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去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全国8个省市,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标志着我国近50年的粮食购销政策终结,地方经济中最后一支国家队伍,终于走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海。粮食购销市场化,就是以市场而不是以计划作为粮食流通的渠道;以市场主体而不是以行政主体,作为粮食流通的执行者;以供求关系而不是以政府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届政府经过周密准备、果断决策,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一场旨在开创适合中国需要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的跨世纪的改革。可以预言,只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此次深化粮改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虽然经过一系列改革,但仍然存在多种弊端和矛盾。诸如国有粮食企业机制转换严重滞后,效益滑坡,财务挂帐剧增;政企不分,冗员膨胀,管理粗放,粮食流通体  相似文献   

3.
粮食的总量平衡就是粮食总供给与粮食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数量、品种、时间和地区的平衡,动态和静态的平衡。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立足自力更生、保持总量平衡和地区平衡的重要决策,明确了省长抓粮食的责任制,无疑,这将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七八月间,我作为中国粮食流通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了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我们会见了两国政府主管农业和粮食的高级官员;参观了具有百多年历史的阿根廷罗萨里奥粮食期货交易所和粮食期货交易所仲裁机构;访问了粮食储销公司、农民合作社和粮食经纪人;考察了大型粮油加工厂、港口;还走访了农民家庭农场等。在整个考察访问中,围绕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流通政策的沿革问题,进行了广泛了解,取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借鉴到对我国深化粮改的有益经验。一、全面改革,流通市场化、国际化1.全面改革经济结构。从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5.
半年来的粮价上涨幅度比较大,有2003年度间粮食减产幅度比较大的因素。但是当前粮食问题的关键不是数量的短缺,而在于粮食流通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因此,当前要认清基本形势,心中有数。在恢复粮食种植面积,获得夏粮、早稻丰收后,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经济学原理,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思路进行了整理,指出,主产区逐步实行市场化,政府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取消保护价,实行其他支农措施是我国主产区粮食改革的必之由路。在此基础上,主产区粮食企业应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定单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主产区政府应尽快速完善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建立灵敏高效的调控机制,对粮食市场实行灵敏高效的调控;最后政府要设法提高农村信息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真正推动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7.
粮食流通指的是粮食从生产者手中收购开始,经历储存、调销、加工直到销售给消费者的过程。因此,不论选择何种粮食流通模式都必须很好地解决“购”和“销”两个环节,因为“购”是粮食流通的开始,也是粮食流通的基础,“销”是粮食流通的终结,也是检验流通成果的标准。对敞购顺销直观的解释就是收储企业在收的环节要形成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制度,在售的环节要形成顺价销售的机制,不得“逆向操作”,起到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在某种程度上讲粮食问题就是稳定问题。1998年4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广大农村、特别烛粮食部门中反响强烈,最近,我们有针对性地对通道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粮食体制改革有喜有,相对而言,忧更令人不安。  相似文献   

9.
刘品 《乡镇经济》2001,(1):16-17
随着入世脚步的临近,粮食流通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分析了入世后我国粮食流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粮食生产产业化及粮食企业改革方面,提出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粮食仓库是粮食部门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质硬件,粮仓建设更是各级政府对粮食工作实行层层首长负责制考核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山区粮食仓库建设由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宏观政策驱动,农业产业政策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一度时期束之高阁,以至形成了粮食仓储远不适应粮食流通收储的需要,新建、扩修、维护已成为当前粮食工作仓储建设的首要问题。笔者以市场、宏观政策调整为基点,结合秭归具情况。谈谈山区粮食仓库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流通体制又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总结粮食流通改革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现行体制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深化改革,尽快建立既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突出特征是过渡性和不完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和政策运行演化至今,行政化体制仍占主导,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远未形成,最多处于辅助、补充地位。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管理、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体制、地  相似文献   

13.
粮食流通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奕 《乡镇经济》2004,(2):15-17
粮食问题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的改革深入,我国粮食的供给问题得到解决,但粮食的流通体制问题却一直困绕着我国政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也就是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粮食流通体制,不仅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需要,更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粮食流通体制转变的理论分析粮食流通体制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制度的变迁过程。制度的变迁就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制度需求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替…  相似文献   

14.
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粮食流通由过去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了现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两条线运行体制,顺利取消了曾与我  相似文献   

15.
当前,粮食部门要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和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为着力点,以促农稳定增收、确保有效供应、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要目标,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重点,强化粮食安全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维护国内粮食市场秩序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晨 《南方经济》2002,(2):54-56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保持宽松的粮食供求环境、保证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协作配合、保护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是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粮食流通体制是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者针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转轨中国有企业经营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体,改革的复杂性放慢了改革的步履。改革目标的多元性、摇摆性,改革利益取向的分散性,改革手段的行政性以及改革动力的间断性等导致了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徘徊。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可动摇,让企业和政府都归位, 让农民得到其应得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今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首,彰显了中央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决心。粮食批发市场承担着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的职能作用,具有调剂余缺、联系产销、发现价格、实现价格等重要职能,是调控、生产、储存、流通等各环节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因此积极行使好粮食批发市场职能作用,尤其是在"粮安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好批发市场在流通环节中的优势,就更显得重要了。本文对粮食批发市场的产生及发展、职能与定位、地位和方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探索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从此,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的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此次粮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次粮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渐进主义的角度分析,在未来的粮改中必定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追求粮食流通体制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考虑到分配问题,即兼顾公平,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