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新明 《中国金融》2020,(16):23-25
<正>精准扶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服务实体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金融系统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人民银行总行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组织、引导全省金融部门结合江苏实际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江苏经验"。  相似文献   

2.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金融系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转型发展、提升金融市场竞争力、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结合湖北省襄阳市乡村金融服务现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功能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锋 《中国金融》2022,(19):92-94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金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血液。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江西省金融系统结合地方实际,主动开展创新,形成了优质涉农产业下沉、壮大村集体经济、能人大户带动创业、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四种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机制模式,有效支持了一批彰显地域特色、极富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的优秀乡村产业,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支农惠农需要协同推进资源整合、场景嵌入和精准投放,助力乡村产业生产率提升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本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解析,研究了产品园区产销、农贸市场供销、连锁零售供销、集团集中采购四种模式下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服务路径,从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将支持产业振兴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重视发挥政府增信机制在金融支持产业振兴中的杠杆作用、坚持以产业为依托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作业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支持产业振兴的工作实践,指出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市场需求侧与金融供给侧出现一些新矛盾、产业融合与业态发展方面出现一些新特征、传统金融与线上金融结合出现一些新趋势等,提出扩大惠农e贷品牌效应、提升产业振兴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数字金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增强基层行服务“三农”的内生动力等金融支持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发挥金融的"助推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与支持,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困境值得探讨。文章结合广东梅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从资金供给、资金需求、配套政策、信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功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福建省闽清县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在总结金融服务乡村经济实践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利用科技优势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网络、降低服务成本。近年来,我国围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推动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近年来,河北省在农村金融普惠化等方面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强化涉农产品创新,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文章总结归纳了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发掘存在的问题,并就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深刻影响今后赣州金融的发展格局。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金融的协同推进。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措施,也会对金融提出了新需求,为金融深化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这一重要时代背景,梳理了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9年30个省际(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溢出效应及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本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影响,对周边地区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本文提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方向和规模、疏通协调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推动政策扶持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金融能动力,实现从输血式产业扶贫向造血式产业振兴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3.
李艳 《浙江金融》2012,(12):46-48
发展文化产业,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摆脱对外需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培育多层次、全方位的内需增长点,也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做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为金融业创造了巨大发展机遇和空间,也对其改变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家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措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乡村产业振兴大势,融入全面乡村振兴大局,既是使命担当,也是机遇所在,必须积极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投入和要素集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金融是关键环节。近年来,浙江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特色做法,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处理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金融科技的视角,重新审视吉林省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辖内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为金融科技支持吉林省乡村振兴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基层金融机构如何围绕总体要求,明确支持功能与自身定位,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倾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金融支持,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将乐县为例,通过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情况的调查,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进展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金融的瓶颈,迅速扩大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本文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其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