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技术经济》2012,31(7):104-110,128
对国内外"资源诅咒"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指出以晋陕蒙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然后利用1991—2010年晋陕蒙的煤炭开发强度、人均GDP、制造业投入水平、研发及教育投入水平等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三省区的"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整体检验和分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三省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诅咒"效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得三省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三省区在某种程度上或锁定或弱化或破解"资源诅咒"。最后指出:发展制造业是弱化"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强化制度建设是破解"资源诅咒"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资源型地区应加强制造业发展、重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康慧 《经济师》2013,(11):184-185,187
文章以"资源诅咒"制约经济发展这一命题为前提,以山西省为例,从制度角度对"资源诅咒"效应削弱当地经济发展的机制以及如何避免"资源诅咒"进行深入剖析,认为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内生的人才、资本流动和外生的制度安排制约了当地的产业转型。最后提出缩小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收入差距、推进矿权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贸易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汇率变动、可耗竭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贸易传导机制下的"资源诅咒"在我国虽然存在不明显,这种局面到底能持续多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国资源的承受力和可持续性的结论.最后给出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化解"资源诅咒"的陷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资源诅咒"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正面作用,但这种观点正在动摇.本文在总结传统观点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并验证自然资源禀赋在区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诅咒"假说,进而分析其内在机理,认为资源生产部门的产业性质、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地域分割、固化效应四方面是"资源诅咒"假说得以成立的原因.在理论上丰富了城市化动力机制和"资源诅咒"假说的研究,在实践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即"荷兰病"研究范式和"资源诅咒"研究范式。从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从"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替代"荷兰病"研究范式的本质、研究结论和价值取向,以及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和研究现状上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不会简单地被"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所替代,至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仍然还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经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区域空间关联性出发,分析环境管制、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探讨环境管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验证其存在性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环境管制能够通过筛选效应、内部技术溢出和外部技术溢出,促使绿色经济效率形成"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进而影响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环境管制对改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时滞性,长期治污投资能显著提高绿色经济效率;从长期来看,环境管制能显著提高东、中、西部的技术进步,但"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各异。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有其特有的周期性,都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国内外的发展实际来看,许多资源依赖型经济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有些资源依赖型经济体因资源枯竭而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然而有些资源依赖型经济体进行适时转型,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对资源依赖型经济体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共性分析,总结出转型的三种模式,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力和转型定位等四个维度框定经济转型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莉 《时代经贸》2008,6(11):17-18
经验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价格的波动、荷兰病、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制度弱化等.本文对"资源诅咒"研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及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 《经济问题》2008,341(1):42-43
自然禀赋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从中心一外围论、贸易条件恶化论、荷兰病到资源诅咒等也均揭示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深入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及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关于新兴经济体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且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和制度发展存在"非均衡推进"特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为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包括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和吸收能力(包括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对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母国技术进步,且在各区域制度环境和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地区差异,积极而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西部地区;(2)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新兴经济体能否获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且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在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条件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边际效应趋于平缓.因此,新兴经济体应鼓励技术寻求型OFDI,优化OFDI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母国自身的制度环境质量;提高对东道国技术溢出的异质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新兴经济体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阐述"资源诅咒"的命题出发,以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选择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主要的能源矿产作为研究对象,既从静态角度讨论了地区能源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从动态角度研究了能源供求比的变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煤能源供求比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同时"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客观存在但并非普遍存在,具有相同能源状况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表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西部油气资源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地,发展资源导向型产业既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要求,又能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产业强有力的产业关联效应。但我国西部各省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文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没有承担起资源地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不在于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我国西部地区应该坚持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We analyze voting behavior in a large electorate in which voters have adversarial state-contingent preferenc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e of the world. We show that one type of voter can suffer from the swing voter's curse à la Feddersen and Pesendorfer [The swing voter's curse, Amer. Econ. Rev. 86 (1996) 408-424], and go on to characterize the symmetric Nash equilibria of this model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 values. We prove that unlike settings with nonadversarial preferences, there are equilibria in which in one state of the world, a minority-preferred candidate almost surely wins the election and thus the election may fail to correctly aggregate information. Indeed, we show that the fraction of the electorate dis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can be as large as .  相似文献   

14.
Financial decision makers (lenders, insurers, advisees) often need to estimate how well others make decisions. Is knowledge a blessing or a curse when forecasting others' forecast accuracy? The authors show that this depends on its type. Within a single experimental setting, they identify and test 4 distinct information types that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forecast accuracy. First, the authors revisit the well-known “curse of knowledge” and show that it may have resulted from entirely arbitrary, uninformative anchors. Second, 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genuinely informative cues purged of anchoring potential enhance estimation accuracy. Third, richer, more detail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has no effect even for participants better able to interpret it. Fourth, domain experts do not overimpute others' forecast ability.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in financial settings knowledge may be a blessing or a curse, or have no effect depending on its type.  相似文献   

15.
靖学青 《经济问题》2012,(3):4-8,87
以2004~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资源的诅咒"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及其与影响因素关系的新特点。一是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资源的诅咒"假说并不成立;二是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均与经济增长为负相关,主因是中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水平较低;三是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物质资本投资的地区差异不再是决定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四是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投资增长的直接作用上面,通过间接的传导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剐,"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住、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相似文献   

17.
“资源诅咒”:测度与破解——一个来自新疆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诅咒”悖论的产生原因与破解方法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认为,“资源诅咒”产生的根源是“资源依赖”陷阱以及工业水平较低。对新疆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新疆确实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破解办法就是进行产业升级与整合以及资本投资,让资源资本充分循环起来,以抵御因过度开采资源而带来的挤出效应。新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与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While many consider institutional quality as a central explanatory variable when finding what causes the variance in per capita GDP growth performance of resource-abundant countr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cus on more structural factors: regime type and its ideological approaches to economic policy. Several joint effects of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regime type on growth are found.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is likely to be more severe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an democratic regimes. Among democrac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is more salient in presidential regimes than in parliamentary regimes.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is more likely when a certain type of democratic regime coincides with a particular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of the regime with respect to economic policy. Presidential democracies with left-wing economic policy are found to be least growth enhancing among the combinations between regime type and its economic ideology offered, given similar levels of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