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力秋 《新经济》2002,(5):100-107
中国(大陆)为什么出不了大企业家?这是一个问了许多年而且还会问下去的问题。“素质低下”、“传统文化糟粕”是近十年来国人在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时提出的两种最居主导地位的说法。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然而,放眼周边的华人社会,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并不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台湾有被西方称为经营奇才的王永庆,香港有李嘉诚、李兆基等。在南洋,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在企业界,70%~80%的企业家都是华人。可见,中国人从文化传统、个人素质来讲,并不是不具备成为大企业家的潜在可能性,然而为什么在大陆没有出现这样的大企业家?本专访试图从超出企业家个人因素之外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这既是民营企业"秀肌肉"的权威排行榜,也是观照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表现如何?细看榜单,可谓亦喜亦忧,喜忧参半。喜的是,500强企业排名,广东华为以季军身份跻身企业三甲。忧的是,500强中,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有139家企业入选,拔得头筹;江苏93家入选,屈居老二;山东有54家企业杀入,安坐第三把交椅;而广东只有21家企业入选500强,排位第四。盘点2013年,广东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2058.76亿元,同比增长8.8%,比全省GDP增  相似文献   

3.
一、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有了良好的绩效才能生存,而企业的绩效往往来自于员工所具有的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在一些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良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从“绩效函数”(如下)我们可以看出,除个人能力外,员工的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美国企业界的巨人艾柯卡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正是管理激励的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1,(15):20-20
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共有61家公司进入榜单,比上一年增加了15家公司,这是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8年上升。但中国大陆仍然只有两家民营企业上榜,即华为公司(第351位)和江苏沙钢集团(第366位)。如果计入台湾地区的上榜企业,中国的上榜公司数量将达到69家,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133家)。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民营企业家对于民营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对企业家较强的个人依附.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和民营两个组织结构均在不同层面上不断进化.民营企业的股权不断分化,内部监督加强,管理程序和规则不断制度化.由此,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迁,民营企业逐步突破对民营企业家的个人依附.这些变化引导着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由个人依附型融资模式转化为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必须在综合管理能力或战略管理能力上有实质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成功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企业家很难再依靠个人的“威力”,耳提面命的管理,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一套科学的、追求实效的管理体系来支持企业的运转,而制定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秦辉 《技术经济》2004,23(7):3-4
一、企业家精神与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企业家是成就企业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甚至是关键因素。缺少企业家,是因为缺少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家精神,一般人们总是将其与创新、变革和敢于冒险等联系到一块,也有从制度上和社会化视角上考虑企业家精神的动因能力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上世纪90年代,一批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作为新兴的企业形态,它们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在民营企业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随着市场与其自身的发展,这部分民营企业也逐渐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而很多问题与其家族特性不无关联。因此,民营企业的再造,特别是家族型民营企业的再造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家族之必然我国的民营企业大体上分成三类:一类是家族型民营企业,如四川的希望集团;一类是朋友式的民营企业,如北京的万通集团;最后一类就是国有民营企业,典型的是联想与方正。在这三类当中,以家族型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持续地高增长之后,现在相当一部分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惑。这个困惑就是大家感到赚钱越来越难了,增长越来越慢了。过去,民营企业家有句话叫做稍不留神就赚钱。一个企业即使运气不是特别不好,一年保持20%增长也是家常便饭。而现在,民营企业大都感觉到,一不小心就亏损。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讲,要赶上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家的核心和本质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企业家的核心和本质职能邓海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已具雏形的今日中国,企业家的称谓亦逐渐时兴火爆起来。许多人往往把企业的厂长经理一概称为企业家,而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也非常乐意别人为自己戴上一顶企业家的帽子。其实,这是对企业家称谓...  相似文献   

11.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变迁的轨迹,一部市场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民营经济发展史。在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多半规模偏小,属中小型企业,所有者即为经营者,自己出资,自己经营,其组织运营形态往往是个人经营、家族经营或者合伙经营。由于这类民营企业具有监督成本低和灵活性较强的优势,起步容易。适合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很自然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新观点荟萃     
张维迎:企业家的政治化倾向太严重 经济学家张维迎近日指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隐患不是经营问题,而是企业家的政治化倾向太严重。他说,现在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名片上都罗列着一堆政界头衔。从未来的角度看,这对企业肯定是弊大于利的。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头脑要清醒。我们不少民营企业就毁在拔苗助长上。要知道,市场和消费者是不认你是不是“委员”的,而且我们中国急需的是一个一视同仁的竞争制度,而不是通过贴政治标签让一部分企业从中得利,这等于歧视了另一部分。所以在西方,如果你要在政府兼职,那你就应该辞去企业的职务。 …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企9大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经济前沿》2004,(8):54-57
处于不完全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带有着“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缺陷:目标定位上短视,个人英雄主义情绪,漠视企业人文环境,内部管理粗放等等。所有这些导致了中国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的坎坷与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情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其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企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合理的聘人机制、用人机制、留人机制和育人机制,企业吸引不到人才,有大量的人才外流。首先,在管理水平上,由于民营企业的家庭管理模式,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导致企业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管理体制混乱,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很容易被激烈的市场所淘汰。根据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3年。其次,在创新能力上,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优秀的技术和研究人才,产品创新能力很弱。有调研表明,浙江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人才而缺乏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然拥有两类东西:一类是职位和权力,另一类是职责和责任心。职位和权力是企业家履行职责所必须拥有的职权保证,而职责和责任心则是敦促企业家自觉尽心尽责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企业家目前尚缺乏个人财富的积累作为动力机制,也还不存在承担企业破产倒闭责任的约束机制,他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的角色意识,或者说取决于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作为一名成熟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社会主义企业家肩负着两大类责任:一是对企业应尽的责任,即企业责任,二是对社…  相似文献   

16.
龚玉良 《经济论坛》2005,(17):115-117
企业家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如何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机制选拔企业经营者始终是国有企业需要探索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据2003年国有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的调查统计,目前在国有企业家中,通过“组织选择”方式获取职位者占9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非国有企业中仅为2.6%。无疑选拔任用机制上的差异是造成目前国有与民营企业竞争力相差较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营企业据说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半,这其中原因很多,但心浮意躁、贪大求快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开口闭口都说要“做大做强”,他们认定只有“做大做强”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捷径,结果这些企业一夜之间是做大了,看起来也“强”了,可过不了多久,都纷纷断戟沉沙、灰飞烟灭,这是市场的误导还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情结?在这浮躁的追求中,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又迷失在何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它是一种最富有生机、最充满希望的经济形态,是支撑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基石。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只有战略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战略管理作为实现经营目标的保障,因此,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民营企业家必须把制定战略及加强管理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论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民营企业的相关特点出发,通过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性投入和支持,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个性,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就业人员的构成和流动的控制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甚至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民营企业的文化,多半是企业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民谚,欧洲人有“三代人木屣传木屣”的传说,南美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事实上,只有33%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二代,其中只有2/3企业走完第二代,而只有13%的企业走完了第三代。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刘世定教授从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了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四种因素:产品、治理、政策环境和企业家的精神气质,从而提出了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懂得经济学,也要懂得社会学这一发人深醒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