品牌的强弱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往往更胜过其产品的价值本身。这一现象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尤其明显。例如,许多消费者都愿意花100美元去买一双“耐克”牌运动鞋,但他们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品牌定位与品牌溢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马瑞华 《商业研究》2006,(8):161-164
塑造城市品牌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品牌溢价。然而,在目前我国城市品牌的初创阶段,有些城市对什么是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如何定位,以及城市品牌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还不太明了,品牌定位不当,致使与最终目标———品牌溢价相偏离。  相似文献   

15.
王世龙 《中国广告》2012,(6):133-136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本文以营销学、品牌学、心理学为研究基础,基于消费者视角提出了品牌信仰(Brand Belief)的概念、要素和理论模型,系统地提出了缔造品牌信仰的六大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提炼消费者品牌钟爱的维度,在品牌钟爱对品牌忠诚总体性直接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品牌钟爱与品牌忠诚的维度间关系,同时引入品牌敏感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包含品牌钟爱对品牌忠诚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关系模型。基于消费者运动鞋品牌的实证研究发现:品牌钟爱包含品牌满意与信任、品牌激情、品牌依恋三个维度;品牌激情对品牌行为忠诚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品牌依恋对品牌行为忠诚和品牌态度忠诚均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品牌满意与信任、品牌依恋对品牌敏感均有正向作用,并以品牌敏感为中介,对品牌行为忠诚和品牌态度忠诚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How can flagships and brand stores contribute to building brands? We inqui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ore image, brand experience, brand attitude, brand attachment and brand equity using store intercepts. We find that flagships, due to the powerful brand experiences they allow, have a stronger impact on brand attitude, brand attachment and brand equity compared to brand stores. We provide retail marketers with avenues to offer increased in-store brand experiences by appealing to consumers’ emotions, senses, behaviors, and cognition.  相似文献   

18.
城市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连云港在实施城市品牌策略过程中,应理清城市品牌与优势产业、名牌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城市品牌为龙头、以产业品牌为平台,以企业品牌为基础,推动城市、产业、企业的协同互动,真正实现连云港城市品牌、产业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共同发展,打响连云港城市品牌,提升连云港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Brand personality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ye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brand personality perceptions and brand equity is scar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ink betwee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brand personality and brand equity as well as the underlying process of this relationship. Study 1 reported herein involves 140 existing brands and demonstrates that high levels of brand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relate positively to brand equity, and that this relation is not moderated by participants’ sex. Study 2 demonstrates that brand gender accounts for brand equity ratings above and beyond other bran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Study 3 identifies ease of categorization a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gender and brand equity.  相似文献   

20.
Classical models of brand management pa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taff as brand builders, placing more emphasis on external issues such as imag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rom employees and considers the need to align their values and behaviours with the brand's desired values. It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brand building and discusses how an adaptive, strategically appropriate culture, consistently apparent throughout an organisation is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healthy brand performance. A model is proposed, suggesting that stronger brands result from a homogeneous brand identity, with congruent identity components. It argues that reputation is a more appropriate external assessment of a brand than image. By auditing the gaps between brand identity and brand reputation, managers can identify strategies to minimize incongruency and develop more powerful bra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brand reali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bra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